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国有资产管理局调查,目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渠道主要有8个方面:一是在办中外合资企业和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时,对国有资产不评估或者低估国有资产的价值;二是股份制企业对国家股不配股、不分红;三是有的地方“明晰产权关系为名,把国有资产低价卖给个人,  相似文献   

2.
一、广东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一) 管理混乱,“家底”不清。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和“所有权虚置”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使大量的国有资产及其权益脱离了国家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国有资产普遍存在帐实不符、帐帐不符、帐外设帐、“家底”不清的现象。据统计,广东预算内国营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国有资产625亿元。但这远不能代表全省的实有资产,还有大量的帐外资产,如境外企业、预算外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帐外资产以及技术软件、商标、企业名誉等无形资产均未计入。这种管理混乱、资产不清的  相似文献   

3.
任胜利 《产权导刊》2009,(10):29-30
一、企业国有资产是所有者(出资人)拥有的权益性资产如何正确理解现有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的定义?国家涉及国有资产的重要的法律法规对国有资产的定义主要有:《企业国有资产法》第2条:“本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以下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出资所形成的权益。”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378号令)第3条:“本条例所称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相似文献   

4.
一、改制企业侵犯国有资产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行业都在全面开展企业改制,或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或改制成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由于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权益保障方面监督体系仍不健全,改制企业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主要问题有: 1、企业在改制中用国有资产设立“企业股”或“企业职工集体股”。 2、把减免税金归还贷款的资金划入各股东所共有的公积金、公益金等。 3、在企业改制时,未进行整体财产清查前,就把一家国有企业分割为几部分,单独划出效益最好的某一车间或某一…  相似文献   

5.
据《经济参考》报道:山东省诸城市采用股份合作制作为中小型企业改革的一种制度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诸城市的做法,主要是“先出售后改制内部职工持股”。即将企业资产出售给企业的职工,转换企业资产的产权主体;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由实物形态转变为价值形态,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收回;企业职工作为出资人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形成劳动者的资本联合共同体;然后按照一般股份制的规范要求,建立企业的法人治理  相似文献   

6.
<正> 自1987年7月率先成立全国第一家国有资产管理专门机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以来,深圳依据国家关于“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以1992年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建立为标志,初步形成了“三级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第一级:市政府授权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全市国有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宏观的、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第二级:市国资委授权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专司经营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代表市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第三级: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授权向国有企业颁发“国有资产授权占用证书”让企业行使法人财产权,具体进  相似文献   

7.
一、股份制改造会不会把国有资产化为私有? 国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企业原有的国有资产,经过资产评估核定后,全部作为国家股份,在此基础上另外向法人和自然人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从而建成有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也许还有企业集体股)的股份有限公司。这种做法适合那种需要扩大资本的企业。另一种做法是无须扩大资本的国营企业,在股份制创造中把一部分国有资产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转让给法人或自然人,从而也建成有国家股、法人股和个人股(也许还有企业集体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当然,也可以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来把国营企业改造成股份制企业。无论哪一种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进行员工持股改革,将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中国的国资国企改革远非一帆刚顷,似乎总是被贴着“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贱卖”、“外资侵占”等标签。这和以往的国资改革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员工持股。股份制改革已经改了20多年,没什么新鲜的,就是按照不同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数量计算成股份,统一使用,按股分红。无论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制公司,无论是IPO还是整体上市,都是资本与资本的对话和结合,都没有劳动者的份。  相似文献   

9.
王庆  任洁 《发展》2008,(1):114-115
“十五”期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制为主要实现形式,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的企业改制工作,在经济社会、企业集团和困难企业转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与此同时。企业改制中也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究其原因,与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外部管理薄弱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0.
杨廷干 《特区经济》1998,(12):27-27
<正> 第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重要途径是上市经营。党的“十五大”提出,应当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方式改造国有企业。股份合作制的主要形式是职工和经营者内部挂股,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国有小型企业,因为这些企业资产额小,可能由企业内部职工和经营者出资购买,但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额庞大,企业内部职工和经营者不可能具备购买相当一部分产权的能力,所以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来说,就不适合用股份合作制的方法进行产权制度改造,而必须采用上市经营,发行公众股的形式,引入自然人。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一些地区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实践来看,不少企业改制后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管理“空档”问题,主要表现在:1.管理机制上的“空档”企业改制以后,过去来自政府部门的传统管理体制开始消失,然而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却并没有如期迅速形成。股份制企业理应有的现代契约、制衡机制,还无法一下子形成;新的企业管理机构,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不可能一下子便运转自如;体现在决策、经营、用人、监督等方面的企业管理机制也没有真正形成。企业管理机制上出现“空档”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权力过分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约束,企业运行风险高…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泰宁县县域经济公有制成份在整个所有制结构中仍占绝对优势,虽然近年来非公有制有较大发展,但总量和比例仍然较低,从第三次工业普查的结果看,泰宁县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公有资产占资产总额98.1%,其中国有资产84.6%,而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所占比例仅1.9%。这种把“公有为主”变为绝对化公有制的结构对经济发展已显现出严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难点之一:庞大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只能采取条块分割的、等级化、行政性管理体系。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就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代表“人民”或“国家”行使所有者的权能,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收益进行监督管理。又由于国有资产数量庞大,覆盖各地、各行各业,不可能由一个机构直接全面管起来,只能按行业、地区划分管辖范围,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国有资产的直接使用者和经营者——企业,也不可避免地被“归属”到某一个行政化等级系列的管辖之下,不可能彻底摆脱“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干预和控制。改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国资委自2003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管作为维护出资人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逐渐形成了以“评估机构备选库”、“项目审核专家库”和“公开选聘中介机构制度”、“评估结果公示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两库两公开”资产评估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使许多人形成了一个共识:国有企业搞的好不好,关键在于所有制改革。与此同时,对国有企业搞不好的原因有了一个具体的诊断;产权不明晰。因此,中国需要建立一种“谁的资产谁关心”的经济体制。于是,随着市场经济理论在改革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企业产权改革也开始公开亮相。作为一种新的产权组织形式,股份公司于1982年开始在中国粉墨登场,并于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然而,时至今日,一批股份制公司纷纷“落马”,我们发现,股份制仍然不能“搞活国有企业”。而且象郑州亚细亚市场集团之类的企业,成在股份制,败也在股份制。实际上,中国的所有制与股份制改革,从开始就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误区。 所有制与股份制改革的理论误区主要有: 1)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搞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产权不明晰”。而实际上,国有企业的“产权”很明晰;国家所  相似文献   

16.
股份经济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最典型的形式,对于扭转目前国有企业亏损的局面,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税,对于形成新的企业管理模式有着巨大的作用。近几年的股份制改革实践证明,股份经济是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焕发生机的好形式之一。十五大后各地都加大了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快了股份化的进程,然而在这场股份制改革的浪潮中出现了一些引人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一、近年股份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一哄而上,全面改制。目前有些地方在推行股份制改革中,脱离了本地生产力现状实际,不管本地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分析企业所属行业…  相似文献   

17.
<正> 深圳市于1987年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并经几年探索,于1993年初步形成了“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资办)—市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框架。这种体制在上层实现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开;在中层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经营职能的分开;在下层实现了国家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明确了企业法人财产权,理顺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实现了政企分开。解决了国有资产的“责任缺位”问题,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好所有权、放开经营权、行使宏观调控权的改革要求,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问题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对金融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呢?下面我们就股份制改造的内容、模式和相应的几个配套条件来论述一下这个问题。第一、金融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内容我国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就是在金融企业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的基础上,明晰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人格化代表,打破国有资产在金融系统的垄断地位和封闭状态,促进银行法人资产来源的多元化及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构建以国有资产股权为主体、多元股权兼融共生的新型社会主义公…  相似文献   

19.
股份制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它的出现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股份制企业审计的作用在于:规范企业运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引导股份制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贾康 《上海国资》2013,(10):14-14
股份制改造要做到公正,找到基本上能够对抗对国有资产巧取豪夺的私利驱动力量的相关机制 必须指出,在我国企业改革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当中,确实存在着以种种名目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多少年前,我就已经注意到,所谓“管理者收购”这一西方概念,实际上在中国大多是“无本收购”,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一些被称作当地“能人”的,其实大多来自政府体制内人士。比如说某些县乡企业的领导人,原先就是官员梯次中的低层官员。他们以管理者身份收购其工作所在的企业。收购所用的钱,居然是借企业的。我问,你借这个钱到还的时候怎么结算?他说,算个活期利息吧。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