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认为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的救市行为不仅决定当时的经济方向,而且决定未来的经济方向。1987年后和1998-2001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的救市行为是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政府是市场经济的监督管理者,金融危机爆发时,人们希望政府救市,但是政府的救市往往不符合实际,形成救市困境。政府应该做的是规范金融市场,加强监管,而不是救市。如果政府总是不断打破市场经济规律,就需要修改制度规则。在政府打破规则给予市场参与者以利好的时候,往往预示着另一场危机的到来,投资者更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2.
3.
反思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国有化救市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国有化史上多见,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金融危机之际西方国家通过政府大规模注资干预市场是国家在关键时刻发挥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两房"半私有半国有的双重性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恶"于一身,美国政府接管"两房"情非得已,只是为避免金融市场过度动荡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只是为了拯救危机的临时措施。在后危机时代,还是要回归市场,政府也要回归本来的位置,不大可能出现长期的、制度性的国有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对世纪经济危机实施有效的救治之后,危机发生后由政府实施救市,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各国政府在危机面前所采用的手段是各不相同的,本文主要以美国、欧盟为研究对象,围绕政府救市的财政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6.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的救市行为作为一种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它本身给市场传达了很多信号,会给市场带来一系列的反应,关系到经济今后发展的导向,因此,对政府在经济中所应当扮演何种角色进行讨论显得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危机挑战政府——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措施批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8年以来,持续1年多的美国次债危机进一步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在危机中借鉴历史经验与创新并举,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救市行动。时至今日,政府救市规模和直接介入的程度还在不断加大,金融危机仍在继续,经济衰退还在蔓延,各国政府也还在救市和刺激经济的政策中艰难抉择。我们认为,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政府的决策充满了矛盾和失误。由于准备不足,政府在仓促应战中出现决策瑕疵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对危机的性质和规模都严重低估,缺乏全局和宏观的视野,对救市措施缺乏整体的框架和指导,这不仅对救市的效果产生影响,也为未来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8.
9.
金融监管包括金融监督与管理,其最为对金融运行进行管理控制的一种行政行为,对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是衡量与评价金融监管效率的重要因素。降低金融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必须从树立金融监管成本收益效率理念、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方式等几个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以来,持续1年多的美国次债危机进一步演化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在危机中借鉴历史经验与创新并举,展开了规模庞大的救市行动。时至今日,政府救市规模和直接介入的程度还在不断加大,金融危机仍在继续,经济衰退还在蔓延,各国政府也还在救市和刺激经济的政策中艰难抉择。我们认为,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政府的决策充满了矛盾和失误。由于准备不足,政府在仓促应战中出现决策瑕疵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对危机的性质和规模都严重低估,缺乏全局和宏观的视野,对救市措施缺乏整体的框架和指导,这不仅对救市的效果产生影响,也为未来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11.
12.
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本课题组对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进行调研,发现85%中小微企业现金流不足支持3个月;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的救助政策反应迅速、积极,但惠及效率有待提高;企业现金流救助需要发挥政府平台和产业链群形成的产业平台的作用,助推金融精准纾困中小微企业。建议政府部门短期积极利用两大平台资源,优化中央、地方政府专项纾困基金和支持性贷款、金融扶持资金和优惠贷款的管理模式;中期建立专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基金和就业援助计划,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西方金融危机的深层透视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当前西方经济走向萧条的真正原因不是政策失误、监管疏忽和金融投机,不是次贷危机引起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起经济危机。社会化的产品及其所包含的剩余价值为资本家个人所占有,决定了生产与消费脱节的可能和必然,决定了投资不足和投资需求由热到冷,触发生产过剩并引起经济危机。现代金融资本通过对利润的有力掠夺,进一步破坏消费市场,通过诱导过量生产、制造虚假繁荣,引领经济循环。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方式、合理的微观企业制度基础和科学的金融体制才能避免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停滞衰退。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危机:金融泡沫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危机爆发越显频繁。然而,通过对银行业危机内部形成机理分析可以发现,银行业危机的爆发其实是伴随着金融泡沫的形成与破灭这一过程的。在金融泡沫的形成过程中,银行往往会给一些高风险行业发放贷款,从而增加银行经营风险;而在金融泡沫破灭之后,这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从而使银行业危机最终爆发。因此,我国应尽快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完善银行微观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文杰 《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6):45-56
2007年金融危机起源于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金融层面的原因在于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美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不力、缺失。从经济层面分析,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干预经济,美国模式的技术缺陷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文杰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3,(5):8-17
2007年金融危机发生在金融、经济、制度高度发达的中心国家,是由世界经济体系的薄弱环节断裂导致的,是对制度模式、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种调整.金融层面的原因在于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美国金融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金融监管不力、缺失.从经济层面分析,美国国内经济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制度层面的原因主要包括过度干预经济,美国模式的技术缺陷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金融危机形成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发现这些模型有两个重要的缺陷:即脱离了危机前宏观经济恶化的实际,同时把政府在经济恶化后的经济政策外生于模型之外,从而导致了危机理论只能解释危机而无法形成正确的预测。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是市场缺陷在宏观经济恶化条件下的放大,是不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现代金融条件下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增加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频次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金融产品是金融业的细胞,细胞层次发生病变犹如人罹患癌症,必定会危及整体。本文研究了次级抵押贷款、基于次贷的金融创新衍生产品链条,透视了金融产品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的原理,提出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缺乏对金融创新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健全而透明的政府预算是公共财政受托责任得以良好实现的重要途径。在西方国家的政府预算与政府会计中出现的权责发生制改革正好适应了公共财政受托责任对信息透明和绩效评价的要求,是公共财政受托责任背景下我国政府预算改革中可以借鉴的有益经验。但由于技术、人员素质、制度环境的制约,我国现阶段尚不具备一步到位的改革条件,因此,可以在预算编制中渐进地引入权责发生制,先在财政支出预算的部分项目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轮金融危机被冠以衍生品泛滥之名,使得国内对发不发展和如何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产生纷争。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本次危机是系统性危机,金融衍生品是其复杂传导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不应担当危机爆发的主要责任。通过中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比较,发现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差距逐渐缩小的中美债券市场规模、中美经济总量规模相比,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深化基础市场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结构,并建议商业银行培育自身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