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农业科研单位是指受国家机关领导、为农业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科学研究单位。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的特点是:配置领域的非生产性;使用目的的服务性;资金补偿、扩充的非直接性;占用、使用的无偿性。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是: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合理、有效、节约使用国有资产,节减国家财政支出;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以下称“非转经”)的国有资产要坚持有偿使用原则,实现保值增值。一、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制度不全,家底不清由于农业科研单位的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2.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系相配套的新型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财务做假、国有资产流失等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科技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使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面临了新的情况,探索科技创新背景下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助力农业科研单位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尽管国家制定了一些关于保护国有资产的法规,并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等专门机构,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仍屡见不鲜。可见,认真分析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王昊 《企业研究》2010,(4):58-59
国有资产一般包括三种法律形态:一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即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或者按企业要求经营使用的国有资产。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围绕着经营性国有资产展开的。二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又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不投入生产经营,而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用于国家公务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国有资产,以及尚未启用的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但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我国目前平均每年流失、损失的国有资产也达500多亿元。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天流失国有资产达13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以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我国经济改革中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篇调研报告希望通过总结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能够对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史坤涌 《新疆财会》2004,(F10):23-25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要实现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与国有企业根本性重组,就必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应该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已经不存在理论上的障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占绝对比例和地位,国有资产管理只是制度上和程序上的工作,不涉及深层次的经济问题。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不仅需要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共同竞争.共同发展,更需要有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来管理国有资产(资本),引导非国有资本,并根据国民经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资源,如矿山、土地、河流等;二是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民航、港口、水利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等;三是经营性国有资产,即由国家直接投资形成的国有企业资产(包括独资、控股、参股、合作等各种形式)。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首先要把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其次是把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几点粗浅意见。一、把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  相似文献   

10.
王夫 《中国总会计师》2010,(12):160-161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总值已经非常庞大,管理这些国有资产和产权,始终是国资委和企业集团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扩大国有经济和国有产权的总体经济增长。同样,上述问题也是国家行政管理者和经济学者持续讨论的核心话题,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之后.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陆续成立,《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公布施行,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已初步建立起来。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是一项极具探索性、挑战性的工作.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体制的运转还没有达预定的改革目标.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仍需不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传统的国有资产营运的最大缺陷是对市场配置国有资产功能的否定和排斥。实现国有资产的市场化配置是国有资产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在推进市场化配置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积累的社会财富,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促进国有资本市场化、竞争化运作的内在要求,是整体搞活国有经济,提高国有资产运作效率,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如何构建县域国有资产营运与监管过程中的权利主体、责任主体和利益主体,建立责、权、利对等,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是增强县域国有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越来越复杂,手段越来越隐密,花样层出不穷,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精略统计,每年国资产的流失达1000个亿,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体现在会计领域,流失的现象繁多,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流失、浪费及防止措施裘金声,朱雪海,侯锡林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新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国有资产管理混乱,流失、浪费情况严重,必须引起重视。一、国有资产流失及防止措施1.固定资产价值型流失。一是在...  相似文献   

16.
任柯 《企业研究》2011,(7):143-144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目前很多国有资产产权管理还没有理顺,出现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和保障。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这种态势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本拟就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六届九次全委会后,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已逐步进人一个新的阶段,自治区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财政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必须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林声  墨力 《四川会计》1994,(5):28-31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急待加强监管四川省证券法律事务中心林声,墨力国有资产是全国人民共同拥的的财富,是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不容随意侵占和流失。但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许多制度,特别是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和健全起来,因而对国有资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