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岁月如梭,人生如歌,作为一名在浦东居住了24年又工作了12年的浦东人,我能与祖国改革开放30年的春风相拥,与浦东开发开放18年的历史相伴,真是一生的幸事。孩提时,浦东给我的印象,是老人们听不厌的浦东说书和亲眷们常叨叨的乡下地方。初入浦东的感觉,还是幼儿园时去浦东公园游舂的情景。记忆中,除了公园里浓郁的春色,便是公园外尘灰飞扬的摆渡口和凹凸不平的  相似文献   

2.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浦东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区,我居住的金桥碧云国际社区则是我美丽的家。” 来自德国巴斯夫跨国公司总部的高级主管蒲力辉如是评介他的一家在浦东的生活。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像蒲力辉一样在浦东工作和居住。 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进一步讲“世界语”、唱“国际歌”,一个个颇具特色的国际社区悄然崛起在黄浦江东岸,向世界展示着浦东向国际型城区挺进的雄姿。  相似文献   

3.
“原来我居住的铜山街地区,电压经常不稳,有时低到170-180伏,为了保护家用电气设备,我只得买了稳压器,现在电压正常了,稳压器也‘休息’了”。这是居民顾点龙1998年五月8日的来信摘录,信中所言也是近年来浦东地区电力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沧海桑田:老浦电的梦浦东,枕着滔滔而流的黄浦江,酣睡了一个又一个世纪,1919年嘉定人童世享集资创建张家浜发电所,1929年浦东地区的用电量仅92.05万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450千瓦,到1990年市东供电局所辖区的年售电量也仅35.9亿千瓦时,最高用电负荷为61.6万千瓦。浦东供电所的老前辈们在…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向往幸福的家园,温馨的港湾。昔日,曾让申城市民感叹“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如今,这句民谚已成历史。浦东经过九年的开发建设,一个现代化、多功能、外向型的城区雏型在浦江东岸迅速崛起,成为海内外人士安居乐业的热土。据统计,1999年1至12月,浦东新区内销商品房销售达212.16万平方米,预售达168万平方米,双列上海市各区县榜首。从此,开创了“我的家在浦东”的新纪元。(一)景色、绿色、红色、金色是上海人购房的“四色梦”。景色,指居住环境的风景;绿色,指商品房周围的绿化环境;红色,指红顶粉墙,造型…  相似文献   

5.
浦东开发开放十七年来,已累计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项目达14910个,截止2006年底,仅入驻浦东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就达83家。随之,浦东已成为外籍人士居住的首选地,现有43个涉外小区、3万多外籍人士。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人们在这儿交汇融合、和谐共处,形成了独具浦东特色的区域文化。浦东正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以金桥碧云国际社区为例,一流的居住环境和具有国际水平的教育、医疗、餐饮、购物、休闲设施,使它成为展示浦东魅力和形象的又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6.
春夏秋冬花园别墅区诚招海内外客商投资建设──访联花土地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本刊记者居住、工作、交通、游憩是城市发展的四项基本功能。21世纪的浦东新区要建设成为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不能不从长远考虑21世纪浦东人的居住...  相似文献   

7.
在浦东这个海纳百川的城区里,居住着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居民。他们白天在公司里工作,下班后回到小区里,闲暇时到家乐福、沃尔玛购物,在浦东安居乐业。在他们中间,还有许多人把自己当作一名浦东居民,在爱上浦东的同时也要为这里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思晓 《浦东开发》2003,(10):21-22
浦东,吸引着海内外人士在此工作、生活、居住。关系人们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药品.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浦东医药零售企业的现状如何呢?谁能  相似文献   

9.
晓晨 《浦东开发》2003,(9):30-31
眼下,浦东休闲娱乐业怎么了?有人说:“热,浦东的‘嘉年华热’可见一斑。”有人说:“冷,每当晚上、周末和双休日,在浦东工作、居住的中外白领大多外出消费,浦东‘夜生活’显得较冷清。”众说纷纭。记者近日走访了浦东的一些酒吧、茶坊、美容院、健身房和KTV等休闲娱乐场所以及浦东新区有关部门后,不禁引发了一番思索。  相似文献   

10.
浦东被评为文明城区,作为生活在浦东的一个普通市民,我和大家一样感到欢欣鼓舞。但是,在高兴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与文明城区的称号不相符。甚至在得到这个光荣称号之后,一些不文明行为开始回潮。比如在我居住的小区,评选时街道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评选结束后,违章占道现象又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浦东,吸引着海内外人士在此工作、生活、居住。关系人们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药品,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浦东医药零售企业的现状如何呢?谁能 在医药零售市场竞争中崛起呢? 市场覆盖面的竞争 浦东快速城市化的推进,带来了浦东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各医药零售企  相似文献   

12.
人要诗意的居住。当“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民谚随风而去,越来越多的新型住宅小区在黄浦江东岸崛起,人们呼唤着身边能有一流的装潢公司妆扮自己的家园。于是,倾情构筑诗意的居住空间,成为上海聚通建筑装潢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俭的最大心愿。  相似文献   

13.
宜居,从字面上理解,包含了以居住为主、以消费需求为主、以人的价值尺度为主等意义,这是"宜居"所具有的共性的含义;这些含义与浦东实际相结合,则具体体现为创新、和谐和国际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适逢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浦东开发开放也迎来了她18岁的成人礼。18岁,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人生分界线,是从未成年向成年人转变的重要阶段。18岁,是人生的新起点,充满着憧憬和追求。让我们透过18年来浦东这块开发开放热土上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场景、那些感动,再次品味那些让人留连忘返、激情飞扬的精神特质。在本刊为这个光辉日子精心策划的这组报道里,写作者以不同视角分别解读浦东的高度、深度、力度、宽度和气度,这里我想借用化学里表示物质元素含量的一个专有名词丰度,来诠释浦东精神。品读浦东、感受浦东,我们发现海纳百川、创新创造、争先攀高、务实高效、交融和谐、厚德崇文正是构成浦东精神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5.
“忽如一夜春风来“,自从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后,浦东的市郊结合部,一个个住宅小区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些住宅小区的兴建,为浦东的开放建设和浦西的城区市政改造,为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缩小城乡差别,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些住宅小区的所在街镇都面临着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就是如何尽快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城区文明程度,缩短由原来的农民变为居民,从居民变为文明市民的转换期;缩短由原来的市民居住在“棚户区”到现在居住新的住宅区,再到创建文明小区的适应期。一、新建住宅小区市民结构状况的共同点气势恢宏的浦东开发…  相似文献   

16.
工作在浦东,最爱的去处莫过于陆家嘴的滨江大道了。 漫步于斯,扶栏可眺江水,仰首可见楼群之峰,历史与未来在此交相辉映。每当我身处其中,心中屡屡充盈着投身浦东、创业浦东的豪情。但曾几何时,浦东于我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词,我甚至无法将她与上海联想到一起;在最初的印象中,隔江眺望浦东,黑蒙蒙的一片,分不清田园与屋舍,除此之外,记忆中再也难以寻找其他史深的印象厂。后来,听说浦东有了很大变化,但一直没有机会亲临目睹。我真正认识浦东、了解浦东并最终选择浦东,却是通过一本杂志──《浦东开发》。 来浦东之前,我在西…  相似文献   

17.
最近,浦东出台了《浦东新区居住物业管理招投标试行办法》、《浦东新区推出物业“一体化”管理的办法》、《浦东新区关于加强以业主委员会工作指导和管理的若干规定》,这些“办法”和“规定”的实施,对于实现周禹鹏副市长提出的“浦东物业管理也要创一流”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期先刊登《浦东新区居住物业管理招标投标试行办法》,另外两个法规将于下期刊登。  相似文献   

18.
十年前,党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并指出:浦东开发是中国今后十年开发的重点。那时我刚从浦东公交公司原岗位退下来,很想在有生之年为刚成为“重点”的浦东再做点什么。我发现,尽管浦东开发已有一两年,但人们还存在三个“不”:一是不了解浦东开发已经热火朝天,还把浦东当作乡下;二是不相信规划中提到的大桥、隧道、机场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建成;三是感到在浦东办事出行不方便,连出租车电不肯开到浦东来。那时的浦东真有点像白居易《长恨歌》里所写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与浦东地图结下不解之缘 和我先后从浦东公…  相似文献   

19.
浦东先生──这个名字我喜欢汤君年赵启正副市长称我为“MrPUDONGTANG”,这个名字我喜欢。我是第一个到浦东投资的台商,我对浦东是情有独钟,也可说是一见钟情。当我和夫人第一次到浦东考察投资环境时,就被她广袤的土地、良好的人文环境所深深地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20.
“镇管社区”:浦东创新社会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管社区的由来镇管社区的命题提出和探索实践是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浦东积极适应快速城市化特点、顺应大区域管理要求、回应大规模人口导入和集中居住的服务需求而进行的社区管理的一种模式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