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玉玲 《新西部(上)》2010,(2):121-121,128
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其次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注意推进农村教育创新,改革人才培养形式,全面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和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农民科技素质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提高吉林省农民科技素质的主要举措施是:一要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对农村初中生进行技术培训;二要抓好科技教育,培养农民实用技术;三要促进农科教结合,用好教学资源,使之三教统一;四要加大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力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和科技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市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状况如何?作者根据大量的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地农民素质低的三个方面: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思想素质。文章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了简明分析:不同地域的农民素质结构是不同的;不同产业的农民素质不一样;农民不同素质与劳动生产率、人均收入相关;劳动力文化素质不同其收入特点各异。作者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的原因作了概括总结,并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可行性对策:改革农村教育领导体制;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建立三级农民教育网络;鼓励多渠道办学;开展民间科技文化交流活动;发挥农村各级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4.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求,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目前越南建设新农村的进程正在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问题,如:教育的质量水平还较低、缺乏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知识较差、落后的社会心理、小农户生产性的意识等等。笔者深入分析越南农村劳动素质的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如: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帮助农民提升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硬条件"以逐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民的科技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6.
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针对目前我国农民身体素质堪忧、文化素质低下、科技素质亟待提高的状况,应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教育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7.
卢毅 《黑河学刊》2011,(5):98-99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改善发展中国的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的实现,而新农民的培育又离不开教育。因此,农村教育问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而农村信息化快速推进又取决于农民的科技素质。为此,要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民基本文化素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农民专业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高农民现代经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提升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提升农民素质意义重大.本文针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了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肖芸 《魅力中国》2010,(27):130-131
教育是提升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提升农民素质意义重大.本文针对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了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廷柒 《改革与战略》2009,25(12):115-117
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力量。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素质是关键。必须正确认识农民素质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各级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科教事业,不断提高农民素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又必须借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居民通过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也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现状:皖省例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背景,对安徽省水库移民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从长期看,农民纯收入与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水利建设投资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预测显示,未来五年随着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支农总支出等投入的较大幅度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呈现规模报酬递减趋势,但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到达万元以上。现阶段,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仍然不足,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应通过建立稳定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的长效机制,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在地区间和项目间优先序等措施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治贫”和“治愈”,而“治贫”仍然重在“治愈”。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三农”问题的实际和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民职业教育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对建设新农村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农民综合素质仍然很低,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选择正确的途径,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尽早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清 《乡镇经济》2008,24(6):71-74
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根本条件;可以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出,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可以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劳动办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途径;可以促使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为农民创收提供条件;可以改变农民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扩大内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徐灿 《特区经济》2014,(10):140-142
教育消费本质上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相比而言,农村居民长期不对自身进行教育投资,很容易形成边缘化的新"文盲"群体,难免被社会所淘汰,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及农村财产性收入制度的提出,对农民家庭来说,将成为提高收入和扩大教育消费新的增长点,将对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消费支出有着很大的预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群丽  张怀雷 《特区经济》2012,(10):143-145
城乡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而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之处。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教育差距较大,目前城市基础教育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农村基础教育仍然面临着经费紧张、教学质量较低等一系列问题。有鉴于此,政府应从长远出发,立足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一套均衡发展的城乡义务教育长效机制,使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9.
刘建发 《特区经济》2006,210(7):161-162
随着2000年我国税费改革的实施,取消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矛盾更加突出,义务教育投入不足成为近几年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迟爱敏  苑素梅 《乡镇经济》2008,24(12):101-104
目前的中国,大农业的兴起已成为建设新农村、农民奔小康的整体趋势。文章从理顺大农业与科技教育的关系出发,找出并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中的各种矛盾,认为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对大农业发展起关键作用。文章对大农业的概念、农村职业教育矛盾的分析有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