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人调侃说,当今的消费者堪称“沙袋”,具备第一流的抗击打能力,您瞧,他们一次次地被不法商家打翻在地,但一次次地重新站起,又顽强地冲向了消费市场——可是买东西不去市场又能去哪儿呢?这真是一种无奈的坚强。前不久包括多美滋、雅培等在内的多家大型乳企纷纷涉入毒奶粉事件。紧接着,国家发改委又对多家洋乳企开出反垄断罚单,令洋奶粉的形象一落千丈。紧接着一项调查出笼:洋奶粉接连出事,大家对它还有信心吗?你还会买洋奶粉吗?  相似文献   

2.
在2008年以前,国产品牌奶粉占据国内7成市场,洋品牌奶粉仅为3成,但三聚氰胺事件成为一道"分水岭",国产品牌奶粉至今没能重回消费者的心中。国内乳企自信不足海关总署2011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国内消费者认为,国外奶粉质量优于国内奶粉,大部分消费者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进口奶源奶粉或通过网购等方式购买国外原装奶粉,甚至越来越多的国内乳品生产企业,如贝因美、飞鹤和娃哈哈等,为适应国内消费需求也开始使用进口奶源,导致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居高不下。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露介绍,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2010年增长至48万吨。目前,洋奶粉已经占据国内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受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国内乳业增速明显放缓,至今仍未能摆脱颓势。而最近"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仿佛冬日里的暖阳,让寒风中的乳企看到了希望。但"二孩"政策对于国内乳企而言,真的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吗?无疑,全面放开二孩后,将有望迎来一波人口红利,让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大幅扩容。专家预计,"全面  相似文献   

4.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蜂蜜自洋奶粉成"毒奶粉"事件之后,其他洋食品的质量连日来也备受消费者关注。近日一网友发帖称,洋奶粉低头了,仍有不少洋食品的安全隐患,未引起消费者足够重视,其中洋蜂蜜首当其冲。洋蜂蜜被质疑,引来一场国产蜂蜜与洋蜂蜜哪个安全标准更可靠的争论,不少读者力挺洋蜂蜜。那么,洋蜂蜜安全标准比国产蜂蜜更可靠吗?  相似文献   

5.
国产奶粉信任危机频发,父母纷纷转投洋奶粉怀抱,认为洋奶粉"值得信赖",然而,在"代购佬"眼中,国内奶粉代购乱象丛生,骗招层出不穷,有太多不能不说的秘密:有些国内奶粉商,在国外注册公司和商标,然后回国进行广告轰炸,其  相似文献   

6.
在奶粉事件后,消费者们终于发现,好奶粉的制造是要有安全的产地和优质奶牛的。同时有科学化的饲养管理和疾病控制,还有适宜于奶牛生产的环境结为一体的牧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奶源,能生产出优质的好奶粉。而飞鹤作为2009年挺进一线品牌的乳企,将好奶源的标准进行了更明确的定义——北纬47度的天然牧场。  相似文献   

7.
从前,计划经济市场上有一顶吓人的“大帽子”——只要有人当中亮出“崇洋媚外”这顶帽子,对方立刻吓得不敢吱声.现在不同了,改革开放多年,市场给了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比如说,洋奶粉一直是个热词.是何原因让人宁可忍受高价洋奶粉的盘剥、也不愿意选择国产奶粉?乍一看,年轻妈妈们太不理智了,而且有“崇洋媚外”的嫌疑.然而我们知道,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至今阴影难除,外加时不时出现的“皮革奶”等现象,更加剧公众对国产奶业的信任危机.现在,人们宁愿相信下面的事实:洋奶粉虽然出问题,但只是某个批次的产品.而且人家问题产品范围小,且召回及时,处罚严厉.正如妈妈们表述得那样:“洋品牌奶粉价格涨个没完没了,但我们也没辙.为了孩子的安全,也只能选择它们吧.”一声叹息中,多少无奈情.  相似文献   

8.
说到奶粉,可谓让国内的爸妈们操碎了心。一边是洋奶粉年底纷纷涨价,一边是中国明年洋奶粉关税临时下调的政策。现在国外的奶粉价格到底是多少?以下是记者搜集到的2011年底海外奶粉实际价格"谍报",供国内的爸妈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涨价原因,众品牌纷纷拿配方升级、换装甚至配合新国标为由头,然而,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表示,洋奶粉价格频涨背后正是抓住了国内消费者的信赖,利用消费者潜意识中的"奶粉价格越贵,品质越好"来敛财。  相似文献   

10.
继高培奶粉日前被检出碘含量不足之后,"洋奶粉"百得智也加入了不合格行列。6月24日,广州市工商局发布《2012年第二季度第一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验情况》,结果显示,源自新西兰的"高培"360°婴儿配方奶粉(1段)、源自美国的"百得智"金装婴儿配方奶粉(1段)被曝不合格。  相似文献   

11.
最近风光一时的洋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先后遭遇两大劫难,先是新西兰奶粉出现肉毒杆菌事件打破了洋奶粉的质量神话,后有中国祭出反垄断之剑,洋品牌奶粉应声下调价格。人们不禁会问,这是否会是中国奶企反攻的难得良机?  相似文献   

12.
几年间,国内洋奶粉均价已经从200元迈上了300元大关。其中,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启赋"1段已卖到408元,雀巢的超级能恩1段也卖到了318元,容量却从900克调低到800克。而在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这些产品的价格只有内地市场的一半,洋奶粉在中国内地的售价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高。然而,这丝毫未影响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激情,尤其是原装进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经成为国内不少妈妈的首选。洋奶粉卖价之所以能在中国步步登高,勇夺全球最高称号,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13.
"到底给孩子喝什么奶粉?"可能是中国妈妈最为困惑的问题之一。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品牌一度陷入销售低迷期,洋奶粉趁机攻城略地、持续涨价,迅速地抢占了中国奶粉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当洋奶粉的质量安全在高品质的神坛上被消费者高高供奉的时候,又频频被曝出亨氏、惠氏等众多洋品牌也存食品安全质疑。从近日国家质  相似文献   

14.
洋奶粉说涨就涨,究其原因,不外乎三条: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仍未消退,消费者对其安全、品质存在信任危机;国内乳业标准降低,大企业窝里斗,恶性竞争;洋品牌奶粉多年经营,已经在我国婴幼儿市场上拥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奶粉、中老年奶粉、壮骨奶粉等强化奶粉是根据中小学生、中老年和某些营养缺乏的特殊人群的全面营养需要所设计的产品.这些产品调整了动物乳中固有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关系,强化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素,以满足消费者营养需要.鉴于消费者对市场上销售的强化奶粉产品质量多有投诉,并且为了摸清这个行业众多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产品质量的基本状况,扶优治劣,引导消费,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去年年末对强化奶粉组织了国家监督抽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洋品牌奶粉价格的风生水起,一些不良商家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纷纷打起了"洋奶粉"的主意,空罐回收造假、原产地造假、跨国代购假货骗局、问题"洋奶粉"国内不退不换……如此种种,使"洋奶粉"市场乱象丛生。  相似文献   

17.
古语有云:"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而现阶段,这句话也应该与时俱进,可以借改为"不养儿不知奶粉贵"。国内部分洋奶粉价格为原产地4倍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进入集中涨价期,三年之内共有4次集中调价,包括美赞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内的洋奶粉,每次提价幅度均在10%左右。根据东方艾格农用咨询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经过多轮涨价潮,部分外资品牌奶粉价格上涨50%左右。在对国内乳制品信心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原装进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经成为中国父母的首选。在他们看来,与其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荷兰进口奶粉品牌美素丽儿因质量问题被下架。该品牌新的代理商在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美素丽儿将更名为天赋丽儿,改头换面后即将在下月重新登陆中国,希望在中国奶粉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8月份的恒天然事件发生后,曾有人称可能打击了中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信心。可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消费者还是选择购买进口洋奶粉。  相似文献   

19.
两会前夕,香港正式实施奶粉“限带令”,一时间内地消费者纷纷“望洋兴叹”。国产奶粉无法令人放心,“洋奶粉”在国内售价太高,而如今各种“限购令”“限带令”频频出现,年轻父母的心头怎么就摆脱不了奶粉的“洋”魔咒?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质量报》"2012质量之光"活动近日公布读者投票选出的"年度质量新闻""年度质量人物""年度质量热词",以及"年度质量期待""年度地方质监亮点""年度质量管理创新"等多项排名. "2012质量之光"活动选出年度质量新闻十条,它们分别是"十八大关注质量和效益""《质量发展纲要》颁布实施""国务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缺陷汽车召回条例发布""中国质量奖正式设立""洋快餐‘速生鸡'引担忧""知名乳企连曝质量问题""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神九成功对接天宫一号"和"270吨不合格洋奶粉被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