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孝辰 《魅力中国》2010,(23):128-129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在探寻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中体西用”论作为那个时代产生的思想,直到现在仍旧产生着影响。本文在梳理“中体西用”论及其代表张之洞《劝学篇》思想、了解“中体西用”论的时代局限的基础上,试图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探讨一种新的文化理念来突破这一命题,探寻中国及中华文明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晚清社会变局当中,西学东渐之风日盛,面对这一局势思想界态度各异。《劝学篇》是张之洞在这一潮流中独到见解的表述,注重实际,中体西用,将西学中的具体运转部分从整体中撷取出来,将西学内化入中学成为一部分等思想从中可见一斑。中体西用的思想自发端至张之洞,再至现代,始终在发展并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昊 《魅力中国》2011,(14):334-335,312
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法律思想的核心为“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传媒为本位,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为补充,其核心在于“中学为体”。“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下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对我国的法律近代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师夷制夷"思想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林则徐和魏源的影响以及个人思想认识的转变中形成的。后期他通过制造火器战舰、养兵练兵、广求贤才等措施使其思想付诸实践,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其难以脱离"中体西用"的桎梏,因此无法真正实现"制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19世纪60年代,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本着"中体西用"的思想,以兴办军事工业为开端,开始了近代著名的洋务运动.  相似文献   

6.
经学在张之洞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代儒臣,张之洞在其一生中无论思想怎么变化,始终崇尚经学.他认为经学是最重要的,读书必先读经书.这种思想跟张之洞的个性以及当时的时局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兴办了一批不同部类、不同层次的实业单位,其中有轻、重工业,有军需、民用工业,造成了一种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俱备、重点工业与一般工业并举的格局,湖北由是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工业面貌。对于张之洞这种以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实践,史家已多有论述,但是,对张之洞的经济管理思想却未见专论,即便有所涉及,也多所贬损。还有某些论者把张之洞创办的企业中封建性的具体的管理手段与张之洞的经济管理思想混为一谈,并据此否定了张之洞经济管理思想中的合理面和积极因素。这显然不利于我们从历史中求训致用。张之洞经济管理思想的内涵相当丰富,本文撮要者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8.
清末张之洞为实现实业救国理想,在开办实业同时兴办新的教育机构,采用西方的教育模式培养急需的科技人才。湖北工艺学堂就是张之洞早期创办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湖北工艺学堂经历漫长曲折的发展,演进为武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对张之洞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及精神等进行继承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张之洞和张謇兼具君主立宪思想。以政治文化认同为视角,从价值观、知识路径和实践经验三个层面比较两者君主立宪思想。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共同构成张之洞与张謇君主立宪思想的价值基础。由于知识途径差异,二者对君主立宪思想,尤其是议会思想的理解同中有异。张之洞君主立宪思想较张謇更具流变性,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二者思想的不同形成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今日重庆》2011,(12):54-57
1890年汉阳铁厂,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重钢前身是1890年张之洞办洋务时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早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汉阳铁厂起点较高,设备技术均源自欧洲。但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注定只能是身不逢时、命运多舛。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教育是传承文化与知识、培养人才的最主要途径.从原始社会以劳动为主的教育模式到近代的"中体西用",再到今天各级各类的教育形态,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进入21世纪,人才的需求类型不断地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要求教育改革要更深入、更彻底、更全面、更系统.  相似文献   

12.
说起湖北,不能不提及张之洞,尤其是在他督鄂115周年的时候,在“中部崛起”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时候。因为张之洞时代,是湖北最为雄起的辉煌时期,以致于披及了后来的近百年。  相似文献   

13.
赵鲁臻 《改革与开放》2016,(24):116-117
洋务运动时期,危机促成“师夷”的实践.为给其寻求依据,“中体西用”便应运而生.中法战争后,为引入更有用的西方政教制度,“中体”被早期改良派缩水为抽象的义理伦常.而甲午战败带来的深重危机,导致“中体”又被维新派强行附会上西方议会民主思想,从而变得有名无实.“中体西用”的这种演变轨迹说明,随着危机不断加剧,实用心态能够产生何等巨大的力量以至于原来作为本体的传统文化步步退缩、节节下移,并最终被边缘化.这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失去重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公元2008年金秋10月4日,天低云暗,西风萧萧,南皮县城南双庙村北广袤的原野,丰收的庄稼已收割,在隆隆的备播小麦的机耕轰鸣声中,传来缕缕哀乐、顿响的鞭炮声。原来是南皮县张之洞研究会成员会同张氏后裔、族人以及仰慕张公的学人和群众,正在举行张之洞遗骨安葬仪式。  相似文献   

15.
光绪年间清朝开发海南宝岛“开路为首”。为了开辟海南民族地区道路,张之洞等制定了详尽的“开路”规划,冯子材督催各道府官员各司其责,绅团、兵勇、土黎合力开辟,终于顺利完成了艰巨的开路任务,开通了海南岛民族地区的道路,大大改善了海南民族地区交通极其落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张楠 《改革与开放》2012,(12):170-171
中体西用思潮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萌发于鸦片战争时期,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成熟于维新运动时期,逐渐式微于20世纪初年.它的演变与中国近代化息息相关.研究其嬗变过程,有助于全面认识这股思潮,进而帮助人们从思想史的视角来了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贺晶华 《魅力中国》2014,(22):300-300
庚子事变后清政府宣布开始新政,要求各大臣广献计策。在此情形之下张之洞与刘坤一联合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成为清政府实施新政的蓝图。清政府实施的新政以《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为基础而展开。《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对于研究张之洞的法律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和清末相当活跃的重臣,他对开利源极为热心,创办和倡办了许多工业企业,使武汉三镇成为华中大型工业基地,在城市规模上远远大于南京。但他在19世纪末所办的民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相当差,随着他的经济思想因形势所迫而由官办逐渐向商办转变,到中国民族资本第二次投资设厂高潮期间(1904一1908年),武汉原办和新创民用企业大多能有盈余,得以生存和发展。本文将就张之洞经济思想的这种转变进行探讨。一、力持官办的洋务思想张之洞年轻时接受了经世思想,虚龄27岁考中1863年的会试恩科后,“殿试对策,直陈时政得失,…  相似文献   

19.
闻增 《产权导刊》2014,(10):78-79
正周作民(1884-1955年)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银行家,对金城银行(成立于1917年)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金城银行的发展是建立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的发展基础之上的,是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毛泽东曾经在谈到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时说过:"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搞纺织工业的张謇。"这四位实业界人士中,范旭东创办的永利制碱公司、卢作  相似文献   

20.
任群景 《魅力中国》2010,(23):342-342
“中体西用”是盛行于晚清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思潮。作为对社会新陈代谢进程进一步加快的晚清的回应,这种思潮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演进之中,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