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当斯太尔在中国遍地开花时,是否有人注意到,中国斯太尔当年的技术母体——奥地利斯太尔早已“嫁作他人妇”?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立项从奥地利全套引进斯太尔重卡技术,改变了我国“缺重”的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重卡,质量不过硬,也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前20年,中国重卡一直是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中渡过的。"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中国重汽集团前身)引进奥地利斯太尔公司整车制造技术(含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技术引进,从此我国彻底改变了重型汽车产量少、水平低、品牌单一、军民分隔、性能落后、不成系列的局面,也结束了我国重型汽车行业"闭门造车"的历史。也正是这次技术引进,不仅让我国重卡行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重卡配套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报讯从1985年引进斯太尔车桥技术到2004年MAN技术的快速国产化;从2007年国内汽车关键总成技术的首次出口到2009年荣获"中国自主创新型汽车企业奖";从2011年产品试验室通过国家CNAS试验室认证到2012年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车桥联合研究中心、扩建国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重卡发展到今天,不应再谈哪个企业属于斯太尔系,哪个企业属于非斯太尔系了。"汽车行业专家陈光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引进奧地利斯太尔汽车公司的重卡技术,这一技术对中国重卡影响长达20多年。发展到今天,国内的重卡产品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斯太尔年代的水平,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逐步向国际水平靠拢。  相似文献   

5.
红岩为什么要合资?因为红岩需要借助外力来解决一些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发展问题。那么,合资后又能为红岩带来什么呢?产品“产品的引进是合资的重中之重。”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勇认为,合资首先解决的就是产品升级问题。现在红岩只有一个产品平台,那就是斯太尔平台,在这个基础上,红岩自主创新,做了很多适合中国用户的改造和技术提升,比如红岩的新大康已经是比较新的面孔了,产品品种也有上万。但总体上说,这个技术平台仍然是比较老的斯太尔平台,这个平台上的红岩产品和其他斯太尔产品的差异性不是特别大。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的第一辆汽车是从载人小轿车开始的,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老爷车,时代久远而令人怀念;新中国的汽车是从载货车开始的,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1956年7月15日下线,成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族汽车工业,虽历经五十年仍令人备感亲切。中国的卡车工业与轿车工业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卡车史是一部自主品牌“一统天下”的历史。由于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对生产工具的需求异常旺盛,解放卡车一下线就受到追捧,而中国的载货车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长达五十年的时间里不断演变,最终塑造出一汽、东风、斯太尔平台企业这样的本土卡车巨头。他们,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脊梁。  相似文献   

7.
《汽车观察》2013,(7):67-76
如果说我们遴选出的60年60个汽车人,每一个人都有传奇的故事,那么"60年60车"则是几代中国汽车人努力奋斗的结晶,每一款车都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载体,我们从不同角度选出的这60款产品也试图展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8.
汪涛 《汽车观察》2008,(2):94-95
二十年前,当一款面的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时,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字:"大发"。而"特锐"的失败,让大发这个品牌一度在中国市场上销声匿迹。但是,当一个个跨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不断淘金成功的时候。大发,这个可以说与中国汽车工业最早结缘的跨国企业之一,再也沉不住气了。2007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大发与一汽吉林汽车公司共同推出了一款新车,名字很别致:森雅。但是,这个陌生的名字,没有了"黄虫"的红极一时。2007年对于森雅来说,绝对是苦涩多过甜蜜。从高调上市到年底,月平均销量只有400辆左右。与其选定的竞争对手骊威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年365天过去了,2013,这个大家笔下用得最多的数字终结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数字:2014。但在这一年诞生的与中国汽车产业相关的一些数字,却注定会永远刻在历史的里程碑上。第一个数字是"60":从1953年一汽奠基开始算起,中国汽车工业到2013年正好走过了60年。60对一个人来讲是花甲之年,但对于汽车工业来讲只能算是而立之年。而立的中国汽车工业刚刚安家立业,小有成就,但压力很大,困惑很多,前途美好但充满变数。尤其痛苦的是要不停  相似文献   

10.
继斯太尔系主流企业——中国重汽首次登上2007年度重卡销量排行榜冠军宝座之后,2008年第一季度,斯太尔系企业继续"攻城掠地";与此同时,非斯太尔系主流厂家也在借着计重收费、轻量化的趋势向斯太尔系发起更多挑战,解放推广J6、东风完善天龙型谱、柳汽霸龙507量产,都是具体表现。2008年,斯太尔系企业能否凭借新老产品应对非斯太尔系企业的"进攻"?非斯太尔系企业能否对斯太尔系企业固有"领地"发起更有力的挑战?未来的重卡竞争格局如何?将来谁能更领风骚?为此,本报近日采访了几大重卡厂家、经销商和专家,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栾寅征 《汽车观察》2011,(12):90-93
按照图纸造出一辆车,这个过程就像是破解一串密码。对于十年前的中国人来说,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背景导读中国加入WTO十年以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在汽车设计领域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中国汽车设计从最初的"拿来图纸"到后来的自主研发。在入世之初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几家小规模的汽车设计公司,只是后来随着国外品牌的大量涌入,小公司因为接不到订单而陆续倒闭。  相似文献   

12.
在’99上海国际汽车展上,通用汽车公司推出了六款世界级的汽车,正在实现着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对中国的承诺,即将世界汽车工业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帮助中国制造世界级汽车,建设世界级的汽车工业。通用汽车中国业务部总裁善能先生说:““能够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部分,我们深感自豪。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以及其他业务的成功,非常鼓舞人心,我们期望在这些成功的基础b继续为中国带来领先的汽车和领先的汽车技术。’”日为还用汽车公司和总裁权要生去士该车是由通用汽车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汽)合资组建的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周年是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正是改革开放让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融于世界,让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的陈祖涛回忆道。从1950年前苏联援建一汽开始,陈祖涛作为翻译参与其中,后来又被派往前苏联的汽车工厂实习,一直到参与一汽和二汽的建设,最后到中汽公司任职。陈祖涛用将近60年的时间,见证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在陈祖涛看来,中国汽车工业这60年中的后30年,  相似文献   

14.
追梦者     
《汽车观察》2013,(7):61-63
中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最大的差距还是在技术方面,尤其是自主研发能力。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做梦都在想攻克技术难题,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让中国从汽车产销大国走向技术强国。在此,我们称他们为"追梦人",有的还是"跨国追梦人"。  相似文献   

15.
岳伟 《汽车观察》2016,(7):34-35
伴随着凯翼X3正式上市,这家公司终于完成了"众包"模式下首次运作,然而尹同跃在凯翼布的棋局才刚刚开始。"凯翼发展的里程碑,奇瑞汽车的里程碑,中国汽车工业里程碑式事件",一款车的上市,让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用三个"里程碑"形容,在奇瑞还真不多见。或许可以说是"王婆卖瓜",但承载了这款凯翼X3的江北项目起初却只是尹同跃拿了20亿,试试水的,用这个数字投资传统汽车制造。  相似文献   

16.
经销商们认为,中国重卡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市场需求,因此各重卡品牌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像欧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钟士彬所形容的,"中国重卡市场就像一块‘蛋糕’,大家都想来切一块大的。"在采访中,不少经销商认为,未来几年斯太尔系企业在中国重卡领域的地位仍难以撼动。中国重汽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重卡行业这几年飞速发展,一汽、东风、柳汽等之前以生产中卡和准重卡为主的企业也纷纷参与到重卡领域的竞争。但自1983年斯太尔技术引进中国以来,用户对斯太尔的认可度一直较高,"而且重卡用户的忠诚度比较高,让他们接受新的品牌,可能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 《汽车观察》2013,(7):85-96
如果"第一车"系列是中国汽车工业填补产品型谱空白的话,那么后来通过合资换来技术是让汽车产业不断壮大与完善,而接下来自主品牌的崛起和跨越算是让汽车产业走向繁荣。汽车产业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加快了汽车产品换代的脚步,而随着新产品、新技术逐步与世界领先技术接轨,将令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走向更高更强。  相似文献   

18.
读编罢朱丽兰部长的这篇文章,我们感觉很振奋。文章的字里行间,展示出了一种决心、信心和气魄,也蕴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希望。这篇文章对编者至少有三点启示。 一是中国人要有一种民族斗志。面对WTO,中国汽车工业自己首先不能乱了阵脚。还没有较量,就轻言放弃,放弃汽车工业这一可以带动和辐射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民族产业,等于是把大片的市场拱手让人,实不可取。二是要抓住机遇,用新观念、新思路创造性地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过去,汽车曾带来了世界的改变;今天,却是一个世界改变汽车的时代。中国汽车工业重要的是顺应时代,找准定位,不安自菲薄,大踏步地往前走;中华民族绝不能失掉自信。三是要结合国情,创出有自己特色的汽车工业发展之路。在开放的条件下,中国汽车业需要别人的技术,但更需要有自己的创新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要在市场引导下提高技术,用高新技术,使“中国怎么改变汽车”的问题,从适合中国国情的清洁燃料汽车中得到解答。 编者特意转发朱丽兰部长的这篇文章,意欲使所有关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人都振奋起来、行动起来,如果还能使有识之士就以上问题发表看法、提出见解,在本刊各抒己见,那么,编者将不胜欣慰。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前,我国汽车出口量徽乎其微。一方面,我国汽车产品技术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主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傅培昭告诉《商用汽车新闻》记者,"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了大量国外汽车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线,无论从产量还是产品种类来看,中国汽车工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汽车出口更是呈现跳跃式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车工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从奥运营销这个独特的角度观察,现状令人失望。在中国,8月的汽车市场往往最冷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