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近年来政府、社会的热点话题,我国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其环境的特殊性。本文梳理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依据,总结了国外典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归纳了我国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耿玉春  吕莉 《经济纵横》2012,(10):57-60
推进农业产业化乃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规模经营来实现;发展规模经营,必须借助土地的规模经营来实现。有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才能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步伐的加快,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逐步成熟。在经济比较发展的苏州市农村,已经涌现出一批农业规模经营的典型,有着不可阻挡之势。主要有土地承包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土地承包权租赁的家庭农场、取得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企业……。并提出了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把握的一些问题,包括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坚持农业规模经营的正确导向;规范土地有序流转,严格实行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强化对农业规模经营领军人物的培训,造就一支新型的农业从业人员队伍;加强发展农业服务业,建立新型的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制约因素和扩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 《经济纵横》2004,(6):24-27
在诸多条件的制约下,我国农业的规模经营难以扩展。农户的兼业化经营既是农业规模经营难以扩展的原因,又是农业规模经营难以扩展的结果和表现。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多方努力,应特别注重发展以农户兼业为基础的契约式联合经营。  相似文献   

5.
农业规模经营是促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甘肃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经营为研究内容,从甘肃的省情特点出发,围绕甘肃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三年倍增行动,对其规模经营的路径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完善农地“三权分置”机制,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优选农业规模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规模经营科技支撑;拓宽规模经营主体融资渠道,加大特色产业资金支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得失分析,提出我国农业必须走规模经营的道路,而现阶段农业规模经营的最佳选择是构建民营农场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现阶段的我国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进程中,一些外部问题对其的困扰愈发暴露出来,以至于在农业规模经营进一步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大的制约作用。因而,现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了。否则,以家庭农场为主要模式的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就要受阻。  相似文献   

8.
经济发达地区农业规模经营应该走怎样一条路子?其发展进程有无可能适当快一些?前不久,我们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的苏州农村考察,发现那里除了一种正在积极探索但进展缓慢的以土地集中为中心的农业规模经营以外,大面上还客观地存在着另一种新的以规模服务为特征发展势头较快的但尚未得到普遍承认的农业规模经营,人们称之谓“农业服务型规模经营”,倍受农村干部和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农业规模经营与提高单产并行不悖——与任治君同志商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农业规模经营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所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由于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今后如何制订相应的农业与农村政策,所以,很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讨论。 任治君同志《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制约》一文(载于《经济研究》1995年第6期,以下简称任文),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规模经营与增产目标相悖……农场规模越大,土地生产效率越低……在近期内,把农业规模经营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一项全国性的政策是不适宜的”。我对这一观点实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的微观基础仍然是分散小规模经营农户,随着农村劳动力日趋老龄化,这一组织形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而通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重塑新的农业微观基础。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微观数据,研究个体层面与地区层面两个维度的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劳动力老龄化或劳动力流出促进了土地流转,但不利于规模经营,尤其是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劳动力流出可能大大降低农业规模化经营;要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除了具备土地、资金等要素以外,还需要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人力资本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高前善 《生产力研究》2007,(2):23-24,49
经济学上的规模经济在农业中表现得不显著。农业家庭生产方式普遍存在具有经济必然性。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解决我国现存狭小的农业经营规模的根本出路在于继续执行严格的人口政策,降低过高的人地比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熊振均 《经济论坛》2007,(18):121-123
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需要两个飞跃。一是家庭承包制,二是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他认为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当今的中国农业实现了第一个飞跃,农业生产跃上了新的台阶,改变了中国及世界的粮食生产格局,但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在越来越零散的土地上创造财富的能力已经被最大程度地挖掘,农业的第二次飞跃即农业的规模经营,显得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业规模经营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根据世界农业发展的规律和我国农业发展的的实践,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我国目前的小规模家庭经营必须有所突破。通过对实践中农业集体经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及农业经营大户的比较,我们认为,农业经营大户是农业规模经营的主要方式,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农业经营大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简言之,“人尽其才,地尽其利”乃是现阶段我国农业中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特定内涵的概括,也是现阶段农业中搞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宗旨。  相似文献   

15.
农业的规模经营问题,在各界争议颇多,较为集中的意见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尚不具备条件。笔者认为:有必要理清“规模经营”的思路,消除某些片面认识,以寻求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吴玉震  孙炎  文灿  尚娜 《当代经济》2010,(15):80-81
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农民增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云南省弥勒县甘蔗种植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甘蔗种植规模的现状,说明了在新形势下推进甘蔗规模经营发展的必要性,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出其规模经营的适度值,阐述规模经营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土地的规模经营能够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者的互动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总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互动发展的几种形式,分析现阶段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互动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规模经营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家庭承包责任制经营农地已不能符合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需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制度和农地经营模式。在已观察到的农村实践中,农地规模经营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出路,故国家希望通过明确土地权利来促进土地流转,最终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而现实中,农民最关心的是农地耕作是否方便、收入是否提高,反而对农地确权的关注度不高;土地流转实际情况也不如预期,一些案例中,土地确权后甚至增加了农民生产的不便,反而不利于农地流转和农地规模经营的实现。比较4种主要的农地规模经营模式后发现,与其他3种农地规模经营模式相比,农地集体规模经营模式不需明确土地权利,从而避免明确土地权利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可与土地整治相互促进,改善耕作条件。建议在农地规模经营方式的选择上优先考虑集体规模经营方式,以稳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中介模型和门槛模型等考察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通过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过程中,农业规模经营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非线性特征。由此,应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农业规模经营的路径依赖,以推动农业低碳化发展进程并服务于“双碳”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罗叶 《经济纵横》1990,(8):40-42
<正>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陷于徘徊不前的困境。为此有人认为:我国农业要发展,农村改革应以规模经营为方向,才能摆脱困境,对此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以土地相对集中来达到所谓适度规模,受到三大瓶颈的制约我国流行的“规模经营论”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土地这一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的转移而达到土地的相对的适当集中即适度规模,从而取得规模效益,克服土地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以提高农业的产量。从理论上来看,规模经营确实是提高农业产量的有效手段。但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通过土地相对集中来达到规模经营,不是我国现阶段甚至一个较长时期内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