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影响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因素,建议投资者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应谨慎,毕竟银行理财产品不同于定期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和发行理财产品的关系及其经济后果。本文发现商业银行吸收存款能力越弱,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具体来说,非四大国有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银行的网点数量越少,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越高;银行所在地区贷存比越高,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银行所在地区的金融机构密度越大,通过理财募集资金越多,理财产品收益率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非保本理财产品加大了银行经营业绩波动,从而增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性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性质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一个核心问题,监管部门对其认定的模糊及自相矛盾已导致诸多不良后果,并正阻碍着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清晰界定理财产品法律性质已迫在眉睫。要准确界定银行理财产品法律性质,就应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从界定法律性质的需要出发,对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类,根据银行与客户在理财产品中的权利义务等特征,对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冲时点”银行理财产品隐退江湖了,随着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季末冲高的现象的弱化,短期理财产品的发行也越来越少,银行为保存款,从而拉长了理财产品的期限,开始主推收益高的中长期理财产品,致使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收益率普涨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郑学军 《国际融资》2009,(10):38-39
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授信业务,为持有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提供了资金融通的便利。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未明确银行理财产品可用于出质,当投资者的理财产品被采取司法强制措施时,银行以理财产品质权人的身份要求优先受偿的抗辩很可能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所以,降低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授信业务的法律风险就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理财     
《财会学习》2013,(7):38-39
银行理财产吕选购细节最近,频繁收到银行理财产品推销信息,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有想法将部分投资转移到银行理财产品。但是,怎么在这么多银行理财产品中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吉林省张斌)专家:银行理财业务从存贷款业务脱胎而来,安全稳健是其主流产品的主要特征。在股市跌跌不休、基市萎靡不振、金市前景难料的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初衷是风险收益水平界定于定期存款与股票之间的多样化投融资工具,即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比股票低,收益比同期限同币种的定期存款高。银行理财产品本质上是金融投资产品,并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  相似文献   

7.
张竹君 《时代金融》2014,(7Z):103-103
近年来理财产品盛行。本文通过对比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和CDO,深入剖析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指出理财产品目前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银行家》2012,(4):103-104
正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非传统的储蓄产品,其回报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但相应的风险也高一些(或高很多)。理财产品募得资金与一般的存款分开管理。有些银行理财产品是结构性存款,产品资金由银行代为投资,投资标的及方向在产品宣传材料里有详细说明。在中国,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不是结构性存款,而是多个理财产品资金捆绑投入一个银行管理的资产池。这个资产池可以包括众多不同的资产。银行理财产品或由银行销售(同时投资),或者由银行与信托公司及证券公司联合发售(资金管理委托给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所谓的银信合作产品是银行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9.
王腾飞  袁楚  王均龙 《时代金融》2013,(21):141+153
自2005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年平均规模增长接近100%,理财产品总量已突破7万亿。理财产品的兴起不仅有利于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拓宽了居民的投资途径,但在理财产品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例如2012年出现的华夏银行理财产品违约案等。如何看待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理财产品会不会成为影子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会是怎样?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对银行理财产品从业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开元之年,当年12家商业银行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123款。时至2010年,就有约90家商业银行共发售10000余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速度可谓“超常规”。然而,银行理财产品的零收益、负收益和高额负债等现象,却似乎在暗示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和投资者之间正经历着“七年之痒”。  相似文献   

11.
王赟 《金融博览》2012,(9):51-52
基于中国的监管环境,通常认为理财产品是指银行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与管理计划。理财产品的基本结构是银行的银行资金,投资收益与风险由银行与投资人按照约定的方式享有或承担。事实上,监管部门允许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初哀是因为理财产品的本义在于受人之托.  相似文献   

12.
"怎么刚过完年,理财产品的收益就下来了?"打算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张先生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情况和预期大相径庭。随着央行在2012年内的二次降息,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逐渐降低。但年底银行间资金面再度紧张,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上升到年初水平。随着元旦假期的结束,银行新发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回落,预期收益率在5%以上的产品鲜有出现。与此同时,有些银行理财产品违规销售案例也被曝光,风险凸显使得一些投资者望而却步。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该怎么买?  相似文献   

13.
李苑 《金融博览》2013,(10):54-55
今年6月,银行间同业市场出现的"钱荒"现象,进一步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飙涨,也使银行理财产品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投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在这场钱荒中扮演了极其复杂的角色,而上市公司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追捧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上市公司投放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有两个来源:自有闲置资金和募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理财产品盛行。本文通过对比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和CDO,深入剖析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指出理财产品目前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白琳 《中国外汇》2011,(16):44-47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也引发担忧。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引发的法律纠纷不断。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可谓喜忧参半。一面是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增加,在与基金、券  相似文献   

16.
金融调控与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带有明显集合理财特征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迅速发展。本文对我国金融调控与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金融调控是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的主要外部冲击,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也影响金融调控的效应。在分析了两者关系后,本文对未来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作出展望,同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投资市场扑朔迷离时,投资者的目光回归到了银行理财产品,…页势而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推出了一系列包含酒、茶叶、艺术品、火腿、牛奶、门票、二氧化碳排放权等标的的另类理财产品。原本就是逃离动荡市场,想在银行理财产品上寻求安稳的投资者,手捧高收益高风险的另类理财产品,也只能表示无福消受了。如今,发行这类理财产品的银行也已经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18.
《云南金融》2014,(12):34-35
在基金和保险理财产品频频“触网”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未能突破“面签”规定加入互联网销售大潮。目前,招行在京东上线的银行理财产品最终也未能成为线上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首例”,上线两天便被监管叫停。不少银行都在摩拳擦掌,希望将其丰富的理财产品线与互联网金融大潮结合,但从目前来看,银行理财触网依然难过“面签”关。  相似文献   

19.
李苑 《金融博览》2013,(19):54-55
今年6月,银行间同业市场出现的“钱荒”现象,进一步引发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飙涨,也使银行理财产品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投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在这场钱荒中扮演了极其复杂的角色,而上市公司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追捧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结构性理财产品更趋短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因为高风险高收益特性,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一直备受关注。自2004年第一款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以来,其风险结构、期限结构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据普益财富金融数据平台显示,2010年21家银行共发行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647款(华一银行理财产品因不对境内投资者发行,故未统计在内,下同),较2009年增加50款,增幅为8.01%,到期且公布到期收益率的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共496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