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受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为保持经济稳健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例如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减税降费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市场环境,给企业松绑减负,同时加大对企业的合规性要求和违法违规成本。因此,企业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必须要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和业务模式。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究了减税降费政策对其的影响,使其充分运用好政策优势实现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减税降费和地方债增长是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两个关联手段.在不减少财政支出前提下,减税降费在短期内必然带来地方债增长,但是否会引发地方债风险,关键取决于减税降费在长期内是否形成高质量税源,以此缓解地方债长期增长压力.本文利用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采用收入占比反映的减税降费促进了地方债增长,该实证结论通过替换变量、考虑内生性和改变实证方法后仍然稳健,且这一效应在南方及保增长压力地区更加明显;(2)长期来看,滞后一期到四期均没有出现减税降费显著抑制地方债增长的结果,初步判断存在债务风险隐患;(3)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减税降费没有促进高质量税源的形成.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作用,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推进并实施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系统的梳理了2008年至今我国减税降费相关政策,并根据国库和税务数据以及调查问卷分析了2019年前3季度江西省减税降费政策取得的效果,最后指出了减税降费政策效果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期间,党中央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有效减轻了广大企业和居民的税费负担。站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高度做好减税降费工作,更好发挥减税降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的作用,需要用好"互联网+"和"大数据×",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努力挖掘大数据价值,实现政策服务精准有感、政策享受高效便捷、政策效应最优释放。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减税降费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在为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及在促进供给侧改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达7.6万亿元,而2020年以来,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逆周期及跨周期调节等方面发挥作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因素多,需要更多关注减税降费政策是否落实有效、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减税降费政策跟踪评估工作的通知》(鄂财税发[2021]2号)的要求,我们主动配合县税务部门,对2021年南漳县减税降费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报告,供有关同志参考。一、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2021年,全县累计减税7.65亿元,降费1424万元。  相似文献   

7.
王新玉 《会计师》2021,(11):64-65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面对变化,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本文分析减税降费对万华化学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丁星  何宇菲  曹海娟 《会计师》2023,(22):140-142
为客观评估近年来我国的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对A市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减税降费政策使样本企业的税费负担有所降低,但样本企业间的减负程度不均衡;经营成本过高挤占企业的利润空间,对冲了减税降费的正向效果。在调研结论的支持下,提出了不断完善和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强化跟踪政策实施情况,评估政策效应,谨防因政策不合理而扭曲经济主体的行为和选择。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减税降费的积极效应,以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志勇 《财政科学》2021,(3):15-20,26
近年来,中国连续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宏观税负持续下降,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积极财政政策何去何从?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一种财政政策都不可能长期不变地存在下去.如何理解积极财政政策?如何让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如何让财政政策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文章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初步的回答,并在讨论财政政策理论发展趋势的同时,展望中国未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0.
201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为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了减税降费的配套措施和具体举措。各级政府和税务部门不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构架、转变经济增长动力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衡水市作为京津冀城市群重要节点、"黄金十字交叉处"和雄安新区南大门,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尽快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本文通过阐述减税降费的主要内容,分析政策作用,为促进衡水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朱青 《财政研究》2020,(4):9-14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经营以及就业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这场防控疫情的斗争中,财政税收政策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减税还是增支都将会加大财政的赤字率。在2020年这个特殊时期,国家可以考虑突破3%的财政赤字率,但从长期来看,未来也不应该搞结构性赤字,因为这将导致巨大的政府债务。为了应对疫情,国家应当在加大宏观政策调节的力度、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以及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方面出台相应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12.
赵仁杰  范子英 《金融研究》2021,487(1):71-90
通过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提振宏观经济是近年来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减税政策的实际效果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2009年增值税转型改革,研究了减税对地方政府税费收入和企业非税负担的影响,从税费替代的角度揭示非税负担变动如何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研究发现:(1)增值税转型在减税的同时提高了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并加重了企业非税负担,地方财政收入受增值税转型冲击越大,企业非税负担上升越明显。(2)上述应主要体现在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上,大中型、非民营企业的非税负担未发生明显变化。(3)非税负担上升会显著抑制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促使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通过持有更多现金和减少流动性负债来应对税费负担不确定性。本文有助于理解减税政策对小型微型和民营企业非税负担的溢出效应及其影响,为通过减税降费促进投资和提振经济提供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国外激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系统分析和比较归纳,总结出带有共性的经验,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财税政策建议:对于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引导型税收支持体系,并设立政府专项资助计划。  相似文献   

14.
郭杰  王宇澄  曾博涵 《金融研究》2019,466(4):56-74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引致重点扶持行业资本回报率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降税引资和增税增收的权衡;此时,地方政府将会降低产业政策重点鼓励行业的实际税率。借助国家“五年规划”重点行业的划分度量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策鼓励显著降低了相应行业的实际税率水平;并且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越高,实际税率下降幅度越大;机制分析表明这可能是通过降低对鼓励行业的征税努力的方式实现的。分企业类型研究发现,实际税率的降低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而非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以及产业、财政政策协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竞争力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竞争力的提升显著促进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因而,中国政府应致力于加强国际税收合作与区域协调,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税收新体系;为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提供优质的跨境涉税服务和税务风险预警指引,从宏观上引导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健康发展;完善国内税收政策体系以提升国际税收竞争力,更好吸引外来投资;企业应密切关注东道国税收政策变化,有效防范风险,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6.
借助多源流理论框架对中国消费税历次重大调整的动力因素与触发时机进行分析后发现,消费税重大调整过程中受到鲜明的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的推动,其中因问题紧迫度、政策清晰度、政治聚焦度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的动力因素组合与差异化的政策变迁触发时机.作为以公共政策理论讨论税收政策变迁的尝试,对消费税重大调整的多源流分析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冲击了许多发达国家,而且波及广大发展中国家,我国同样遭受影响。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说明了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原因,介绍了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内容,总结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出现放缓迹象,稳增长继而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业界也出现了对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中是否应有更多刺激经济政策的分歧。文章指出,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不同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情形,其主要是中国经济内在结构调整和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也有欧债危机冲击的因素。应对目前经济困难格局的政策空间较大,手段充裕,我们完全有条件在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处理好保增长、促就业和调结构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9.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the spread of enterprises' bank loans, we focus on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expansion on the amount of bank loans obtained by enterprises. We first build a theoretical model to show that there are the demand effect and loan cost effec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expansion on the bank loans and then use the fixed effects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bank loan distribution effec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expansion by using the data of enterprises listed on the China Stock Exchange between 2003 and 2019.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mand effect plays a leading role fo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helping them obtain more bank loans from banks. In contrast,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loan cost effect plays a leading role, hurting them in obtaining bank loans from banks. Further research shows that government spending expansion's crowding-in or crowding-out effect differs from Neoclassicism and (new) Keynesianism.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explanation for why the financing problem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s getting worse in China. The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when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s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ies, it should also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private enterprise financing through window guidance to prevent the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ies from crowding out private enterprise bank loans.  相似文献   

20.
马勇  吕琳 《金融研究》2022,499(1):1-18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部门和多元宏观政策的DSGE模型,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反应规则及其协调组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货币政策可继续盯住通胀和产出的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可分别重点盯住产出稳定和债务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则可重点关注以信贷利差和信贷波动为代表的关键金融变量;(2)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组合使用,能比任何单一政策工具都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反之,政策之间的不协调将显著削弱彼此的调控效应,加大经济和金融波动,从而导致显著的社会福利损失;(3)从多种政策协调搭配产生“合力”的内在机制来看,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对产出、通胀、就业和债务等变量的稳定效应,对货币政策产生额外助力,而宏观审慎政策则主要通过稳定金融体系和降低金融风险对货币政策产生助力。上述结论表明,在多种经济金融政策并存的情况下,基于良好设定的政策规则,同时加强政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确保多元政策产生积极合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