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强  朱映凤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66-69
文章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对1995--2010年间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走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市场不仅存在实际货币需求、真实GDP和名义利率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在贸易市场上还存在名义汇率、国内价格水平和国外价格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通货膨胀的短期波动依赖于货币供给、名义利率和实际GDP的变化,且具有很强的通货膨胀惯性,货币市场和贸易市场非均衡对通货膨胀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日本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90年代以前日本的货币政策为传统的利率诱导型 ,90年代以后 ,为了克服经济萧条 ,日本银行采取了大幅度放松银根的政策。1 995年在再贴现率降低为 0 .5 %的历史最低记录后 ,日本将作为操作目标的短期利率 (无担保银行隔夜拆款利率 )依次下调 ,1 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8月间采取了所谓的零利率政策。日本银行想通过降低中长期利率来拉动总需求的增加。但是其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并不理想 ,其原因之一是货币乘数下降。本文以 90年代为中心 ,考察日本货币乘数为什么下降 ,并探讨如何使其货币乘数上升  相似文献   

3.
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间的因果关系--对我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针对国际上盛行的“供给导致”假说、“需求跟随”假说、“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相互独立”假说以及“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假说,利用含有误差修正项的格兰杰关系函数式以我国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检验结果说明若以我国广义货币量(M2)占名义GDP的比例和非金融机构所获取的贷款量占当年名义GDP的比例作为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则我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短期内金融深化不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其中经济增长会促进货币程度的提高,但对非金融机构获取的贷款量没有影响。长期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会促进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  相似文献   

4.
本文透过建立利率货币供应量和GDP的VAR系统,以及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GDP的VAR系统,进行GDP的方差分解和GDP对利率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支出的脉冲响应函数,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并结合我国货币政策实践,从中得到我国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前瞻性泰勒规则推广至随机状态,构建了两种目标锚定情景下的前瞻性决策规则,其能显性刻画未来多期前瞻信息的预期变动对当前名义利率调整的具体影响。对我国短期名义利率的拟合表明,货币当局对通胀和产出分别有长期锚定目标和短期锚定目标,且分别盯住通胀的长期趋势和产出的短时变动。当前名义利率调整前瞻性地虑及了未来通胀预期和经济不确定预期的影响:当未来预期通胀上升(下降)时,货币当局倾向于调低(提高)当前名义利率,当前扩张(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是未来高通胀(低通胀)的原因,且倾向于放大后者的波动性;当未来经济的不确定预期下降(上升)时,货币当局倾向于调低(调高)当前名义利率,未来较低(较高)的经济不确定预期为当前货币扩张(紧缩)提供了缓冲空间。  相似文献   

6.
运营资本是生产和分配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名义利率进入生产函数并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定价,货币冲击通过成本渠道影响总供给。因此,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常导致价格水平的升高而不是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前瞻性泰勒规则推广至随机状态,构建了两种目标锚定情景下的前瞻性决策规则,其能显性刻画未来多期前瞻信息的预期变动对当前名义利率调整的具体影响。对我国短期名义利率的拟合表明,货币当局对通胀和产出分别有长期锚定目标和短期锚定目标,且分别盯住通胀的长期趋势和产出的短时变动。当前名义利率调整前瞻性地虑及了未来通胀预期和经济不确定预期的影响:当未来预期通胀上升(下降)时,货币当局倾向于调低(提高)当前名义利率,当前扩张(紧缩)性货币政策可能是未来高通胀(低通胀)的原因,且倾向于放大后者的波动性;当未来经济的不确定预期下降(上升)时,货币当局倾向于调低(调高)当前名义利率,未来较低(较高)的经济不确定预期为当前货币扩张(紧缩)提供了缓冲空间。  相似文献   

8.
要深入理解中国经济,首先需要回答两个“疑难杂症”的成因:第一,自2009年以来,货币信贷扩张和财政债务刺激史无前例,真实GDP增速为何反而持续下降?第二,广义货币供应总量M2已经超过GDP两倍,“钱荒”和利率上升为何反而成为金融市场的常态?  相似文献   

9.
观点     
渣打银行资深经济师王志浩预测: 中国将遭遇通货紧缩王志浩认为,中国的经济极像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情形, 经济都经历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出口也保持旺盛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长,货币升值压力增大。而日本经济在经历20世纪80 年代的蓬勃发展后,在90年代陷入“通货紧缩”陷阱。他预计, 中国正在经历一个经济周期,未来几年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名义上的GDP增长将可能从2005年的14%-15%下跌至2006年到2008年的7%-9%。GDP走弱,通货紧缩亦将随之而来。所以,他建议中国应该明智地管理汇率,对资本流动自由化高度谨慎,防止短期资本流入。此外,他还认为,此时推行利率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的"流动性陷阱"是指名义利率接近零水平时所体现的货币政策弱效现象。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曾经出现多次微弱通货紧缩和名义利率较低的现象,为了判断我国经济是否陷入"流动性陷阱",我们采用具有随机系数的货币需求函数,估计了货币需求的动态弹性系数,通过与日本的"流动性陷阱"进行对比,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随着经济运行进入"后危机时期",我国没有出现显著的"流动性陷阱",名义利率仍然可以继续作为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1.
利率是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市场利率带动银行信贷利率和其他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引导经济土体,调整经济行为,最终促使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改变.就我国而言,政府在治理1992、1995年严重的通货膨胀后,国民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目标.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政策惯性与负面影响逐渐显露.1997年中期我国开始出现了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加之该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对外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出口出现大幅度滑坡.为了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央行在1997年10月23日至2002年2月21日之问先后八次降低名义利率,但都没能够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多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不降反升.本文拟就利率对我国经济的弱效反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的境外存量将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及货币运行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使用间接法对2005年第1季度至2014年第4季度的境外人民币存量进行了估算,然后基于货币替代理论的框架,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了影响人民币境外存量的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境内外利率水平及政策性因素对人民币的境外存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关注汇率预期对人民币国际化和货币运行的影响、完善人民币境外流通监测体系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名义利率自1996年5月1日以来连续7次降息,已处于历史低位.以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为例,目前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水平为2.25%,扣除利息税,实际上年利息率仅为1.8%.可以说,名义利率进入了改革开放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人民币的实际利率虽然因为最近几年通货紧缩、物价水平下降,具有了上升倾向,但又因为连续降息使实际利率水平大体保持稳定.现在物价水平已止跌回升,实际利率水平趋于下降.从国际看,人民币利率水平与外币利率水平存在较大的落差.与世界各国相比,除日本外,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均比我国高.  相似文献   

14.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及其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我国 90年代以来的季度经济数据 ,通过对AD AS方程的拟合 ,检验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表明 ,现阶段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已存在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 ,公众预期的变化和利率管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 ,而证券市场的反常波动又经常造成货币的大量“漏损”。因此本文认为 ,目前央行可尝试采用基于货币供应量和名义利率指标的混合货币政策规则 ,作为对现行货币供应量规则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2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将进一步探索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利率市场化是打破金融垄断的关键,打破银行垄断并实行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应在确保中央对货币形势控制力的前提下,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出发,结合当前的货币形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相似文献   

16.
卢盛羽 《北方经济》2010,(10):27-28
本文收集了广东从1978-2009年共32年的GDP、投资和资本存量等数据,通过边际资本产出率(ICOR)和投资对GDP的拟合系数两种方法测算了广东宏观投资效率,并对广东在过去32年间的宏观投资效率进行阶段划分.本文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化、外部冲击等对广东宏观投资效率的影响,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分析了资本存量并非宏观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本文最后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广东宏观投资效率的改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协整研究、脉冲响应及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就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物价水平、名义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的经济条件下,上述因素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差分变换,对M2增长率、GDP增长率、CPI及利率等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行为的目的是在于试图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或短期的名义利率,从而达到影响产出和就业等经济实际变量的结果。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化会通过货币传导机制的渠道来影响产出。在货币政策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由流通中货币和银行准备金组成的基础货币供应量,例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真实利率渠道:国际比较与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理论认为货币供给短期内对真实经济有实质影响。本文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相关性远远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对于货币供给、真实利率和产出波动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在名义利率粘性条件下,真实利率是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一个通过真实利率渠道来解释中国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波动独特相关性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从理论上来讲,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影响到股价.从利率的角度来看,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利率水平会随之下降,引发更多的投资支出.投资支出的增加创造更多的家庭收入,因而引起消费支出的增加.后者通过乘数的作用又导致了更高的产出和随之而来的更大的公司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