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正式制度、文化传统与企业社会责任困境的隐性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社会责任正式制度在很多情形下存在失灵的缺陷,回归文化传统这一非正式制度才是消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困境的主要线索。文化传统通过共同价值观来影响企业家的道德观念和履责意识,其消解企业社会责任困境的方式是“隐性”的。中国传统典籍中的“和”、“中庸”、“义利统一”、“宗族观”、“家国一体观”、“以人为本”等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化传统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困境隐性消解的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流通领域全面对外资开放,流通企业的产权制度和所有制形式发生剧烈变革,流通领域经济成分的复杂性也进一步增强。在此市场背景下,文章构建了涵盖政府、国有流通企业、民营流通企业和外资流通企业多方参与的混合寡占竞争模型,其中,政府作为一个行为主体对多种所有制竞争主体进行规制机制设计以及实施规制,并通过内嵌于国有流通企业目标函数中的规制参数来实现。研究发现多种流通所有制的竞争框架内,最优的政府规制机制应结合不同所有制流通企业的效率比较、国有经济的微观效率损失以及社会整体福利等进行具体设计并保证其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这对流通市场秩序的塑造、整个产业链条的价值实现以及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先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2013年以来实行的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事件,基于2000-201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交易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经济“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目标,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转型都是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效率提升在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和“减排”中分别发挥了10.19%和5.93%的作用,而能源结构转型分别发挥了48.87%和52.95%的作用。这意味着中国碳排放交易制度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动力来自能源结构转型,而非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转型涉及问题更加宏观和深层,这为中国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进程,特别是完成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国际承诺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企业探索了重构新的流通体制的改革办法,有的推行了以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的国有民营,这就为宏观上强化国家调控市场,逐渐建立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流通体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对冲COVID-19疫情影响的逆周期信贷政策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模型,测度逆周期信贷政策对实体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简称“逆周期信贷政策效用”),考察其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与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微观传导机制及路径,分析逆周期信贷政策效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逆周期信贷政策的实施显著修复了实体企业的经营效率,并具有随时间动态边际递增特征。同时,该政策具有“双渠道”传导特点,主要通过调节效应路径发挥作用。此外,该逆周期信贷政策效用受到企业性质、行业及区域的异质性影响。文章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现存文献,也为完善逆周期信贷政策设计和调控机制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引入Hansen门限模型考察了腐败行为与企业家“双创”精神之间的金融发展门限效应。结果表明:腐败行为发生对企业家“双创”精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效应存在金融发展的门限特征。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腐败行为对企业家“双创”精神的负效应将不断衰减。从企业家“双创”精神的不同视角来看,创新精神比创业精神需要更高的金融发展门限值才能弱化腐败对其的负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创业精神的金融发展门限值较东部地区更高,而创新精神的金融发展门限值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即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研究成果在充实企业家“双创”精神研究文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与提高金融水平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从民营企业家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对中外著名企业家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剖析,从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及企业家个人素质三方面分析了企业家成长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结论,政府应改变作风,从体制上解决企业家成长的问题。让国有企业经营者拥有自己的股份,让民营企业经营者学会管理他人资产,这是中国企业家成长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民营企业家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对中外著名企业家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剖析,从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及企业家个人素质三方面分析了企业家成长的影响因素。最后得出结论,政府应改变作风,从体制上解决企业家成长的问题。让国有企业经营者拥有自己的股份,让民营企业经营者学会管理他人资产,这是中国企业家成长的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长期“外循环”发展模式导致中间品严重依赖进口,对于制造业产业集群,微观企业创新动力无法转化为集群整体创新合力。以集群内部“行业内企业间” 研究视角切入,采用“近邻效应”模型深入探求邻居企业进口中间品行为对群内同行企业创新传导路径,结论发现:邻居进口对同群企业创新影响存在“成本追逐效应” 和“ 质量竞争效应”,中间品进口质量高低影响企业模仿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质量竞争效应” 的创新溢出可通过一般贸易渠道、人力资本渠道与市场规模渠道实现;有为政府持续创新激励和市场化导向制度改革有助于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及创新“量质齐飞”。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之际,国内40多位流通流域的主管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和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围绕“十四五”规划,构建现代流通体系,需要明确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三明确一重点”的基本要求,探讨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建设现代流通体系,需要厘清建设的思路、方式、主要内容和顺利推进的条件,研判现代流通发展呈现的融合、数字化、智能化、内外一体化、统一规划等趋势。面对现代流通体系中的线上线下关系、大数据应用创新、智能化应用、商业资源闲置等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年多来,我国国有商业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探索了一条重构新的流通体制——“国有民营”的路子。实践证明,它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流通体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国有商业民营比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使其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集成化物流是一种新型的物流资源整合方式,而战略层作为集成化物流的最高层次,其协同管理的实现决定着集成化物流协同管理实现的方式与方向。文章以探讨集成化物流战略层协同管理的实现机理为主线,利用专家评分方法,分析战略价值、核心能力、资源互补性、企业文化相容度、利益分配机制、合作伙伴关系六个关键参量对战略层协同管理实现的影响;通过运用粗糙集理论的简约集运算方法,得出“战略价值、企业文化相容度”是战略层协同管理的序参量。借助于双序参量自组织模型,发现在“竞争→协作”“协作→协调”相变阶段,“战略价值”是主导力量,“企业文化相容度”是辅助力量;而在“协调→协同”阶段,则反之。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层面丰富了物流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方面的文献,而且为物流资源整合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物流集群是物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形式,本质是其内部相互竞争的企业之间的物流协同。但企业在开展协同活动时,却受到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中国西部7个大型物流集群的管理方、企业代表以及相关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编码分析,构建出由“协同环境”“合作伙伴”“信任”“信息系统”四个主范畴共同构成的“横向物流协同制约因素”模型,并编织故事线,说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制约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揭示了上述制约因素在计划、实施和评估阶段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便消除阻力,推动协同,促进物流集群的发展和中国西部物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彻底改制才是国有小型流通企业的改革出路──兼谈对“国有民营”的实践肯定和理论否定程红,吴利军从企业数量、流通网点、从业人员及分布范围看,小型流通企业在国有流通经济中都占有半数以上的份额,对国有流通经济整体的状况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993年初开始的以"...  相似文献   

15.
郑伟建 《中国工商》2002,(11):149-149
企业如何组建自己的局域网?不少民营企业家为此头疼。不过现在,通过先进的集成化网络技术,民营企业家该松一口气了。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流通视角出发,理论层面分析政府补助对流通企业效率的影响,探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政府补助与流通企业效率间可能存在的中介机制,并考察国有企业的调节效应。进一步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241家上市流通企业2010-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1)政府补助会促进流通企业效率的提升;(2)社会责任在政府补助与流通企业效率的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即政府补助能够使流通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并由此推动流通企业效率的提升;(3)国有企业存在直接调节效应和间接调节效应。相较于非国有流通企业,国有流通企业所获政府补助以及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低。研究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提升流通效率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愚玩 《农机市场》2001,(7):31-32
国有流通企业,相对于散兵游勇的民营流通企业和个体经营,曾经有过一大优势,即市场网络化体系,但是,由于最初的体制束缚及其旧观念的严重影响,其市场感觉往往是迟钝的,市场态度往往是消极的,市场动作往往是缓慢的,使得这一优势根本无法发挥作用,而第一步改革的思路是借鉴农村改革经验,引入个体经营机制,以调动经营人员积极性为中心,大力推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这一改革举措是在企业和企业内部分支经营机构两个层次上进行的,以企业内部改革的实效较明显,改革的结果是,原有的大而笨重的“系统”和“企业”转化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承包或租赁经营单位。一个时期内,旧的观念被突破,经营机制灵活起来,各独立经营单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上不确立,人们忽然发现,这一改革举措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国有流通企业在改革中变成了与民营流通企业及个体户一样的散兵游勇,失去了市场的网络化优势,对于那些需要把产品有效投放在大面积目标市场的工业生产企业,国有流通企业已经无法提供有效的网络化服务,因此工业生产企业普遍国有流通企业已“靠不住了”。进而加速了建立自销体系,加强自身市场扩展能力的进程,同时人们还看到,国有流通企业学习个体经营机制也是不“到位”的,主要表现在承包,租赁经营单位继续存在负盈不负亏的问题,一纸承包,租赁经营合同的约束力十分有限,而且签订承包或租赁经营合同明确责任本身就有许多法律困难,在一些以包代管现象严重的企业,承包,租赁经营人员利用获取的经营自主权或谋取私利,或盲目决策,造成严重亏损后便把一个烂摊子推给企业。这实际上反映了企业法人整体经营与承包,租赁经营的个体经营机制之间的深层矛盾,可以说,国有流通企业学习个体经营机制很有些“邯郸学步”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成功国有和民营企业家素质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苑凌  张慧  刁黎 《商业时代》2008,(13):109-110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成功国有和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特征进行搜集,总结出国有和民营企业家取得成功需要具备的素质特征,同时也得出国有和民营企业家要取得成功,在管理企业、对待员工和群众、对待自我三个方面各自强调和侧重不同的素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战略转型是国有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手段,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在社会的发展建设中起着主要支撑和带动作用,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和企业机制体制不断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但是,仍有大部分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存在结构不合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致使还没有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集团,因此,我国的国有商贸企业战略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现有研究多关注管理层过度自信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对影响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前因”研究较为鲜见,这种“头重脚轻”式的不对称式研究对深入理解管理层过度自信造成了障碍。文章以2012-2017年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完成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从并购视角出发,研究了风险投资对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并购后果。结果发现,风险投资能够显著抑制并购活动中管理层的过度自信行为,而抑制管理层过度自信在风险投资降低并购溢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上述作用在民营企业或风险投资派驻了董事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在考虑了风险投资与管理层过度自信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风险投资这一“外部”监督角色和企业董事会治理这一“内部”监督角色的交互影响对结论可能产生的影响后,上述结论仍显著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