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巨大的整体规模,产业体系完备并呈现出现代工业特征,产业结构向工业化中期发展,并且参与了世界产业分工。与此同时,全球制造业呈现出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特征。这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从选择性进入吸收外资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东莞市以制造业著称,行业门类繁多,生产加工能力强,产业配套完善,与国际市场和产业转移衔接紧密,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在新时期,东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推进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的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培育一批名产业,建设一批名园区,发展一批名企业,培养一批名企业家,创建一批名产品,扶持一批特色产业名镇。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发展需要承接国内外制造业转移。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在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的重点产业;外商投资对制造业各产业发展影响差异显著,西部地区要根据各地特点重点承接国内外转移活跃的产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工贸易产业链延伸及其对国内增值率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际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促进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低端产业加速对外转移,我国具有承接这些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具备一定基础的制造业等,这些都促使国际产业链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形式不断向我国延伸,从而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球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资本流动速度明显加快,我rK越来越成为国际资本流入和制造业转移的中心,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地区,成为承接国际产业分工转移的重要基地和国际性的制造业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导航器,也是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的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母机,是经济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之一.研究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标(RCA)、贸易专业化指数(TSC)三个指标出发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国际产业转移价值的基础上,本文依据Koopman等对于出口产品的价值分割框架构建了测度国际产业转移的指标,并依此测算了22个国家(地区)的产业净转移比重和相对转移比重,结果表明:直到2011年,绝大多数国家(地区)各产业不存在绝对的产业转出现象,关于一国(地区)产业"空心化"的判断夸大了国际分工的产业转移效应;OECD国家(地区)的劳动及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存在向非OECD国家(地区)转移的趋势,服务业转移趋势不明朗;制造业的国际产业转移比服务业更灵活、发展更快,国际产业转移与承接比服务业更早。虽然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需要更加成熟的条件,但根据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看,价值的国际转移最终会形成产业的国际转移,而且这种分工细化带来的产业转移对于中国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以及竞争力提升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逐步形成,虽然制造业国际转移仍然是产业布局调整的重心,但是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趋势也逐渐明显。像制造业国际转移一样,服务业国际转移,必将成为当代和今后国际经济演进的长期趋势。本文首先总结了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现状,然后深入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应该对我国参与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美国出现了全球所独有的巨额贸易逆差,并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分析其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当今全球贸易的新特点,重点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商品贸易的变化,指出美国信息产业等诸多产业已经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这种全球性的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引致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是其巨额贸易逆差形成和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翔宇 《现代商业》2012,(2):164-165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先进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程度体现了综合国力,也决定了一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的地位。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大而不强,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文章从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提出提高产业丰厚度是推动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关键以及提高产业丰厚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向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加工业,加工贸易增势迅猛,软件等新兴国际项目外包业务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成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国。从国际经济的发展取向看,国际产业转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分工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本文从评析国际分工、产业价值链及国际产业转移的研究成果入手,回顾和评述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国际分工下产业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交集的研究成果;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国际分工新格局,探讨了国际分工下产业价值链的特征,提出世界制造业的战略性重组致使制造业中心呈现多层次化、多极化的趋势,即产业价值链向新兴市场转移步伐加快,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价值链重新布局,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复苏等;本文还总结了产业价值链提升路径和中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承接产业转移和次发达地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一、承接产业转移是次发达地区发展的契机产业在地区之间转移是一国工业化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而且主要出现于加工制造业行业内。加工制造业行业的企业之所以会内移,甚至于跨国转移,除了某些与行政效率有关的原因以外,主要考虑的是成本增长问题。资源开发性企业也有转移问题,这主要因为资源枯竭或深层采掘困难(如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生产任务化纵向深入的背景下,比较优势理论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后的政策效果和影响解释力不足。再工业化促使美国经济快速复苏,保持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理论的新应用。基于波特钻石模型,采用中国制造业产业层面数据,结合基于附加值的RCA指标,将外资和中美进出口作为外在机遇,以跨时面板数据检验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实施前后中国不同层级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结果显示,美国再工业化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外在冲击的影响呈明显的产业特征。政府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FDI质量,扩大从美国进口高技术中间品都是减少美国再工业化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代工制造业发展陷入困境,向东南亚国家进行产业转移是可行途径之一。阐述我国代工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的现状,发现存在跨国公司从中国转向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制造业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两种类型,并研析了中国代工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中国国内要素价格上涨后低成本优势减弱、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崛起、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三个方面,并提出了中国代工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后采取GVC和NVC双向嵌入结合的路径或模式。  相似文献   

16.
赵峰 《财贸经济》2007,(11):123-126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江苏城市群新型工业化和接受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有效方式.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地区竞争优势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提高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配套体系建设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府行为的有为创新是凸显江苏城市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和最佳实践.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构建是微观基础建设和制度创新安排的互动过程.推进区域科技经济一体化,是江苏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的总体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7.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各国推动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有着自己的特征:制造业是主体行业;服务业成为新热点;跨国公司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流向不平衡。近年来,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应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资和发展跨国经营等方式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与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崔日明 《江苏商论》2011,(2):147-149
后危机时代,美国由"去工业化"向"再工业化"的现实回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美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转变表明:以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的实体产业才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虚拟经济的发展应该内生和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将在产品贸易、技术转让和产业转移等方面对我国产生潜在冲击和影...  相似文献   

19.
罗天昊 《光彩》2011,(12):8-8
升级制造业,较之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更适合中国未来战略中国的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制造业在所有产业中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若缺少制造业攻坚的耐心,欲实现跨越式发展,则不仅第三产业难以后来居上,"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亦将失去,最后沦落到夹心饼干式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制造业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三角洲现有的制造业是建立在区位、政策和要素投入等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在面临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的同时,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珠三角”制造业也面临着挑战。为了顺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珠三角”制造业必须在保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