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妍 《黑河学刊》2015,(2):25-26
魔幻童话是早期常见的文学作品形式,是人类世界观以及人类对大自然认知的一种表现。生产力低下、自然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倍感渺小,将自然和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视为神秘、带有超自然性的力量,并对这种力量满怀敬畏。神灵形象及"万物皆有神"的观念即由此衍生出来。俄罗斯魔幻童话中的一切幻想成分与这一观念密不可分。本文就这一主题结合俄罗斯魔幻童话中的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形象进行具体文化阐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享受写生     
向维果 《中国西部》2004,(5):114-115
人类在不断地认识大自然,不断改进过去的信念与观点,认识的提高也丰富了物质收获和精神收获.自然,画家也一样地从大自然中得到收获.其实,人与大自然本来就在一个网络之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写生,正是画家与大自然的一种沟通形式.  相似文献   

3.
自然悟语     
近几年,我们的各种传媒对保护大自然,从物质世界落墨较多,而对大自然完善人类精神的话题触及较少。为了认知大自然的全圆,矫正对大自然视野之蚀,笔者写下这篇《自然悟语》,意在让人们认知,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生活的依存,更是孕育人类精神的摇篮。可以这么说,大自然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摇篮,任何艺术在她宽广博大的胸襟中,都得到了萌发和浆育。以我们最古老的《诗经》为例,它的开篇之作,就是抒写自然与人间爱情的情景融合之  相似文献   

4.
张强 《魅力中国》2010,(6):282-282
在19世纪的德国著名艺术家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在造型与艺术中研究空间观念及视觉表现的时候已经提出大自然总体的空间形式和空间概念。为了在画面中表现自然的真实空间以及画家心理的真实空间感受,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大师及理论家郭熙就提出了“平远,深远,高远”三远之说。而在希尔德勃兰特所提出的总体空间的概念中已经指出总体空间就是指向三个维度,或者说,向各个方向延展的所有空间,其基本因素是延续性,其基本道理和我国“三远”之说的空间理论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由被动地为自然所支配,到逐渐了解自然、熟悉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历经了从自然的奴隶到自然的主人。"美丽中国"生态美是文明建设的目标。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由被动地为自然所支配,到逐渐了解自然、熟悉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历经了从自然的奴隶到自然的主人。生态美是人类对自然感恩、发现、崇敬的原生、本能的情感。所以,把生态美学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情感和美感之中,欣赏自然,赞美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永续发展的情感基石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长期游牧生活在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生态环境的脆弱,使他们同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依赖自然、热爱自然的生态观念及其相关行为.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蒙古族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7.
大地的精灵     
属于人的这种真切而又无与伦比的美是不可复制的,任何天才画家的伟大画作,在生动逼真气象万千的真实的人体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些美丽的人体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会使人感受到一个古老而依旧鲜活的话题:人本是天地共同精心孕育的精灵。  相似文献   

8.
瓦西里耶夫在作品中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指出正是在这一思想下人类为了自身利益大肆开发,破坏自然从而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同时小说指出,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人类应该和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平等相处,人类应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样才能保持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转变人改造自然的观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节制能有效的遏止人类的贪欲,防止人类过度索取大自然.要正确把握、处理人、自然、节制的关系,走节制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笔记大自然》是一本指导如何给大自然书写日记的入门书,作者克莱尔和查尔斯是美国著名的自然观察家、艺术家、教育家,他们用文字与绘画来传递大自然的色彩与神奇,其实,大自然的历史并非只有专业的自然科学家才是记录者,我们每个人都是大地的孩子,自然就是我们身边的一切,它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是雨后稻田里的一片蛙鸣,也是我们城市里绿化带边上的一丛杂草,我们阳台上的一盆不很茂盛的绿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即将结束,这百年对人类的影响超过了以往人类有史以来所有世纪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生活的不同角度体验了20世纪对我们的冲击。回顾这100年,观念的庞杂和繁衍伴随着物质生产和对自然征服的扩大,人类的行为也更加脱离以往几个世纪传统的束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观念与行为的互动,构成了人类生活方式中外在的文化形式的千奇百态、光怪陆离以及内在文化观念的分化和多元。  相似文献   

12.
郭杰忠 《老区建设》2006,(11):46-47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有了人类,必有文化。村落,是历史上人类最早的聚集地,作为农民基本的生活空间,是农村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农民在村落里与大自然搏击,在村落里休养生息,在长期的适应环境,学习技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的生存、生活、生产实践中,人的思想、意识、观念注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给人类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村落文化正是这种文化最原始、最自然、最朴素的形式。青年学者任映红所著《现代化进程中的村落文化———当代温州村落文化研究》一书,选取村落这一世代繁衍生息着中国绝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其实是以对森林的不断破坏为代价的。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曾告诫过我们:"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大自然都重重地报复了我们。"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由于森林的大量毁坏而导致人类生存条件恶化、物种灭绝和生物资源急剧减少、自然灾害连年增多的残酷现实,正在迫使我  相似文献   

14.
承认和尊重自然辩证法,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坚持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真正成熟的标志。但是自人类脱胎于大自然之后,就开始无度的吞噬和消耗大自然,结果不断遭到大自然的反抗和报复。’98嫩江特大洪水泛滥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反抗和报复的激烈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吸取这一教训,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对嫩江流域的综合治埋,增强嫩江的防洪能力;清除行洪区阻水物,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认真贯彻执行《防洪法》,依法做好防洪的各项工作。保障和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我们的城镇化,成为回不去的乡村、记不住乡愁的城镇化,这样的城镇化,无疑就是一个断根的城镇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镇化,用了极富诗意的表述:"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特别是"记得住乡愁"这句话,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论。为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把珠宝狭义地理解为宝石与贵金属的结合,那真是可惜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些珍贵恩赐了。珠宝自古就是高级手工艺术的表现,而设计就是它的灵魂。无论材料、款式、金工是多么稀有、精细与美妙,最吸引人的永远都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无限创意与心意。在常人看来,赋予珠宝"灵魂"的  相似文献   

17.
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觉我们的环境已经变的如此恶劣,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起威胁人的健康。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建设园林城市可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本期封面     
甘地曾说,"地球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但是满足不了我们的贪婪"。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雾霾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所以,我们要保护赖以生存的根基,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世界走向低碳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发展低  相似文献   

19.
80后是个时代的概念,更是一代人的缩写。除了那些公认的楷模外,社会对他们的认知其实并不深刻,我们总是对他们抱有太多的怀疑,对他们是否有责任感,能否接好我们的班顾虑重重,但事实上,我们多虑了!这正如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龙溪微微在一篇题为"八零后:和谐的一代"文中写到的——"有人说,八零后是享乐的一代,是迷失的一代,甚至是堕落的一代。我看这些标签都不太靠谱。如果一定要给八零后下定义,这帮年轻的菜鸟更像是和谐的一代。他们也许没有过于伟大的理想和追求,但更注重心灵和身体的和谐生长。"此言甚是。而本刊在此推出的"Cosplay中玩出彩色事业"和"别让乡亲们不把自己当自己人"两篇文章所记述的主人公则是作为80后的形象个体,让我们更能感知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为。当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他们不是楷模,他们只是真实。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认识世界的长期过程里,形成了很多的观念,这些观念构成了我们思维的基本要素,然而人们却很少对这些观念进行认真的研究,很少去过问这些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如何发展与演变的,它们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正是由于意识到了人类思想史研究中的这一空白,大约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哲学家诺夫乔伊开创了观念史这样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回顾观念史的发展对理解这一学术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启发作用.同时,通过对已出版和发表的著作、文献等研究成果对中西方观念史的研究现状加以总结,对推进观念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