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框架模型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该体系具有的局限性。提出了创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框架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结构的系统解释,最后以美国硅谷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马红霞 《当代经济》2010,(17):82-84
高新技术是一系列新技术、新领域的总称,基于省情,河南省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承接产业转移,为此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必然选择,并基于集群视角,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探讨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红 《经济师》2006,(7):64-66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区域创新体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必须加快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融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胜 《当代财经》2007,(1):77-81,124
产业的集聚发展、创新体系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逐渐成为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流,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又构成次一级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规模变小的区域创新体系;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活力所在,区域创新体系如果没有本地化的产业体系为依托,就失去了根本的发展动力.按照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产业与区域创新环境的整合度越高,越利于产业和区域的发展.因此,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极大地推动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较弱,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体系,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必须加快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机制的培育,从而提高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爱华  谭雅娟 《经济师》2006,(8):260-261
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三,具有较高水平,但与排名第一、第二的上海和北京的差距较大。文章在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上,针对广东实际情况,将产业集群作为载体,提出提升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内涵、特征及其资源要素为切入点,分析了城市经济圈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指出了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走集群创新发展之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集群创导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可行路径,而以产业集群引导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要集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将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在区域范围内要从产业政策转变为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政策;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网络;努力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整合区域经济资源;培育促进产业集聚的区域社会文化环境;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中间组织模式优势、集群技术创新的分工优势、集群创新的扩散作用优势、优越的学习能力优势等分别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利用和培育产业集群创新优势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浙沪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仁开 《江南论坛》2009,(8):13-15,58
一、江浙沪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现状及特点 上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特点 目前,以产学研合作创新和特色产业基地创新为典型特征的集群创新模式已成为上海城市创新的主要模式。同时,1997年以来,上海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信息、现代生物医药、新材料为重点,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地,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支柱产业高科技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正处在不断成长和完善的时期,尚存在重聚集、轻联合、集群企业间信任关系不稳定、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协同论的角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协同机理和协同创新的竞争优势,对于探究产业集群内在发展规律,建立有效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成功高新区发展的重要模式。对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的基本特征、构成要素,构建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从而提出了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同时。由于体制、机制和政策不配套等原因,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着力构建区域创新政策体系,营造产业集群内外部创新环境和氛围,是一些地方产业集群走出困境、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大部分高新区大多数是通过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的空间集聚。这种集聚仅仅是地理上的集中,缺乏技术创新优势,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没有真正形成企业及各类机构的网络合作体系。如何发挥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这是高技术产业生存的关键,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的最佳出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实现机制创新,为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必要条件1.高科技产业集群的机制创新首先表现为政策创新。要实现政策创新,第一位的应该是思路的创新,即以市场为指导,强调完善的市场机制,依靠市场竞…  相似文献   

15.
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了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扩散、企业合作、创新人才的聚集及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我国目前许多区域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但存在集群以中小型的非公有企业为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强,产业聚集基地的创新体系不健全,各地创新能力不平衡等问题;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比较创新群落和产业集群研究的起源和发展,从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澄清两者的关系,并揭示创新群落的本质特征,认为创新群落是分析创新系统与产业集群的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已经越来越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而我国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那么产业集群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一部分,同时也将是各个政府将要大力发展的。与此同时,产业集群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是对中小产业集群创新概念、产业集群创新优势、中小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中小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对策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为理论基础,应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框架,即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发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由依靠低成本集群向培育创新型集群的转变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相对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优势,尤其在产业配套生产能力越强、产业结构越合理、产业整体水平越高的地方,中小企业创新的成果越显著。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出发,文章认为,发展产业集群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与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军  盛军锋 《经济前沿》2002,(12):28-32
广东和香港地域相连、文化相通,两地历来保持着难以阻隔的正式和非正式经济合作与交流,改革开放以来,以生产要素的资源互补、技术发展阶段差异、国际产业阶梯位置差异为基础,以香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相应的资本北移珠江三角洲为契机,粤港产业合作走过了以“工业合作”为主体的辉煌经历,形成了成熟的“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但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原有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面临种种冲击,尤其是香港产业结构轻型化、科技含量低,产业国际竞争力趋弱,粤港旧的合作模式的基础逐渐削弱,因此,粤港急需在产业合作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