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进步效应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行业数据为基础的分析结果表明,外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大于外资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外资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大小又与外资进入的行业有关。分不同外资来源的分析结果表明,港澳台投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小于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OECD投资对上海的直接技术进步效应大于对上海本地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从上海经验出发,我们认为,我国必须根据外资对我国本地企业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大小,甄别和遴选外资来源、流入形式和进入行业,在若干难以明显获得外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领域,采用内资替代外资的投资政策,以增加我国资本要素的投资收益,减少GDP与GNP之间的差距,降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福利漏出。  相似文献   

2.
树悦 《科技和产业》2021,21(2):119-123
运用2006—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对外直接投资(FDI)对中国零售业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FDI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并存:FDI的参与度会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技术进步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FDI集聚性行业内溢出效应的产生;而外资零售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中国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表现为FDI效率性行业内溢出效应.此外,企业规模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资本密集度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外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关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众多研究尚无一致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差异样本数据的使用以及对企业内部技术溢出效应的忽视。本文使用我国1998~2007年的微观企业数据,从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包括行业内和行业间)两个角度检验了外资溢出效应,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化进程对于外资溢出效应的动态影响。我们在近177万份观测样本中发现,外资参股能够显著提高参股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己厂效应"为正;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的前向关联效应显著为正,但是后向关联并不显著;外资对同行业内资企业的溢出作用是不确定的。进一步考察制度因素发现,在当前的市场化进程下,外国投资的正向溢出作用正在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4.
对于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现有的研究侧重于转移成熟技术方面,而外资企业自身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研究尚属新的课题。该文首先从技术创新、外部性和机制体制角度界定溢出效应的内涵,然后详细分析了各种溢出效应,最后讨论了增强外资技术进步溢出效应以及有效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徐乙尹  王博  何俊 《南方经济》2022,41(11):76-91
外资合理利用对实现我国本土企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外资的行业关联从出口升级的视角再次探讨这一问题。文章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统计数据库和投入产出表的匹配数据,从行业内水平溢出、产业间垂直关联等多个维度系统研究了外资进入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文章发现:(1)外资进入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外资水平溢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质量提升效应均显著,其中后向关联效应最大。(2)外资水平溢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渠道分别通过研发效应、中间品投入效应和市场规模效应得以实现。(3)异质性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对非国有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与外资技术差距较小企业的出口质量提升作用更为突出。文章为外资利用与企业出口质量关系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微观证据和理论依据,能够为当前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下引资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吸收能力视角,从产业以及产业内部不同类型企业两个层面研究了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FDI对我国整体汽车产业具有显著技术溢出效应,但对内资汽车企业的挤出效应超过了溢出效应;外资汽车企业主要通过人员流动渠道对内资汽车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内外资汽车企业技术差距的扩大不利于FDI技术溢出,内资汽车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有助于FDI技术溢出,而研发投入对FDI技术溢出作用不明显。研究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应当走开放创新之路,在引进FDI同时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7.
FDI行业内技术溢出的双重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外资进入对内资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率的影响细分为"市场竞争"和"技术溢出"双重效应,在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内外资行业技术差距和技术进步率的基础上,使用1999~2006年中国31个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市场竞争效应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有先激励后阻碍的作用,而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技术溢出效应因各行业内外资技术差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市场换技术"政策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吸收能力理论补充了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吸收环节,构建了一个技术溢出和吸收能力内生化技术进步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IV)证实了技术溢出和吸收能力对我国省际技术进步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进一步分析指出,人力资本对FDI渠道溢出的技术吸收效应比对进口渠道显著,而R&D存量对进口渠道溢出的技术吸收效应比对FDI渠道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吸收能力理论补充了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吸收环节,构建了一个技术溢出和吸收能力内生化技术进步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IV)证实了技术溢出和吸收能力对我国省际技术进步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进一步分析指出,人力资本对FDI渠道溢出的技术吸收效应比对进口渠道显著,而R&D存量对进口渠道溢出的技术吸收效应比对FDI渠道显著。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R&D溢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国际R&D溢出的两个重要渠道,而知识产权保护是影响国际贸易和FDI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运用中国1985~2008年的经济数据实证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国际R&D溢出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分析结论显示:(1)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R&D溢出渠道均能显著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R&D溢出渠道是中国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2)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效应不利于中国的技术进步;(3)知识产权保护与国内研发的协同效应显著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与进口贸易和FDI溢出渠道的协同效应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