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关于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以往的分析着重于“聚集”以及由此产生的规模经济.但是.产业集群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产业集群一旦形成.社会经济固有的发展活力经过集聚后将加倍放大.区域经济将得到极大的发展。我国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可以通过区域集聚的扩散效应.为东北地区的振兴和富强找到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徐继业  花俊 《北方经济》2009,(18):23-25
本文是在空间经济学的视角下来探讨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果产业的空间集中度较低,经济增长率会随着资本集中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当拥挤效应大于溢出效应时。经济增长率则会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文章引入产业集聚效应指标对我国制造业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非完全为止,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并不大,因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而产业集聚只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能够产生特殊的效应,高等教育同其它产业一样也是有集聚效应的,集聚效应的取得要靠高校在布局上的集中,高校布局的集中要靠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4.
正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是产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关联在空间上形成产业网络组织的过程。一、集聚效应对城市功能形成的演化作用集聚效应对城市功能形成的演化作用,主要通过聚合效应和扩散效应这两种方式产生影响。正如韦伯(1909,1914)所提出的"集聚因子",聚合效应主要是基于要素禀赋、市场、地理位置、政策等等某些优势因素吸引大量企业进入,在空间上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同时相应的服务业也会随之出现,产业链条延长,劳动力不断增加,公共  相似文献   

5.
财政收支及相关活动是产业空间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和保障,能够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聚度、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本文从投资和消费的变动两方面分析了财税政策激励对产业集聚效应的作用机理,此外,文章指出我国当前财税政策在产业集聚作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财政激励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两方面提出促进产业集聚优化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德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元媛  赵玉林 《特区经济》2007,219(4):89-92
德国经济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产业的集聚发展,尤其是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本文从分析德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类型、动因着手,考察和总结了德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突破带动经济增长效应的规律和经验,并指出对于发展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并突破性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现代服务业区域集聚专业化、多样化与集聚结构表征方法与测度指标选择度量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上述因素对产业经济增长效应、产业生产率增长效应及区域创新效应的相关性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李江  贺传皎 《珠江经济》2006,(12):61-67
产业集聚有利于发挥单一企业的外部经济效应,提升整体工业的竞争力,但其形成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工业企业的现状分布研究发现,深圳的产业集聚发展可分为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两种类型,这两类产业都或多或少地受一些空间集聚因素影响,其中企业间的联系、地方公共设施等因素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势因素,而劳动力、土地、区域品牌等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弱势因素。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为未来各行业的集聚发展提出指引。  相似文献   

9.
论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聚现象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阐明了产业集聚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了其经济效应,并结合我国制造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产业集聚政策.同时本文试图说明用产业集聚的思想指导我国的产业政策,对于加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增进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内在的经济规律,理应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并付诸正确实践.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13-2021 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 模型测算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分别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产业集聚能够明显提升本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对邻近地区存在正空间溢出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文化产业不同集聚模式下,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积极影响,而多样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异质性检验表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综合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表现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以及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经济理论在空间外部性假设下,研究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及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新经济地理理论共同构成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研究的主流理论.本文从研究范式与特点、空间外部性的提出与发展、空间外部性来源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集聚经济的实证检验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基于外部性假设的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研究的历史脉络、最新进展及主要结论等做了系统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谢露露 《上海经济研究》2013,(1):99-106,141
随着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和劳动力流动性的加强,产业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对产业集聚效应也相应产生影响。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地级市二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效应的确存在而且没有外溢到相邻地区,但这一效应随着产业空间分布的均匀而减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效应的发挥必须有劳动力自由流动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区位熵对京津冀地区13市2008—2019年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演化进行分析,并采用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自相关分析对京津冀城市群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探究,最后引入3种空间计量模型对其空间溢出效益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政府干预、对外开放水平等对经济增长均有正向影响。文章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产业》2007,(7):37-37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日前在长春召开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产业集聚是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将借鉴国际经验,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他说,产业集聚能够细化分工,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降低交易和创新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形成人力资源和  相似文献   

15.
左正强 《特区经济》2011,(6):209-210
产业集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通过CES生产函数和时间序列分段回归方法对四川省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分析表明,四川省的产业发展具备一定的集聚效应,但是聚集效应并不特别明显,并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四川产业集聚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色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文章基于2006—2019年京津冀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正、负外部效应双重作用下,产业协同集聚对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影响,同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影响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作用效果以及更高的拐点值,且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绿色技术效率及绿色技术进步“双引擎”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可为如何依托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200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改进的区位熵测度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然后采用熵值法对各省域科技创新进行评价。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检验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中介效应。实证发现:各省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科技创新的分布情况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在3种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全局Moran′s I指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得出,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起中间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腹地依托是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一项重要条件,理清上海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之间的贸易空间格局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关键性命题.文章运用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指数对长三角16个城市的进出口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贸易整体发展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导致进口集聚效应大于出口集聚效应;长三角区域内部贸易空间集聚效应呈现多样化,上海和苏州呈现高-高集聚,但低-低集聚依旧是长三角地区当前最主要的贸易集聚类型;上海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时区域整体进出口具有空间辐射效应的城市,且辐射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增强;上海与宁波在带动长三角地区整体进出口发展层面不完全是纯粹的竞争关系;与此相反,随着南通港的全面启动,苏州却可能会对上海造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近日表示,产业集聚是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将借鉴国际经验,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他认为,产业集聚能够细化分工,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降低交易和创新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形成人力资源和生产成本优势,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有利于提升产业和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动漫产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研发成本高,任何企业都难以垄断整体技术和资源,因此需要集聚发展。国内外动漫产业的集聚发展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动漫产业集聚发展机理作为其集聚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从动漫产业集聚形成机制、动漫产业集聚形态、影响动漫产业集聚的要素溢出效应以及动漫产业集聚带动效应四个方面对动漫产业集聚发展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