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的隐性失业问题给中国经济面带来了诸多考验:农民收入下降导致内需启动困难,"三农问题"加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受阻.在短期内我国低端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很难重新繁荣,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来解决农民工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与粮食经济观的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红  王广金 《农业经济》2004,(12):16-17
一、"谷贱伤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症结 "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只是存在的表面问题,而"农村真穷"源于"农民真穷","农民真苦"即就是"农民真穷"的重复,"农业真危险"归根结底还是"农民真穷"并且继续地相对贫穷下去。所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真穷"。"农民真穷"是因为"谷贱伤农","卖粮难"迫使农民开始思考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城区扩展,"城中村"已融入都市迅猛发展的大潮中,成为富庶繁华的城中"骄子".但是,在繁华的背后,"城中村"也存在一些与城市文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出现的土地征占补偿,村改居和"城中村"改建过程中侵占集体资产以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补贴资金不到位等.通过近期对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区几个"城中村"进行的调查,尤其通过对其财务收支、经济责任以及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等情况的调查,发现这些问题最终都要反映到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上.因此,"城中村"财务管理问题,便成为一个主要问题.本文拟对"城中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中,"三农"问题最复杂.复杂的原因在于矛盾的多重性和累积性,可以说是盘根错节,它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既是一个生产力问题,又是一个生产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发展不足的问题,又是一个发展结果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三农"问题不是几项政策、几条措施或者几个经济战役就能够解决的,也不是农村、农业、农民本身就能解决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它需要各个方面协同配合,各种措施,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措施同时作用.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构建"五大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现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二元经济结构实现的前提条件和我国现行的政策入手指出我国不能自动的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同时指出由于我国不能自动实现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造成了我国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生产率低下.最后给出解决我国现存的三农问题的一些财政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孙皆 《农业经济》2013,(1):21-23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仍旧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关注的问题,农村经济直接影响到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最终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新形势下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其涉及之广泛、内涵之丰富、情况之复杂、变化之快速,是其他诸多领域无法比拟的。近几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波谲云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事关党的"两个百年"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三农问题",尤其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  相似文献   

8.
<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正在制订第十二个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标志着我国将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棉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棉花产业面临着什么样的市场形势,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如何把棉花产业大国建设为棉花产业强国?这是个亟需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就有关的几个问题做些初步的探讨,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本刊自今年第1期开始,新设专栏"往事追忆".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见闻回顾五十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历史,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广大干部实践"三个代表"、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本栏目欢迎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干部、做农村工作的老领导、熟悉农村工作的老专家、老记者惠赐稿件.本期刊发的<万里与"大包干">,摘自原国务院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吴象同志的专著<中国农村改革实录>.这是一份有着亲身经历的资深改革专家的历史记录,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近年来,随着农副产品价格的普遍下降,农民负担日益加重,中国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困境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庞大的农业人口与有限的农业资源的尖锐矛盾,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就转移剩余劳动力提出了"就地转移"是基础,"异地转移"是关键的正确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世纪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的问题是什么   中国至今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对比例的农民国家。 100年来的 3次国内战争被称为 3次以农民革命为主体的“土地革命战争”:解放后的新民主主义从满足农民要求的土改起 ;社会主义改造从组织农民的合作化起 ;近 20年的改革又从农民自发改革的大包干开始……。无论什么外来思想、内生理论 ,都不得不在能否解释农村、农民和农业这“三农问题”上受检验。本世纪初以来的中国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民国家追求工业化的发展问题”。   二、两个基本命题   从农村发展的要求看 ,中国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才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三农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之中的;农民的破产、农业的凋敝、农村的衰落是市场经济在中国展开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国情和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消灭小农经济的道路选择并没有最优解,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只能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策应"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以"大丰仓"品牌为引领,深化农业农村领域开放合作,赋能大丰农业农村"大丰收".全区现有"丰收大地""恒喜"两个农业类中国驰名商标,创成绿色食品91个、有机食品2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3个,建有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1个、省级基地9个."恒北早酥梨"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裕华大蒜"为盐城首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大丰大米"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第五届全国优质大米争霸赛"科技含量奖","宝龙龙虾"被认定为"中欧10+10"地理标志互认产品,"恒喜菜籽油"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恒喜食用油""恒北早酥梨""东沙紫菜"入选《2020江苏省农产品品牌目录》,品牌数量全省领先.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充分运用林业二类调查成果,较好地解决了在规划编制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圆满完成了<淮安市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林业部分)编制任务,并通过论证.现就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应用二类调查成果,如何加快林业发展谈谈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5.
自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就目前而言,我国仍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仍是现阶段影响我国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村经济面临的问题做初步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邓聿文 《绿色财会》2000,(12):41-4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共制定了5个五年计划.回顾以往,"六五"解决了农业问题;"七五"解决了开放问题,成功推行了沿海发展战略;"八五"解决了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九五"试图开始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那么,"十五"如何规划中国?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力领域中的基本三要素是土地、劳动力和资金.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三要素流出农村的现象,这也是三农问题从此变得严重的内因.然而,三要素流出的趋势客观上又是市场使然,因此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时,一般意义上地强调市场手段就会出现市场失灵.越是加强农村的法治建设、教育建设和医疗建设等,就意味着越需要有更高的开支.我曾在化解生产过剩的政策讨论中提出: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市是"资本池",农村是"劳动力池".这两个"蓄水池"的结构概念有利于中国经济"软着陆".在中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上,如何建好农村劳动力这个"蓄水池",城镇化投资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罗锦镇位于广西桂林市永福县东部,辖14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自2001年以来,先后在星草村马鞍桥屯、高崇村高等新村屯、崇山村崇山头屯、下村村白童岩屯开展试点,选优配强理事会队伍,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生态。2019年底,"党建+乡村振兴理事会"基层民主协商治理模式已在全镇14个村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既是中国梦、又是农民梦。当今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中,农民个体经营和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土地,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虽然国家层面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和困扰着土地流转的进程,如在流转过程中各方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市场信息不通彻,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使得土地承包流转出现许多问题,另外由于传统思想中土地是生产生活的根本,还有农民本身知识水平低的问题对流转产生主客观方面的障碍。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则有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三农问题"中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问题。文章在分析当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剖析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关系的分析,提出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为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