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审计的产生及发展既满足了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治理奠定了基石,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发展方向,国家治理的模式决定了国家审计的制度形态。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协同推进,我国国家治理诸多领域得到了新发展,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国家审计也亟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对国家治理框架下审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提出了国家治理框架下的审计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能力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治理机制中发挥审计的作用,逐步完善审计模式,在强化审计效能的同时,更好服务于国家治理过程,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大有裨益。本文首先从多个方面总结了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目的,随后结合国家治理的特征,探讨了多条提升审计能力的路径,为增强国家治理效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1年,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国家治理论”,并要求国家审计成为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然而当前的国家审计对传统查账监督审计模式具有路径依赖,国家审计的治理服务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受西方管理控制在政府治理中应用的启示,以管理控制的思想,结合治理导向国家审计的性质与特征,构建基于管理控制的治理导向国家审计,并探讨相应的实现模式,以期能够为有效实现国家审计的国家治理服务职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对民营企业涉及国家利益的经济活动的审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一直是国家审计的盲点、疑点。对民营企业涉及国家利益的经济活动进行国家审计,是指在国家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高层次的综合的经济再监督系统的条件下,在民营企业资产来源不单一、涉及国家利益的条件下,在国家审计人员做到“八不准”,即不给予规范的民营企业增加任何负担的前提下,国家审计机关应对民营企业涉及国家利益的经济活动进行国家审计或调查,以保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5.
如何更好地把握国家治理导向国家审计,本文从国家治理导向审计内涵的界定入手,采用“本质—假设-目标-规范”的模式构建了基于国家治理导向国家审计理论结构框架,对治理导向下的国家审计与经济安全间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家审计维护经济安全的路径选择做了初步探索。本文的研究将对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探索,发展与丰富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理论,并粗略地探讨国家审计维护经济安全的途径,对国家治理提供了恰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国家、社会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功秦 《中国企业家》2008,(16):110-112
要.论从权威主义国家向民主国家的过渡,一般来讲,最成功的结构应该是强国家/强社会的结构。国家很强,有很强的执行能力,有丰富的组织资源,在老百姓、臣民当中有很高的威望,还有很强的社会力量,这就是强国家/强社会模式。比方说西班牙弗朗哥政权以及南欧的那些国家。  相似文献   

7.
谢波 《经济界》2008,(4):36-44
科技兴起决定国家兴起,科技力量决定综合国力,产品影响力决定国家影响力,科技实力决定国家安全能力,科技水平决定竞技水平,自主创新应摆上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上升到国家意志,这充分说明国家对自主创新的重视程度。作为国家的能源企业理应站在时代的前列,以国家、社会责任为己任,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创新,努力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形成企业内部的创新体系、创新文化,通过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实现国家安全、国民富足,企业兴旺。滨南采油厂在自主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王鸿 《审计文汇》2006,(4):40-42
经过近年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审计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国家审计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面对如此大好形势,国家审计人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国家审计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笔认为,国家审计要想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审计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作为一类重要的行为主体,总会有自我及他国的认知和评价,这种认知和评价的总和便形成所谓的国家形象。一段时期内,国家形象总是有好有坏,正面的国家形象具有亲和性,可以视为一国资产,会减少一国及其国民的行动成本;负面的国家形象具有排斥性,可以视为一国负债,会增加一国及其国民的行动成本。国家形象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被认为是一种“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计委决定,对钢材指令性计划管理进行彻底改革,从1998年起取消钢材指令性计划,实行国家产需衔接计划。原国家内贸部金属司负责人说,为保证国家重点生产建设需要,国家重新确定了重点生产建设用户,其范围仅限于国防军工、发电设备、中央部委重点生产建设等,资源计划原则上安排在30家重点钢铁企业。这位负责人指出,钢材价格除国家有具体规定者外,一律按市场价执行。统配钢材改为产需衔接计划后,保留国家订货权力。一旦形势需要,国家有权要求钢铁生产企业提供资源,企业必须对国家所提出的钢材品种、数量以及供货时间予以保证,不…  相似文献   

12.
方宏 《财会通讯》2004,(12):21-22
韩非以“欲利自为”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在批判和吸收各家思想,特别是前期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君主专制为基本目的的国家治理思想,核心内容是“法治”和“术治”,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提供理论根据。韩非的国家理财思想是其国家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韩非的国家理财思想必须在其国家治理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离开了国家治理框架,就等于抛弃了韩非国家理财思想的基准点,  相似文献   

13.
马宏杰 《甘肃审计》2003,(12):14-14
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审计体制在国家组织结构中的地位。我国不是三权分立,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最高权力机关派生各种国家权力,并组成相应的履行国家权力的机构,形成相应的体制。在最高权力之下,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各种权力的制约机制。因此,我国国家审计体制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国家不断实现科学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强国,在国家创新系统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韩国作为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也比较重视创新系统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两个国家为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在创新系统建设方面有着不少相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区别。文章比较美、韩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和异同,以期对我国创新系统建设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倪国爱  鲁冰 《财会通讯》2008,(3):108-109
(一)国家审计的历史沿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独立的国家审计机关,其功能在于监督和评价政府与其他公共机构的财政收支和管理行为。以色列从建国之初就意识到国家审计的重要性。从1949年国家审计长法颁布起,设立了以色列国家审计机关——以色列国家审计长公署,其国家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末得以完成。1952年修订《国家审计长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全民法制观念的加强,特别是审计人员、审计队伍政治业务素质的优化,审计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审计执法水平日趋提高。但是,影响审计执法的各种消极因素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还很严重。 一、现行的审计工作领导体制出审计执法在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关系处理上难有作为。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关系历来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在新形势下表现得愈加明显。当前主要缺乏以国家为重的全局观念,侵占国家利益的问题相对突出。例如,一些地方以用好用活国家政策,千方百计打国家政策法规的“擦边球”;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渔国家之利;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7.
(1)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所谓涉及国家安全的项目,是指国防、尖端科技、军事装备等涉及国家安全、会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这些项目由于对国家安全影响巨大,需要采取特殊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2)涉及国家秘密项目。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知悉的事项。由于涉及国家秘密,法律对这些项目保密性的要求与招标程序对公开性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因此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不适于招标。(3)抢险救灾的项目。抢险救灾具有很强的时间性,需要在短期内采取迅速、…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经济危机和金融市场缺陷,美国等政府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了债务危机恶化。危机的爆发警示人们必须高度关注国家债务和资产的安全,作为国家治理工具的审计机关,需要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对国家资产和负债的审计,发现问题,揭示风险,提出审计建议,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家经济健康运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实行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的国家很少,瑞典一直被认为是与中国一样实行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的国家,至今仍被国内学术界当作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的典范。但2003年瑞典国家审计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由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改变为立法型国家审计体制。这一变革对我国目前正在讨论的审计体制创新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提高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大举措,对实现教育公平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我校一贯高度重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自2000年以来,六年内先后为5421名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累计贷款合同金额达到9432.18万元。同时,我们强调,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点并不仅仅在于“办理”,更在于“管理”,特别是“贷后管理”。为此,近年来我校坚持将还贷工作作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和应急机制三个层面入手,深入探索,积极实践,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工作,取得了连续三年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100%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