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开发的金融战略:区域货币资金失衡的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区域货币资失衡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区域货币资金失衡从金融层面考察有以下原因:全社会统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管制度使得东部地区享受“优惠”利率;商业银行布局的区域差异;区域金融监管的差异;上市 证券交易所分布的差异。西部大开发镉中国特色的支持,高速区域货币失衡的金融政策有:差别存款准备金2政策;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优化区域金融组织体系;促进西部资本市场发展;发展区域投资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税收优惠政策是我国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为例,以实证分析的方法,详细阐述了税收优惠实施五年来的政策绩效,以及影响政策绩效的其他政策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实施之后,西部地区的税收负担较过去确实相对下降了,这与理论上对政策效果的预期完全吻合,但东、西部的经济增长率仍然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同时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还在继续扩大。此外,出口退税与涉外税收优惠等其他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我国区域税收优惠的政策绩效。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但这些作用和效应在西部贫困地区表现不太明显,本拟通过对地处贫困山区的巴中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效应分析,建议国家调整相关政策,采取措施,努力发挥西部大开发在贫困地区的积极效应,促进西部经济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国家应采取必要的政策,搞多种投资方式 ,引导资金西移,开发西部资源,在资金分配上应发挥资金的积聚效应,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并在此差异的基础上,建立西部地区FDI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得出西部地区国内投资与FDI不存在挤出效应,也不存在最低人力资本存量限制等结论,为加入WTO后,我国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10年来税收政策分析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西部大开发10年来的税收政策经验,分析其政策效应、存在问题及未来走向,正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下一个10年或更长时间,应与时俱进实行有增有减的改革举措,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特殊税收政策,凸现西部地区的政策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显示,在投资周期波动中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在投资周期的起步和顶峰阶段,东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顺周期效应,而西部地区投资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具有独立变化的特征。在投资周期的回落阶段,东部地区财政政策冲击转为正效应,西部地区财政政策冲击由正效应转为负效应,东、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冲击均变为负效应。从长期来看,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冲击为负效应,财政政策冲击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西部民族地区的家庭微观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农户家庭的投资与消费现状,并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投资与农户收入的关系,结果发现:人均资本对农户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投资的增收效应持续期为3年,增加1元投资的累积增收效应为0.36元.最后据此提出了引导农户合理投资与消费、促进收入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唐东波 《金融研究》2015,422(8):31-45
本文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阐释了基础设施投资如何影响私人投资,实证结果发现:从全国平均意义上来看,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并未出现供给过度或低效使用,基础设施投资对于私人投资具有较强的挤入效应,并且市场环境的改善和开放水平的提升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正向作用。倘若市场环境和开放程度足够低,基础设施投资的挤入效应几乎可以忽略。分地区来看,东部的基础设施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依然大于中部和西部。特别是对于西部地区,如果市场环境和开放水平过低,基础设施投资甚至会挤出私人投资。总体而言,市场环境和开放水平对于基础设施投资边际效应的正向影响从东到西,依次递增。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我们提出了有关改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区房价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为有效调控房价,除了国家实施统一的政策外,因地施策也是重要的调控措施。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将房价影响因素分为四大类,即需求、供给、成本、收入,并引入投机、市场预期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回归模型来分析六大因素对房价的影响,衡量地方监管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限贷政策对一、二线城市房价具有抑制效果;限购政策能有效调控一、二、三线城市住宅价格,且具有时滞效应;限价政策仅对二线城市有效,对一、三线城市调控效果不显著。研究还发现:从东、中、西部城市看,限贷政策对东部具有延迟效应,需要两期的传导时间;限购政策能抑制东、中、西部房价的上涨;限价政策对中部的调控在第四期才产生效果,东、西部的限价政策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农业投资最红火的一年,从年初的肉鸭养殖企业塞飞亚获风险投资到轰动一时的外资进入养猪业,再到年底的农业高科技企业新疆康地获资6588万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农业投资金额已超过3.5亿美元。仔细分析农业投资在2008年受青睐的原因,不难发现原因有三点。第一,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支农、惠农、扶农政策使得风险投资看到了农业发展的黄金投资期。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陷入长期停滞,负利率政策成为日本政府刺激经济的常规操作手段,由此引发的收入分配效应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理论分析了负利率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渠道,并基于日本2016—2020年的月度数据,构建FAVAR模型实证检验日本负利率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结果表明,日本负利率政策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储蓄渠道,通过影响投资和消费结构,不断拉大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差距;二是资产价值渠道,通过财富再分配,加剧财产性收入分配失衡。然而,日本负利率政策通过收入构成渠道和就业渠道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缓解效果微弱,无法有效改善日本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状。因此,对于负利率环境,我国应密切关注对日本和西方国家负利率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负利率政策一旦逆转可能带来的外溢冲击,把控好我国利率政策的调整力度,避免对共同富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据了解,2012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要求地方予以配套,并明确了中央和地方资金配套比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1:1.5、1:1、1:0.5。从具体项目布局上来看,今年55亿元专项资金将重点支持3类村庄:一是按照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纳入减排范畴的村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效应和总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外商直接投资最近十年的直接就业效应略高于之前十年,但由于其就业挤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对我国总就业存在负面影响;长期内存在正面影响,但效应并不像预期那么明显;而国内居民储蓄构成中国就业量变动的主要原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阻碍外商直接投资创造就业效应的因素,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部货币供给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群 《西南金融》2003,(6):25-28
本从货币供给的角度研究了我国西部资金短缺的原因以及我国西部金融政策的效率,指出要解决西部资金短缺问题,必须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经济的投资力度,调整国家现行的金融政策,改善货币供给渠道,建立资金由东向西的“回流”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住房保障从投资学的角度来说,是政府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让中低收入阶层尤其是生活特别困难的居民的住房权利予以保障的。在住房保障性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保障性住房投资不可避免的会对商品房投资的规模、结构存在一定的影响。且由于保障性住房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根据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观点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本文着眼于我国住宅市场,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住宅市场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也就是保障性住房对商品房投资的挤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融资及融资效率问题。目前,西部开发的融资现状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较弱且效率低下。产生这种现象既有主观和客观原因,也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为有效解决西部融资及其效率问题,作者从融资角度建议构建高效的西部融资体系,包括:构建西部有效的具有市场引导作用的政府资本融资体系;全方位的间接融资的货币市场融资政策体系;灵活多样的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制度灵活且投资回报率高的民间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强有力的国外资本市场融资体系。通过构建高效的资本融资体系,支持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今年西部大开发迎来了第十个年头。十年来,依托金融业的大力扶持,西部地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年来,出于金融业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今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再次召开会议,对未来十年如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新举措,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新十年”发展的重新部署,  相似文献   

19.
深化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10年来我国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主要特征、政策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国家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调整,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务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区域规划批复情况,提出了保持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实现税收优惠政策多样化、税收优惠点面结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薛伟宝 《新疆金融》2008,(11):49-50
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推出的支农再贷款具有双层政策效应:其表层政策效应为扶持农村信用社信贷经营,支持农村金融;其深层政策效应为支持“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该项政策运作10年来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其双层政策效应也发生了变化:其表层政策效应已经弱化,而深层政策效应仍处于强势之中。因此建议对支农再贷款的有关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淡化表层政策效应,强化深层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