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审计中,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机制。将大数据审计运用到实践中,有利于促进精准扶贫措施的实施。本文理论提出了扶贫审计数据库的四大特点,并理论探讨了通过采集数据,实地抽查,汇总数据的步骤建设扶贫审计大数据库的方法流程,最后提出了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两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内涵、瞄准机制和政策思考三个维度对精准扶贫做出了阐释。文章着重分析了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相关内涵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并且对扶贫瞄准机制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梳理刻画,以史为鉴,瞄准问题,着力解决。政策方面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贫困县审查退出机制、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思考调整,以确保我国稳准好地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中国的农村贫困治理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在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下,脱贫攻坚阶段的嵌入式农村扶贫具有系统化的优势和精准性的特征:多元主体的全要素嵌入、多种渠道的全领域嵌入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绝对贫困人口进行的精准扶贫确保了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但也存在“嵌入裂缝”降低了扶贫效率和绩效等问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随着农村贫困治理任务和环境的变化,嵌入式农村贫困治理应在延续系统化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嵌入行为治理弥合“嵌入裂缝”,并从精准扶贫向精准防贫升级,从精准脱贫向整体致富升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制度及关系嵌入弥合“嵌入裂缝”,提升嵌入式农村贫困治理的效率和绩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农村集体所有制,强化制度嵌入和关系嵌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构建和完善系统化、整体致富与精准防(扶)贫并重的农村贫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政策要求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但地方政府实践中却存在着不精准执行现象,出现"任人唯亲"式脱贫、"靠贷"式脱贫、"低保"式脱贫和"捐款"式脱贫等错误行径。此现象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之结果,主要有对精准扶贫认识尚不到位,精准扶贫考核机制不科学,精准扶贫过程公民参与少,扶贫干部的素质高低有别以及扶贫反馈救济效果不显著。倘要在精准扶贫中消除这种不良现象,须推进全面认识精准扶贫步伐,改善精准扶贫基层考核机制,引入公民参与精准扶贫过程,规范扶贫干部的选培与退出,落实扶贫反馈的甄别与处理。  相似文献   

5.
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推进农村精准扶贫,事关国家“四个全面”战略落实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但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却面临着农民缺位、政府越位和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协同推进精准扶贫。究其根源,在于农村扶贫中没有树立协同治理理念。一方面,农村人才过度外流,脱贫主体不足;另一方面,在扶贫中,政府、农民和社会组织缺乏协商合作,导致现行脱贫机制难以满足农村精准扶贫要求。因此,应该通过培育农村脱贫主体,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吸引社会组织参与扶贫,重塑农村脱贫治理机制,来优化农村精准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残疾人扶贫实践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社会救济式的非正式扶贫阶段、正式扶贫的起步阶段、扶贫攻坚阶段、长远规划阶段和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阶段;其间,扶贫政策的变迁呈现出七种趋势:从救济式非正式扶贫到专业扶贫开发、从局部扶贫到全面扶贫、从单一要素扶贫到综合要素扶贫、从粗略扶贫到精准扶贫、扶贫目标从短期实现和解决生存问题到长远规划和兼顾生存与发展、扶贫主体从单一到多元化、扶贫措施从简单和非专业到多样和专业化。目前残疾人扶贫仍然存在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精准化程度不够,各部门扶贫任务不明确、考核机制缺失,领导机制与服务机制不完善,注重客观扶贫、不注重主观扶贫等问题。应坚持多元、综合的残疾人扶贫方向,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领导机制和服务机制,并充分发挥贫困残疾人的主体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贫困及扶贫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关注,并提出自己解决贫困的一系列扶贫思想。他在对中国扶贫实践进行大量调研、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是其扶贫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管理和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等,习近平同志的精淮扶贫思想对于推进中国扶贫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实现东北地区脱贫是保障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基础设施薄弱、农村难以持久增收、脱贫效率不高、代际贫困发生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不足等是东北地区短期内实现全部脱贫的主要障碍.因此,通过金融创新增加资金来源渠道、通过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农户劳动参与率、通过制度化完善帮扶机制、通过社会事业投入以及通过环境保护等措施,可以优化"十三五"期间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尽快促进东北地区农村脱贫.  相似文献   

9.
以金融机构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金融机构参与精准扶贫对金融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参与精准扶贫对其绩效有正向影响;从细分业态来看,银行业和保险业影响不显著,证券类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正向影响显著;从金融扶贫的方式来看,转移就业与易地搬迁脱贫投入对金融机构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发展脱贫投入、教育脱贫投入对金融机构的绩效有一定正向影响,健康及生态保护扶贫投入、兜底保障与社会扶贫投入对金融机构的绩效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贫困问题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消除局部地区的贫困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政府聚焦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明显短板,为取得扶贫攻坚战的胜利不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资金闲置、违规使用、贪污腐败等现象。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扶贫资金审计监管体系,基于此,本文就扶贫资金审计监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虽然在大数据驱动下,中国农村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果显著,但是也有部分地区仍存在着完全依靠大数据进行扶贫。而造成这一困境的因素则是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农村精准脱贫中的资源利用分配不均匀、在对农村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任务指标中存在着浓厚的官僚主义,这些问题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大数据驱动下农村精准脱贫攻坚战中的痼疾。想要在大数据驱动下对农村精准脱贫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就必需积极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对于大数据扶贫中的监督问责机制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同时优化中国农村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的配置。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制定并实施了多种精准脱贫路径,脱贫效果十分明显,但在脱贫路径的选择和实施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脱贫效果.本文以广西百色市平果县海城乡作为调研对象,对其脱贫路径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发现:产业扶贫、 移民搬迁和转移就业等三种精准脱贫路径对脱贫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产业竞争力不足、 安置房供应有限及转移就业难度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脱贫效果和进程.为此,本文提出要加大产业开发投资力度、 完善配套设施及建设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等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我国西部地区是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十三五”时期是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由整体全面推进向深度贫困聚焦聚力的关键时期。要在扶贫对象、脱贫任务、扶持措施、贫困退出上务求精准,就必须以目标为导向、真督实导,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硬仗。方法/过程针对精准扶贫各阶段特点和工作内容,以衡量扶贫成效为考核目标,运用关键指标法、标杆导向法、项目管理法,初步建立一套精准扶贫考核指标体系。结果/结论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下含26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对指标赋值量化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是解决我国贫困问题的最好方法,PPP模式可解决精准扶贫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在精准扶贫中采用PPP可以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激活社会资本精准扶贫的积极性,降低政府部门、社会资本和扶贫项目的风险。同时,在将PPP应用到精准扶贫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培养专门人才,进行科学绩效考核,加强教育宣传和合理分担风险与利益,以更好地完成精准扶贫目标。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是在农村扶贫开发中实施精确识别、联动帮扶、分类管理、动态考核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减贫、治贫方式。目前,精准扶贫面临五大实施困境:"层级式"纵向识别与"水平式"横向识别的矛盾、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的矛盾、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矛盾、脱贫退出与返贫再生的矛盾、"输血式"短期扶贫与"造血式"常态效应的矛盾。为此,必须通过机制创新,建构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以生发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常态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精准扶贫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减贫成绩向世界提供了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支撑中国取得减贫奇迹的正是独特的制度优势与有效的治理体系,尤其是举国体制发挥了关键作用。自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来,党中央从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及如何退等方面全面创新制度设计,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参与其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精准扶贫以党主导、高位推动、层层落实责任,以建档立卡和动态调整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因地制宜、多主体多举措精准帮扶,政府、市场、社会力量有机互动、相互协作,形成强大帮扶合力。另通过第一书记制度助推扶贫政策落实,通过加大资金供给与统筹使用强化投入保障,通过严格的监督问责与考核评估保证扶贫的准与实。精准扶贫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世界贡献中国减贫经验等方面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病保险作为一剂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局的精准扶贫良方,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保险业开展大病保险面临着保本微利下的经营亏损、筹资机制有效性限制、保障机制设计仍需优化等问题.鉴此,可以从提高认识水平、积极开拓创新、着力加强监管、加强制度建设、注重组织协调等五个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大病保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在梳理四川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贫困范围广、贫困人数多、致贫因素复杂、贫困程度深等特征的基础上,为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在分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逻辑关联基础上,提出了“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乡村振兴为精准扶贫提供长效内生动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个观点。结果/结论新时代背景下,在深刻理解两者的关系和明确思路的基础上,从建立政策衔接运行机制、健全政策衔接保障机制、建立政策衔接考核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提高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效率和有机衔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农村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和一般的输入式扶贫方式不同,它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是精准扶贫一个长期有效的方法。本文基于中国精准扶贫的背景,对寿县的旅游扶贫资源、目标人群等进行了识别,提出了市场识别机制和模型并构建了科学的框架。研究发现,寿县旅游业的发展在扶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直接惠及寿县人民。  相似文献   

20.
多维贫困、动态贫困成为贫困的时代特征,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文章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成人面板数据,基于个人能力剥夺视角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依据贫困程度将我国城乡人口划分为长期贫困、暂时贫困和非贫困三个类型,探索贫困人口在多维贫困状态中转变的机理。研究发现:(1)能力剥夺是多维贫困的根源,也是构建精准扶贫机制的抓手,做好多维贫困识别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是减少多维贫困的关键。(2)社会地位每提高一个等级,3维、4维和5维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3.8%、5.3%和5.6%。(3)绝对收入对多维贫困演变产生积极影响,而相对收入的作用不显著。(4)城镇人口3维和4维贫困脱贫概率比农村人口高17%,中西部地区人口比东部地区更易陷入多维贫困。构建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不能靠临时救济或提供简单工作,应强化贫困人口的当前基本可行能力,提升未来发展能力,即好工作胜过工作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