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四小龙”经济仍有较高增长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趋缓的情况下,亚洲“四小龙”总体经济仍有引人瞩目的增长,平均增幅达6.5%,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的2%,显示出新加坡、韩国、台湾和香港的经济发展依然允满活力。以对外贸易和制造业为支柱的亚洲“四小龙...  相似文献   

2.
亚洲“四小龙”今年经济增长趋缓本刊讯今年以来,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又见抬头,以及受世界贸易市场增长趋缓等因素影响,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的亚洲“四小龙”经济亦明显趋向缓和,估计今年全年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可维持在6%左右,显然比...  相似文献   

3.
台湾今年经济不够理想,出口不振,产业升级缓慢,首季经济增长率只有5.46%,创近三年台湾同期经济增长率新低点,在亚洲“四小龙”中降到第三位。 今年以来,在亚洲“四小龙”中,韩国、新加坡、香港经济都有良好表现。以今年首季为例,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经济增长高居榜首,增长率为ll%强;韩国达8.8%,居第二位;香港5.4%略低于台湾。但台湾  相似文献   

4.
陈淮 《北方经济》1994,(5):65-70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的政府作用与战略目标──东南亚经济发展对我们的启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赴东南亚考察组90年代以来,亚洲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特点,其中继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以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靠“资源总动员”能维持高速增长吗林锡星新加坡1993年和1994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8%和10%,与“四小龙”中的韩国、台湾、香港比较,从1981年到1992年,后三者在后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要比前7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下降2.7个百分点,而新...  相似文献   

6.
小龙的喘息     
“亚洲四小龙”经济进入调整期在世界经济研究方面具有权威性的美国莱曼兄弟证券公司认为——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经济在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后,1996年出现的大幅度下降趋势,并不意味着它们经济的衰退,而是意味着直入了一个再创辉煌之前的经齐调整期。亚洲经济学家们与莱曼兄弟公司持有相同的看法,他们指出,四小龙去年因出口不景气带来的经济增长下降,并不表示它们在经济上失去竞争力,而是表示它们受周期性约束,在经过一段高整发展之后,必须喘口气,以调整自己的步地。经济学家们认为,四小龙的调整期大约需要Z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工资高居亚洲“四小龙”之首根据调查统计,1994年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中,新加坡工资最高,每小时6.29美元,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其次是韩国,每小时6.25美元;台湾5.55美元居第三位,香港4.8美元。至于经济强国日本,去年每小时工资高达ZI....  相似文献   

8.
<正> 亚洲“四小龙”即台湾、韩国、新加坡和香港,是十余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四个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本文对其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三产业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希望有助于分析“深圳二次创业”中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推动其结构的合理转型.亚洲“四小龙”有三个讲华语,其中两个是以广东人为主的地区,与广东有很密切的联系,其文化背景与深圳有较多共同点.就基本经济资源而言,香港、新加坡与深圳相似,都是城市型经济.其中,香港人口580万,土地面积1000平方公里;新加坡人口280万,面积618平方公里;深圳常驻人口295万,面积2020平方公里.从发展过程来看,亚洲“四小龙”适合作为分析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参照系.1993年深圳市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几乎所有指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 程度时,都冒着通货膨胀的危险实行高工资政策,以便清除经济循环的梗阻,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比如,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四小龙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同时也是消费资金大幅增长期,由于向个人消费投放充足的货币,仅在十几年间实现了经济腾  相似文献   

10.
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4国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继新加坡、香港、台湾、南朝鲜“四小龙”之后,被称为新“四小龙”。这无疑与外国资本在这些国家的大力投资密切相关,而外国资本的投资又取决于这些国家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亚洲四小龙扩大在欧洲投资本刊讯德国经济研究所(IFO)指出,在过去的7年中,亚洲4小龙对欧洲的出口有增无减,台湾的增长最可观。自1985年至1992年台湾对欧洲国家的出口增长逾460%,其次分别为新加坡(450%)、韩国(350%)、香港(260%)...  相似文献   

12.
亚太地区是指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诸国,也称西太平洋地区。60年代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始腾飞,构成这个地区经济增长中心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中国、日本、“四小龙”(即新加坡、台湾、韩国和香港),东盟(即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文莱、越南)。其地理面积约13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亿人左右,占世界地理面积总数的9%,占世界人口总数的34%。 近几年来,在西方经济增长持续乏力的情况下,亚太地区的经济却在强劲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亮点”和“增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亚洲“四小龙”成为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自1960年~1990年的30年间,迅速改变昔日的旧貌,从低收入的落后的农业社会国或转口贸易港,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国和贸易大户,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为8~9%左右。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韩国5084美元、台湾7241美元、香港12588美元、新加坡11774美元。第二,中国成为亚洲和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改革开放17年来,我国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是9.8%,是世界上同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第三,日本是亚洲经济、技术实力最强的国家。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经过20年的努力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2014,(6):13-13
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中心,也是重要的炼化中心。过去几十年里,新加坡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而且始终保持着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活力,这与其数次成功的经济转型直接相关。2013年新加坡全年经济增长4.1%,明显高于其他发达经济体。新加坡成为中国2013年最大的外国投资者。  相似文献   

14.
进入9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呈上升趋势,并对亚太地区国际分工的发展日益起着积极的影响。 一、九十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 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 过去几十年来,亚洲“四小龙”坚持推行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进入90年代后,从总体上看,亚洲“四小龙”的内部和外部经济发展的环境已不如80年代那样有利,但其经济依然充满活力,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尽管略低于中国等周边一些发展中国家,但还是明显高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90年代香港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7.5%,台湾为6.5~7%,韩国和新加坡为5.5~6.5%。  相似文献   

15.
亚洲四小龙位于对越十大投资国与地区之列本刊讯据越新社报导,亚洲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名列1993年越南十大外国投资国与地区之列。至去年11月底止,这四个国家与地区在越南投资计划共375件,投资总额35.20亿美元。这些投资件数占外来总投资...  相似文献   

16.
借鉴亚洲“四小龙”经验发展广东跨国经营文/朱慧强一、亚洲“四小龙”发展跨国经营的特点和取得成功的原因台湾和香港,早在50年代未至60年代初,已开始对外投资;1965年以后,新加坡和韩国也相继开展对外投资。“四小龙”在刚起步阶段,投资规模都比较小,从8...  相似文献   

17.
香港新加坡竞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据香港金融管理局有关报告称,对于保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而言,今后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是新加坡。新加坡拥有与香港相同的优势:位于伦敦与纽约之间的适当时区,靠近经济高增长地区,且具有低税率。新加坡正在进行多项重大政策改革,特别...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已成为刺激和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日本的崛起主要得益于先进技术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获得了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占领国际市场,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四小龙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科学技术这一致富的“魔杖”。我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也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我省人力发展县域经济,同样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9.
陈弘 《辽宁经济》1998,(8):34-35
一、韩国金融危机的爆发过去三十余年来,韩国政府凭借国家资本主义的集团作战方式,以出口导向作为经济发展策略,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系。80年代以来,其经济增长率每年超过8%,与台湾,新加坡,香港并列为“亚洲四小龙”。1...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管理发展学会(IMD)最近发表的“1994世界竞争力报告”中,首次公布了全球竞争力最强劲的前41个国家和地区排名。美国荣登榜首,新加坡第二,日本第三,香港第四。亚洲四小龙不负众望,全部排在25名之内(新加坡第二,香港第四、台湾第十八、韩国第二十四)。未入四小龙的马来西亚成绩骄人,排行第十七,在台湾之上。“世界竞争力报告”按如下八个要素评估各国和地区的竞争力:本地经济力量——宏观角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