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禄雪焕  程茜 《征信》2021,39(6):78-86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背景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对国内金融风险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从银行资产规模、外资持股比例和银行盈利能力三个角度,分析梳理了外资进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门槛效应机制,基于2009-2018年全国3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了面板门槛回归.研究发现,银行业外资进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存在门槛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新冠肺炎“黑天鹅”事件影响下的国际金融风险传染特征。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显著加剧了金融风险在国家之间的传染;同时,风险传染网络存在明显的聚类现象,随着疫情发展,风险传染网络从初期的星型发散传染向后期的均衡传染演变。结合我国实际,本文建议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高度关注对我国直接输入风险较高的地区和总溢出效应较强地区的风险溢出效应、健全金融行业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开放的力度和范围不断增加,我国证券市场已从传统相对封闭的市场转向全面开放的国际市场,与此同时,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在理论上对国内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波动风险这两个模块进行探讨分析,以综合市场日收益率为样本数据,选取GARCH-Va R风险测度模型全面测算市场的Va R值,对市场的风险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再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对于证券市场开放风险控制的研究,以期为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证券市场风险防范提供可参考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开放至今已40余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本轮金融开放具有高水平、高质量、全面开放的特点。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在系统梳理我国金融开放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金融开放的趋势特点,并展望未来金融进一步开放的发展前景、开放路径和重点领域。通过研究发现,尽管金融开放能够带来金融机构市场化竞争、降低企业融资依赖和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以及在长期来看提高宏观经济产出等好处,但这些好处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支持。如果尚未客观评估开放条件就贸然实行金融自由化,短期来看可能会给金融系统稳定性造成冲击,甚至会带来金融危机。因此本文建议:第一,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第二,有序推进金融开放,把握开放节奏;第三,监控跨境资本流动,必要时实行外汇干预;第四,完善金融监管配套制度,健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监管框架;第五,保持稳定且独立的货币政策;第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完善人民币离岸在岸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862009年间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和金融稳定性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的金融稳定性也经历了上升、下降、再回升的过程。金融开放程度与金融稳定性呈现倒U型的长期均衡关系,存在库兹涅茨效应。  相似文献   

6.
夏群 《时代金融》2014,(7X):54-55
本文对1986~2009年间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和金融稳定性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金融开放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的金融稳定性也经历了上升、下降、再回升的过程。金融开放程度与金融稳定性呈现倒U型的长期均衡关系,存在库兹涅茨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我国数据构建经济金融化指数,以此衡量我国经济金融化的态势及波动。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指数能够较好反映我国经济金融化情况,1996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化稳步上升,兼具阶段性波动,这与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以及宏观政策紧密联系。本文还运用所构建的经济金融化指数、银行微观数据以及其他宏观数据,进一步研究了经济金融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金融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U型影响机制,即经济金融化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过度经济金融化则会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同时经济金融化对全国性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影响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进程的因素一是由此产生的风险,二是带来的收益.本文通过构造金融开放与风险和收益之间关系的函数,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如何从金融开放中获得最有利的风险--收益报酬率,进而提出了今后中国金融开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10.
影响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进程的因素一是由此产生的风险,二是带来的收益。本文通过构造金融开放与风险和收益之间关系的函数,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如何从金融开放中获得最有利的风险———收益报酬率,进而提出了今后中国金融开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监管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上海金融》2003,(11):27-29
金融开放后,我国银行业的客户和信贷风险替代效应、利润替代效应不可避免。同时,由于信息约束的存在,“租金返还”和资金供给量减少等现象也将出现。而出于对风险的过分回避,监管当局对市场准入的严格限制,也不利于提升具全面竞争力的银行体系。因此,加快资金价格改革步伐、寻求新利润流的来源、化解信息约束条件、增加多层次的金融机构等途径也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必须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创新发展,金融机构间资产负债链条日趋复杂。现代金融体系已不再是一个个彼此孤立的机构,而是相互链接的金融网络。从金融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机构间的联动性以及风险传染,已成为近十年来金融风险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和热点。本文从金融网络风险传染机制、金融网络结构特征、金融网络形成和最优网络结构等几个方面,对国际上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研究发现,金融网络既分散了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同时也通过创造风险在金融机构间的传染通道而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由资产负债表所构成的金融网络是金融风险传染的主要途径,网络强度和形态共同决定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本文讨论了各类模型所表现的网络结构特征、风险传染机制、度量方法,以及不同模型间的联系与分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了预期的理论发展方向,包括通过实证来进一步厘清风险传染机制、统一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以及进一步完善资产负债表信息。  相似文献   

14.
研究构建一个包括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稳定、投资者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外债状况以及金融深化在内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1990—2013年的数据,选取中国、印度、韩国、俄罗斯、泰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体)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经济体)资本账户开放对其金融稳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储蓄率、金融深化度、投资者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与金融稳定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外债状况与金融稳定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就此针对我国资本账户的开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金融机构形成的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跨业经营、复杂性强、风险敞口大。重点关注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计量,以测度金融控股集团进入破产边际的标准差(Z—score)为参考,度量金融控股集团及各附属机构的经营风险。以条件在险价值(CoVaR)模型为基础,刻画金融控股集团内部风险传染路径。以定量模型结论为依托,针对性提出防范、化解和处置金融控股集团风险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在同一金融控股集团下的上市金融机构资产价格的相关性,并通过建立脉冲响应函数对金融控股集团下的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金融控股集团下的银行类子公司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风险传染性,传染效应较大;银行类子公司和证券类子公司之间存在一定的传染性,但传染效应较小;未发现保险类子公司和银行类子公司、证券类子公司之间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本文针对现有文献在构建金融稳定指标体系上存在的不全面、不适当等问题,运用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一个更全面的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结果显示,2011-2020年我国金融稳定性显著提升,地区差异日渐缩小。在验证指标有效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区域金融稳定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其中数字经济发展深度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从细分项来看,信贷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最大,保险影响最小。数字经济通过支持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金融稳定;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经济增速越快的地区,数字经济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以深沪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利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但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较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政策含义是:在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同时,应当注重金融市场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