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的协同演化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张卫 《企业导报》2014,(12):140+142-140
近年来,低碳经济发展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许多学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在中国当前环境下,应将低碳经济发展置于演化的视角下分析,低碳经济发展受到制度、技术与偏好的制约。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制度、技术与偏好三者协同演化模型分析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并提出了基于政府、企业家与消费者立场的政策建议,并认为建立公民社会是其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是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的聚集地,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平台。在省域范围内,物资、人口流是按照"大城市-中等城市-城镇-乡村"的序列分层次传输和转移,各种流的强度越大,传输与转移的速度就越快,效率就越高。这种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活动顺利、高效地运转,将带动和推进整个省域城乡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调研省域人口流动,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将有助于城市化的发展,也必将有助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即劳动力数量越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越快。然而,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依赖与高尖端的人才,而不再依赖与传统的低端劳动力。然而,我国的人口基数巨大,国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导致了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那么,我国应该如何让改变这一现状,做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呢?本文对此给予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将来的人口预测和结构变动 就将来人口的推测方法而言,一般有数学法、经济学法以及要素法.这里以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为基准,根据要素法对将来人口进行预测. 城域(城市、镇、农村)、妇女年龄生育率的假定以1990年人口普查的实际值作为基本的假定生育率,1995年以后的不同地域和年龄的妇女生育率由于城市和镇对男孩的性别偏好以及农村的"多子多福"等传统生育观的影响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不大,假定以1990年的实际值作为基准不变,分别设定A、B以及C预测法对总人口和地域人口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6.
一、1994年人口流动概况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口的流动,成为不可阻挡之势,显示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急剧转变。据初步统计,1994年底全国离开户籍所在地一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数已达1.3亿。其中,农民占60%以上。这是古今中外所未有的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了解,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国家所有移民的和也不超过7000万人。  相似文献   

7.
8.
《乡镇论坛》2014,(16):19-19
浙江省宁波市一基层民政干部来信咨询:当前.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在农村生活的居民.除了本地户籍常住村民外。还有部分农转非人员、外来流动人口、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户口未迁出的在读大学生等,因此.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应如何确认选民资格。维护选民权益,保障选举顺利平稳进行?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民航业与经济发展协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航业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协同学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约翰森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从民航业和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出发,探讨民航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民航业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且经济发展对民航业的影响作用较大。同时,中国民航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经济发展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周也 《审计与理财》2009,(10):23-24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众多的人口不仅仅体现在拥挤的街道上,更体现在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当中.比方说,人均教育比例的下降,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浪费.因此,这导致了中国人民生话水平和就业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人口空间集聚格局变化反应人口空间发展变化趋势,是人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研究结果可为引导人口的合理流动、制定区域人口政策等提供依据.基于分县数据,分析河北省人口空间分布地域格局,主要利用四普、五普与六普的普查数据来分析人口分布与变化情况,同时根据河北省经济年鉴2000年和2010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计算这十年间经济的发展变化.本文通过河北省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提出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人口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家很早就注意到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从早期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威廉·配第到亚当斯密,魁奈,李嘉图等人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人口经济思想,其中以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最为人们知晓.近现代以来,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一直受到理论学界的关注,马克思和凯恩斯都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研究经济增长的学者们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重点考虑了人口的作用,这在索洛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中都有所体现.众所周知,人口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为了分析两者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本文按照辩证法的思想进行一一剖析.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立足于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农村人口与农村经济、农村消费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蓉  王如龙 《企业技术开发》2007,26(6):11-14,54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服务联盟与协同演化策略,在新的联盟对策中效益产生分为联盟扩张效益与对外提供服务效益两种,用联盟收益率与服务收益率来评价联盟与服务的活力指标,并提出了按贡献大小划分的效益分配原则。新的协同策略通过联盟交互的信任理论关系来完成。经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联盟与协同对策改善了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增加了对服务实体协同工作演化过程贡献的表达,具有较强的联盟内聚力与有序进化能力,对构建有序演化的协同科学计算环境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经了自由迁移、计划指令、市场流动、双轮驱动4个阶段的人口布局,人口在城乡、区域、圈层分布方面的特征明显。进入新时代,在区域分化、收入差距、城镇化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等因素的影响下,人口流动呈现流向多极化、群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的新趋势,同时,保持了乡城流动、农村人口、经济流动的主流态势不变。对此,应顺时应势、综合施策,引导人口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县内人口流动与就地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年"六普"区县单元流动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探究县内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并辅以胡焕庸线划分地域进行分析,结合县内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城镇化影响特征,判断就地城镇化的潜力地区,以期为各地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县内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环渤海湾、华北平原北部、黄土高原、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地区未来城镇化发展适合走就地城镇化道路,华北平原南部江苏省、山东半岛和珠三角地区就地城镇化条件充分,区域均衡城镇化局面有望实现;(2)以胡焕庸线将中国划分为东南、西北两部分后可以甄别出西宁—兰州—银川—鄂尔多斯一线和新疆北部地区是西北地区就地城镇化的潜力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一、电子商务与虚拟企业的概念比较 电子商务是指买卖双方基于计算机网络,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相应的电子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贸活动.电子商务不但打破了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的界限,使现有资源组合成一种没有界限、超越时空约束,利用电子手段联系,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为虚拟企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以乡、镇为基本研究单位,对江西省人口空间构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运用数学模型对全省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人口在空间上的差异分布非常明显;人口密度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地域空间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6,(25):60-62
本文针对陕西省近十年人口与经济发展状况的具体情况,选取1998年-2007年的相关数据,对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依次建立了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的数学模型。根据人口阻滞增长模型的方式建立了模型(1),根据主成分分析与曲线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曲线进行拟合,建立了模型(2)与模型(3),并对未来几年陕西省人口与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根据以上预测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