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文凭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筛选作用,成为一种“过滤分拣器”,是劳动力市场招聘的关键.文凭质量是大学教育的第一生命线,提高大学文凭质量,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促进大学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途.  相似文献   

2.
贺尊 《经济问题》2012,(10):25-28
对高等教育文凭信号的成本与收益进行了系统分析,界定了高等教育文凭信号的发送成本与收益的内涵,并利用货币计量法对高等教育文凭信号的收益率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3.
吴雪  郑辉昌 《经济师》2004,(4):100-101
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占我国全部劳动者的比例非常低 ,但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却有越来越难的趋势。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与在人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搜寻成本与信号示意成本过高有关。文章以简单的工作搜寻模型与非文凭因素作为了信号的信号示意模型为基础 ,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的行为 ,并提出了降低搜寻成本与信号示意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市场均衡就业区间及其对社会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微观调节成本入手,证明由于存在这种特殊的经济运行费用,因而传统分析中宏观层面上市场就业均衡点的两侧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社会就业一旦进入该区间,市场机制便不能可再对其作出调节。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均衡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失衡,市场机制对之无能力力,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亦无法对其发生作用。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存在对社会就业有站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它使社会就业对供求总量波动的反应呈现出一定“粘性”,使市场机制对社会就业的调节空间减小;使政府调控社会就业的重点二元化;使个体经济在缓解就业失衡压力,扩大社会就业方面占有了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已经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利用教育经济学中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样一个热点的社会问题,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现实的二元划分以及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社会均衡就业量并不只是一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区间。该区间具有较为复杂的性质与结构,其内部一般还存在两种特殊的、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就业失衡--区间内就业不足和区间内过量就业。从理论上阐明“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形成机理,并对其内部特殊的就业失衡进行必要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就业规律的认识,同时,对在总量波动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就业管理、实现充分就业,也将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2006年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达到14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失业问题日趋严峻,在传统就业方式难以吸纳过剩劳动力供给时,灵活就业成为解决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灵活就业机制尚未形成,灵活就业者游离于制度保护之外,灵活就业机制的建立亟需理论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同时也给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带来一系列影响。在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的同时,我国在新世纪之初也正式步入老龄化的行列。老龄人口的增加无疑会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等就业问题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难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毕业生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一方面加剧了这里的就业竞争,造成了这里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层和经济落后地区引进人才的难度,抑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基层就业制度,为大学生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工作收益均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就业弹性的影响因素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解释了我国就业弹性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有效促进我国就业弹性增加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改革已经搞了20多年,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进行量化测度,则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此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召开学术讨论会,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测度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略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与我国就业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做了具体描述,提出了扩大就业的政策主张,对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现有的发展经济学以西方经济发展经验为基础,所提出的理论有失偏颇。正确评析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吸收其合理成分,对制定我国就业战略,指导实践颇为有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悖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一般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中国经济20余年持续高速增长,1978年~200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应该说,中国不会有失业问题。但从下表和图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即就业增长弹性出现下降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4.
阎敏  黄红军 《经济经纬》2005,(5):142-144
投机在股市中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把双刃剑,在我们乐此不疲地对它追捧之时,同时又被它深深地刺伤。投机的不可或缺性,又对中国“新兴 转轨”的证券市场充满危害。同时,对中国股市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解析中国旅游商品的市场失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国新 《经济经纬》2005,(2):124-126
中国旅游商品的疲敝,其实质是市场失灵。通观供给、需求、价格等范畴,旅游商品的市场失灵大致表现在:旅游资源性形成的公共物品、产权关联引起的外部经济、附加价值不确定带来的信息不充分、不可移动性造成的自然垄断、差异化产生的不完全竞争、旅游行为生成的心理效用、不可抗力潜伏着的投资风险共7个方面。市场失灵使中国旅游商品市场急待科学有效地规制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也是政府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并且经济增长能够带动就业的增长,只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分析1978-2012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具体依存关系,得到相关结论并提出进一步促进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贸易深化的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就业问题所依赖的经济高速增长,不能单纯依赖国内的消费与投资,而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贸易深化对经济增长进而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应大力推进贸易深化的发展,通过贸易深化来增加就业总量。  相似文献   

18.
本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从帕累托最优以及帕累托改进的视角观察中国经济改革。在分析的过程中,将经典帕螺托最优的条件加以改进,首先放宽“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阐述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是生产的帕累托改进,继而放宽“个人效用量独立”的条件,认为“西部大开发”即是交换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周期对股市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洪海 《经济经纬》2004,(6):132-133
证券市场从2004年4月7日见顶,开始了一轮投资者起初普遍认为是技术性的调整。如果是短期的技术性调整,那么其潜在的假定应该是从2003年第4个季度股市系统性上涨的牛市并没有结束,可事实表明,自市场下跌以来,那些希望股市表现出像样反弹的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现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怀疑到这恐怕是新的一轮股市周期的开始,虽然股票市场的运行与基本经济因素之间从来没有表现出简单一致的吻合关系,但是对于股票市场的理解,也难以摆脱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