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鲁文彬 《企业导报》2012,(4):122-123
2006年",中部崛起"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2007年,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宏伟目标,实现中部地区的真正崛起,金融产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金融产业集聚是实现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2001~2009年武汉城市圈的金融产业集聚指数,用以探究武汉城市圈金融产业集聚状况。  相似文献   

2.
李超 《企业导报》2005,(10):67-67
目前,武汉人谈得最多的话题是“中部崛起”,中部崛起不是光靠喊口号就能崛起,而是需要靠多个重要产业的真正复兴才能实现。自古以来,地理位置特殊的武汉就是商贸重镇,商业在武汉经济中也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汉要率先在中部实现崛起,商业就应该首当其冲先复兴起来。武汉仅上市的零售商业企业就有四家,在全国都很有实力。但衡量一个城市的商业实力,不能仅仅依据商品零售金额的多少,伴随商业业态的不断升级换代,众多商业业态都应是评估的标准,从这一个层面讲,创造商业业态的商业地产应发挥着振兴武汉商业的最根本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武汉承担了中部地区崛起、“两型社会”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项国家发展战略任务。这既为武汉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全市党委办公厅(室)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我们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升“三服务”水平,为助推“三大战略”实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4.
面对东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当“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写进“十一五”规划时,中部地区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部区域崛起的关键是要有一大批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来支撑。因为大企业集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支柱,它包括如下三个含义:第一,大企业集团是现代经济中最具规模效益的部分,也是其中效率最高的部分。第二,大企业集团是现代经济结构优化的主体。第三,大企业集团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的主力。因此,加快实施大企业集团战略,培育与发展一批具有强势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对于促进中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10月30日。中国住交会组委会在武汉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了一场“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大武汉——第六届中国住交会之中部论坛”。与会的50多位住宅与房地产业权威专家、40多家新闻单位代表、300多名省内外房地产开发商齐聚一堂。就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大武汉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规划和目标、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房地产业与城市营运的关系等进行了开放式的研讨。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本次论坛上。不仅代表武汉市政府向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同时还就武汉市的发展机遇向与会做了精彩的演讲。他说,目前“相对落后”的武汉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国家如今适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为武汉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空间。这种具有历史性跨越的机遇和空间。成了今天许多人为武汉心动的真实缘由。  相似文献   

6.
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对中部是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湖南如何呼应中部崛起?其关键是要打造现代经济增长极,实现工业化的反梯度推移。由此,提出长沙大东城新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对提升长沙和长株潭在湖南呼应中部崛起中的核心极作用意义重大。长沙大东城新经济区因得益于长沙“西文东市”、“东移南拓”战略,聚集了成熟的产业区和市场群,构筑了发达的交通枢纽和路网而最有条件成为长株潭崛起的核心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继东部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三大区域政策后,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策,“中部崛起”成为国家战略,武汉作为长江和全国特大城市,在新世纪理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制定正确可行的战略规划来加快自身建设与发展。本文认为应在对武汉的内外环境分析的前提下,制定武汉发展战略规划,将武汉打造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金融、科技、信息、交通、运输五大中心,成为一个经济实力强、文明程度高、城乡一体化的开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  相似文献   

8.
武汉房地产业步入2005年,有几宗醉不得不提:一宗醉:“中部崛起”战略首度进入了中央“两会”的讨论议程。作为中部省市的核心,武汉这座具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潜力的城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物流时代》2012,(12):75-77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依赖于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武汉的底气来自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和商业繁华。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沿海发展战略,到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到2002年提出的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显现非均衡状态,地区差别进一步扩大。2006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决策,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自“中部崛起”以来,中部六省的城市中涌起了一阵抱团发展热,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中部地区(本文加入了海南省在内)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也随之中部区域经济的逐步崛起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在参考国内研究武汉城市发展和武汉城市规划等资料,解读中央“中部崛起”战略要义以后,根据城市区位论和战略管理的知识,利用SWOT方法分析新时期武汉城市的定位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一种非均衡的方式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凭借着政策、区位和生产要素的优势,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非均衡有着越来越扩大的趋势。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党和政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之后,适时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崛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中部崛起”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多元联动,系统推进。要在“中部崛起”中率先突破,关键是要发挥和挖掘比较优势,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有符合本地实际、有特色的协调发展之路。作…  相似文献   

13.
为响应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支持“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区”建设.服务“创新武汉”、“和谐武汉”.武汉市工商局立足统筹经营者、消费者利益,着力整合工商系统内外两种资源,在2007年试点设立12315公共服务指挥中心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部署在全系统设立12315公共服务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14.
"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是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之后我国又一个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部崛起”战略规划和采取正确的发展模式十分重要。中部地区发展进程中要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具体特点,“实现三个结合,组合三种模式”,即“中部崛起”战略一定要与东部地区结构升级、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选择可持续的复合型战略模式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把中部崛起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提了出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明确提出:支持中部地区发挥优势,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河南作为中部最具代表性的省份,更是超前谋划部署,2003年中共河南省委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号召.而在当今世界,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大资源,河南要加快经济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实现中原崛起,就必须实施人才资源的战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优势,把人口大省建成人才资源强省.  相似文献   

16.
中部崛起的条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智辉 《企业经济》2005,(7):119-120,41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是中部地区各省谋划未来经济蓝图的重要指向。中部崛起要依靠中部各省苦练内功,发奋图强,但中央适度倾斜的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在WTO和市场经济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对中部地区予以财政、税收、金融、外企、土地等政策上的适当优惠,对于改变“中部凹陷”局面,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晓骏  邹旖 《物流科技》2011,34(12):74-76
在港口的现代化建设中,港口的功能一体化,供销和服务系统化,才能提高港城一体的新经济发展速度。武汉新港作为现代港口的新枢纽.正在发挥着现代港口和现代物流的协同作用,跨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化为其在管理和运营上都显现出独特的优势。通过分析武汉新港的亮点模式:项目库管理、综合信息平台、长江流域经济走廊,认为武汉新港推动的港城一体化,利用先进的现代港口服务技术,将作为“第四代港口”奠定中部崛起的新格局和新模式,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经济引擎。  相似文献   

18.
“中部崛起”已被国务院提到工作议程,湖北要加快发展,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北人才流失现象日益严重。为什么“孔雀东南飞”的情况长期存在?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本文试图对此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特大型城市,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就在《建国方略》中指出:"要把武汉建成如纽约、伦敦之大",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更大决策.  相似文献   

20.
胡江 《企业导报》2012,(18):173
武汉城市圈已经成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并将承担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但是,其影响力和发展程度均远远落后于同期的京津唐﹑珠三角都市圈(带)。通过对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分析,就可以找出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并依此提出改善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