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春辉 《商场现代化》2007,(7X):368-369
本文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出现的“民工潮”到“民工荒”现象出发,通过全面、细致地解读“民工潮”到“民工荒”产生的根源,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以期能够为有关部门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及相关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非农行业转移,转移最多的年份曾达到3000万人。目前我国劳动力的转移依然保持着较大的规模。本文利用1996年全国30个省、5827个村、16.3万多个农户、33.3万多个劳动力的抽样调查资料对当...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调整:成因和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转移方式包括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两种转移模式的互动特征、内外制约因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两种转移模式呈明显的轮替关系,转移模式失衡和被动调整是改革开放后一阶段收入分配效应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转移方式包括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两种转移模式的互动特征、内外制约因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两种转移模式呈明显的轮替关系,转移模式失衡和被动调整是改革开放后一阶段收入分配效应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我国的计划生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步显现,人口老龄化现象非常突出,劳动力短缺的隐患逐步显现,为此我们想重新思考计划生育政策在今天的作用,比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过程,本文依据1998--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就业于重庆的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情况及重庆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城乡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1978-2007年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对所研究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向量自回归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及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随着农业的分工水平进一步提高,还会出现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劳动力转移。通过对目前农村改革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当前农民所遭遇的不平等的社会待遇呼吁国家和全社会重视并改善当前状况,以期待中国的农村新的改革能够取得成功,中国的农民能够真正全面走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9.
章晓英  石红 《商业时代》2007,(34):107-108
伴随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本文以重庆市为例进行研究,从总体上分析了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然后分行业分析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后找出在吸纳劳动力上比较有潜力的行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其中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但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日益减少.首先利用建国以来人口结构相关数据制作人口金字塔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预测,然后利用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04年~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研究了劳动参与率、就业率以及劳动力工资、劳动力资本成本等问题,指出我国劳动力供给量正在且会继续下降,劳动力成本正在且会继续提高,由此带来人口红利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开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一个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令人费解现象——很多民营企业为招不到员工而发愁.不少工厂由于工人不足而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即所谓“民工荒”。笔者认为,“民工荒”的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2.
刘春辉 《商场现代化》2007,(21):368-369
本文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出现的“民工潮”到“民工荒”现象出发,通过全面、细致地解读“民工潮”到“民工荒”产生的根源,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以期能够为有关部门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四川物价》2005,(7):10-11
对于工资,目前人们似乎有着诸多困惑:现有的工资水平是否与改革开放、CDP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等大背景相适应?现行的工资结构是否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利益分配特征?在职工福利保障制度已步入市场化的同时,现有的工资制度是否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物?  相似文献   

14.
一、就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也一直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顺应经济发展的就业制度与保障体系。现今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就业保障体系,但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人口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最大就业群体。进入新世纪,农民工以每年500万人左右的规模不断增加。去年10月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新增岗位相对减少,使得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贸易市场向来有着巨大的劳动力优势,为世界各地创造着源源不断的商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比较优势,其中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一直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分析,找出劳动力优势中已经出现或者潜在的不利因素,即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陷阱。同时考虑到我国现在社会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本文提出了新型的知识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柯桥、柳市两镇为例,调查分析了我国东部较发达农村地区女性劳动力与农村的发展.调查发现,改革开放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明显提高和改变了那里农村女性劳动力的社会地位及家庭角色;农村女性劳动力充分发挥了家庭、社会双重"半边天"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的改革开放及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提高,但其在发展中还存在问题,应当进一步通过产业结构改革,提高城市化水平等措施,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19.
改善农民工就业现状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4年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左右。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这一比重达到50%以上。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和特点,劳动力的供求对比情况及其流动的成本、收益比较,怎样按照制度化、社会化和信息化三个方面的要求来加强对劳动力流动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