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改智 《商场现代化》2005,(32):324-325
我国城乡发展在居民收入增长、公共物品供给、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供给、资源要素流动、"三个文明"建设等方面是不平衡的,这些问题不解决,必将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市场,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前农村公共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严重不充足、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运行机制严重不健全的“三不”问题,导致了城乡资源、市场、产业等传递链条断裂和互动融合效应弱化,严重影响了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从责任体系、内容体系和运行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重新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些设想,对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休闲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目标的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发展农村游是农村对外开放的加速器,并带动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实现农借旅势,推动了“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其增加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松  熊尚鹏 《商业研究》2006,(9):193-196
在长期的“城乡分割”、“以农补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向城市倾斜、“重城轻乡”的财政分配制度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不足,造成了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的严重差别。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已制约着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搞好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为此,必须寻求有效途径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促进我国农村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刘武 《消费导刊》2011,(16):58-58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对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理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衡和城乡一体化之间的理论与逻辑联系,将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地方经济增长的因素纳入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视野之中,从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的升级,为农村居民找到提升幸福感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2007年初以来,诸城市为打破公共服务供给的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推进“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在全市1257个村庄规划建设208个农村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打造“两公里服务圈”,促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证明,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滞后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宝娣 《中国市场》2009,(18):62-6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滞后于城镇地区,导致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相对贫困化程度加深,严重威胁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和阻碍城乡统筹发展。本文比较了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居民教育资源、卫生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差距,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与滞后的历史、现实与制度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产品供给在经费投入、教学设施投入、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不均等性现象.这种不均等性长期存在使得城乡劳动力素质产生差异,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为此,应从构建新的农村基础教育产品供给模式,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深化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素质等方面着手,实现城乡基础教育产品供给均等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闫夏  马子喆 《商》2013,(20):381-381
传统农业文明在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过度的过程中,伴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猛速发展,也在不断加快进程。同时,城市化、工业化态势也开始由城镇向周边的农村地区进行扩散。在这一过程中,最先受到城市化影响的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城乡结合部,它们因为靠近中心城市的地理原因而“辐射效应”更明显。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城乡结合部因此而被带动了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是农村全面繁荣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浩大恢宏的历史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坚持不懈地进行努力。其中,小城镇建设应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 (一)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道路 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方向和结果。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城市的建筑是一大进步”。列宁也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城市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育程度。城乡一体化,最终体现为城乡关系的进化,即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进化到现代的城乡融合的一体结构;农村由“乡土社会”进化到  相似文献   

11.
顾颖 《现代商业》2014,(14):81-82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对于公共物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充足和有效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不仅是农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基础,更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中心供给模式因资金缺乏市场有效竞争不足导致了广大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严重短缺。因此,在“新城镇化”建设中,如何构建有效、持续的农村公共物品资金供给新机制,从多方面、多渠道开拓农村公共物品资金供给渠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日益矛盾。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比不上城市的集约经济、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供给决策机制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本文认为应通过新农村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决策机制等途径,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建国以来,"三农"问题始终占据主要地位,自1949年以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主要通过回顾农村公共服务的发展历程,分析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需不平衡;城乡分割;供给主体缺位;资金筹措困难;农民参与度低等等。对此,文章的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倾听农民真实需求,做到供需平衡;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多元供给,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的关系,共同致力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促进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财经界(学术)》2008,(11):90-91
一、2007年商务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一)不断深化城乡流通体制改革。自2005年开始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基本结束,2007年进行了全面总结和评价。三年间,七个试点省市在规划体系、行业标准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流通机构改革和管理资源整合取得一定进展,流通促进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  相似文献   

1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公共产品供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和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因素。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在于注重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城乡平衡的现代供给体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实施强效投入机制,突出政府的投资主体作用和微观主体的投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商行政管理》2009,(7):29-30
推进农村市场建设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公共服务城乡共享、基础设施城乡对接、社会文明城乡共建”的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我们张家港工商局于2005年初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加快全市农村市场升级改造的调研报告》,并向市政府作了多次专题汇报,  相似文献   

17.
县域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温家宝在《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最近,胡锦涛、温家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要积极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县域经济,充分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基础。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壮大县域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联系在一起,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农村建设,破解“三农”难题,实现统筹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成都市金牛区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中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三个全面接轨”,即“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与中心城市全面接轨、农村建设管理与中心城市全面接轨、  相似文献   

19.
城乡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的前提,应该是农村和城市所拥有的要素资源自由地转移、流动.而我国城乡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呈现出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特征.并且,城市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客观上存在着不一致性.通过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分析,笔者认为必须从宏观上规范“城乡一体化”的改革,从而实现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双向共享,达到所需资源的互补和自由结合.  相似文献   

20.
郑祖梁 《商》2014,(3):162-163
本文主要关注恩施州在2011年提出并施行的新型城乡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经过分析发现,恩施州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差距明显,即使是这一政策出台以后,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农村养老仍然存在供给不足、投入太少、养老体制不完善等问题。结合恩施州人口分布及年龄结构,认为目前这一阶段主要还是应该以“外部”输血为主来发展“新老保”,比如政府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长远来看,“内部”造血才是根本出路,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真正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