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治病与治国颇有相似之处,所以,中国文人的志向是“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治病要用强心剂之类药物,但不能总用;治国要用积极财政政策,但须适可而止。以治病之道思考治国之方,运用积极财政政策是一门艺术。 积极财政政策功不可没 在必要的时候,医生是要用强心剂的;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也是在必要时采用的。 1997年7月亚洲爆发了金融危机,从1998年起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 出口减少使内需更为重要,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我国采取了积极财政政  相似文献   

2.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近3年来,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风险也逐渐凸现出来.在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同时,应积极有效地防范财政政策的风险一是在积极财政政策目标上要从片面追求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确保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来;二是积极财政政策着力点应从拉动需求转移到改善供给上来;三是对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同时要注意财政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及经济制度的密切配合,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作用与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多方创造条件推动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方式和方向,提高财政政策的效率。一定要合理限定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力求避免财政功能的"越位"、"缺位",创造条件推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功能转换,谨防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大化和长期化。这是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4.
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必然之选择,但是财政风险的客现存在又影响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本认为。尽可能地减少和分散中央的财政风险,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适时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现方式。增强其可持续性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积极主动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消费需求始终是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际中,财政政策对于消费需求的调控效果并不明显,对投资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财政政策工具使用上存在偏差,以及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导致的.因此,在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调控重点转向扩大消费需求,通过使用"差异化"政策、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税制等手段刺激居民消费,真正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金融危机的背景,在系统分析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基础上,考察国内外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简要评价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并提出其贯彻执行的要领.  相似文献   

7.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如果说货币政策侧重于量的扩张,财政政策则有利于结构的调整.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中央政府多拿出一些财政资金,即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在总需求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判断我国财政政策工具和财政政策规模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关联,描述结构VAR模型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和反馈过程,我们发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操作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相机选择性和对经济周期阶段的依赖性,这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出现"软扩张"的经济周期态势下,应当适当调整财政政策的期限结构和政策工具,加强货币政策的组合作用,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内产出的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1998年为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式变化,实行了积极财政政策,至今已达5年之久.5年来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本文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也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指出和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关注财政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面对为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消耗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转变的转型期,政府更加倚重积极的财政政策,试图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达到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基于此,文章引用197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政策波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传递渠道.结果 显示:财政政策波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财政政策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渠道主要是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