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了刺激需求,消除通货紧缩,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我国从1998—2000年已连续三年实行了增发国债,扩张政府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使工业生产实现了平稳增长,企业库存减少,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得以缓解,物价下降的趋势得以遏制,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为经济的稳定回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通货紧缩及其对企业的危害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现象,是指商品与服务价格普遍的持续的下跌。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社会供给大于需求,促使产品与服务价格不断下跌,进而形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分为无害型与有害型,无害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一个宏观计量模型来研究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益。与传统模型所不同的是,我们的模型不仅考虑了需求,同时也引入了社会的供给能力。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在2003年底彻底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到了200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效应开始递减,这为此后逐渐淡出的积极财政政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不仅是一种货币现象,更是一种经济的综合现象。本从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信用的萎缩、不良债务的增加、生产能力的过剩等是通货紧缩的主要成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深化配套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等是治理通货紧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弗里德曼货币需求模型的代表性 我国经济自1997年以来存在通货紧缩已经成为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经济理论界就此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和改革道路在国际上具有独特性,因此参加讨论的经济学家们普遍感到运用国外现成的经济理论解释中国的通货紧缩现象,几乎很难找到合适的依据。笔者尝试将最具有代表性的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模型作部分改进和补充,并通过改进的模型来解释我国经济通货紧缩现象在起因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为刺激国内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遏制通货紧缩,我国近年来连续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我国通货紧缩状况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日渐乏力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适时“淡出”,如何利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广场协议后,为抑制美元过度贬值,日本从1986年1月开始连续5次降低贴现率。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大量闲置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后,日本银行体系出现大量呆坏账。而日本政府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处理银行不良资产,致使银行信贷配置功能丧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日本陷入通货紧缩陷阱。  相似文献   

8.
广场协议后,为抑制美元过度贬值,日本从1986年1月开始连续5次降低贴现率。日本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大量闲置资金投资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后,日本银行体系出现大量呆坏账。而日本政府没有采取果断措施处理银行不良资产,致使银行信贷配置功能丧失,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效,日本陷入通货紧缩陷阱。  相似文献   

9.
自 1998年以来,我国遭遇 了通货紧缩,导致物价持续下跌.失业增加、消费需求不足、投资乏力、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从而造成我国经济萎靡不振。形成通货紧缩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债务——通货紧缩循环。那么,企业高负债率与通货紧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经济运行主体的内在机制如何有效地释放其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为弥补财政赤字、筹集经济建设资金,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在1996年我国顺利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通货紧缩又成为困扰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从1998年开始,国家适时的采取了以大规模持续发行国债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国家大规模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种以“赤字扩张”为特征的财政政策肯定不是持久政策措施,财政收支的影响规律和西方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财政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从赤子…  相似文献   

11.
记者:樊纲教授在2003年时提出:我国经济出现过热趋势,企业家投资决策需慎重.并指出过热经济会产生过剩生产能力,必然会导致通货紧缩.在经历了2004年、2005年的经济局部过热之后,2006年的中国经济是不是面临通货紧缩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1997年经济实现软着陆以来,近几年持续存在着轻微的通货紧缩。具体表现为:1996年以来,连续3年GDP增长率低于1978-1997年的平均水平;从1997年10月开始,社会商品零售价格连续下降了15个月。尽管中央银行先后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但收效甚微。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地增发国债,增加巨额赤字,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挤出效应的担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通货紧缩的特殊背景、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思危 《经济界》2002,(5):4-11
我国在治理了1992年至1995年严重的通货膨胀,成功地使国民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之后,1997年年中却开始出现了物价持续下降的现象,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势引起了一些经济学者及有关人士的关注与思考,但是在对其分析和判断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尽管在经济学教科书中通常将这种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称为通货紧缩,但中国经济界人士对通货紧缩的定义、判断标准、产生原因、治理方法以及中国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等问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当前全球通货膨胀是罕见的现象,而通货紧缩反倒在不少国家出现。日本最具典型。日本通货紧缩的压力,已导致经济萎缩。自1997年以来,日本经济出现衰退。据该国政府预测,1998年实际经济增长率将从正1.9%下降为负1.8%,低于1997年度的负0.7%。这是战后日本经济首次出现连续两年负增长,同时也是战后日本政府对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最低的一次。日本政府之所以大幅度下调预测  相似文献   

15.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现象,是指商品与服务价格普遍的持续的下跌。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社会供给大于需求,促使产品与服务价格不断下跌,进而形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分为无害型与有害型,无害型通货紧缩导致的价格水平下降,常常是由于技术进步加快,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促进产品价格下降,它将价格水平的下降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融合在一起,会促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初,“通货膨胀”着实让中国改革家头痛了一阵。那时,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曾高达247%,弄得人心惶惶。可近几年物价总水平持续走低,在国人为送走“通货膨胀”这个魔头而雀跃之时,另一个可怕的瘟神———“通货紧缩”已悄然向我们逼近。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市场虚假繁荣、企业无真实效益;而通货紧缩正好相反,其最显著的表现是物价下跌,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效益大幅滑坡。1998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下降了26个百分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物价下跌。去年也是近年来居民消费水平增长最低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不仅国有企业,甚至集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克服国内出现的通货紧缩趋势,我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随之政府的作用也得到了强化,再加上近年来各级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于是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开始花钱大手大脚起来。讲排场、比阔气、上档次,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胡鞍钢在2003年4月7日《中国证券报》著文指出,应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各项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积极财政政策不宜淡出,就保持一个适度的力度和规模,只进行结构性调整,重点在于调整财政支出和国债使用结构,重新确定优先排序。即所谓“相机抉择”,只做微调,不做大调,这是因为:1、全球经济低迷,贸易、投资增长率下降,各国政府大都在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全球通货紧缩、需求不足,即使美国也对原有的缩减财政赤字作了重大调整,转向实行更加扩张的财政政策。在中国经济保…  相似文献   

19.
去年年中开始,政府采取增发国债、扩大开支的办法,刺激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公共投资需求,带动经济增长,一度效果比较明显。今年,在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适当放松货币政策,增发通货,用再次减息的办法降低社会信贷成本,引导储蓄分流,刺激贷款,扩大实业和资本市场投资需求,也取得了某些成效。但是,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其中突出问题的是,通货紧缩程度加深导致经济活动欲振乏力。其表现是:第一,物价总水平负增长不仅未见明显见底转折,而且有加深迹象。全国商品零售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两个指数,去年分别为一…  相似文献   

20.
经济传真     
《审计与理财》2004,(12):72-72
2005中国经济路线图: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正当时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就意味着,中国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将退居幕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