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银行不良资产的依法清收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诉讼清收作为银行不良资产清收的主要手段,依法公开处置抵押物作为实现债权的主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阻力.通过理顺银行不良资产清收过程中的各方关系是清收工作中所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佳妮 《经济师》2014,(1):214-214,218
文章具体分析探讨了银行清收不良资产的13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曾小江 《经济师》2005,(7):28-29
不良资产清收一直是困扰着国有商业银行正常、健康经营的绊脚石,虽然自1999年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其部分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分别剥离给了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但是现存的不良资产余额仍占全部不良资产余额的50%以上。致使全国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四大公司、四大银行。从六年来的清收情况看,喜忧参半,喜的是清收工作有突破,有成效;忧的是不良资产收回率低,降比进展缓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文章主要从不良资产市场现状对清收的影响进行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敏 《经济师》2005,(6):85-85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包袱越背越沉,不仅阻碍了信用社的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更危及信用社的生存。为了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信用社主管部门明确提出不良资产分账经营的意见。具体在各基层信用社的上级主管部门农村信用联社成立不良资产管理部,负责各基层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管理、清收和经营。其基本内容是:新老划开、分账管理;集中处置、专班清收;分别考核、降旧控新。  相似文献   

5.
先雨 《经济师》2001,(6):161-162
不良资产潜伏着很大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资产有转变为损失的风险,如果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占比过高,发生总付问题,就有可能引发金融风波,如广东国投,中农信,海发银行的关闭,均是与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有关,由于历史的原因,专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占15%以上,而有些信托要的不良资产高达50%以上,这些不良资产不及时有效地处理,不仅可能出现资产风险,甚至有可能产生金融风波,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做好不良资产的清收工作,盘活资金存量就成为金融机构提高资产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根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绝大部分属不良贷款的现状,本文就如何做好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真正起到化解风险的作用发表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数额庞大的不良资产,是引发金融风险的潜在威胁。目前,我国通过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债权转股权等方式,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但是,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资产证券化,因技术难度大、环境要求商。缺乏实践经验,目前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资产证券化在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资产证券化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具体思路,并对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的环境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肖永江  杨波 《经济师》2003,(3):216-217
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不可能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样 ,,由政府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来对其进行清收 ,它必须依靠自身来化解不良资产。因此 ,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在不良资产发生前进行有效、合理、科学地防范 ,才能使股份制商业银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文章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历史包袱沉重,清收不良资产手段的贫乏,外部体制与法制环境的制约,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不当,将会产生很大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仇青芳 《经济师》2001,(12):247-247
一、隐性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一是在清收中形成的。不良贷款清收是指不良贷款本息以货币资金净收回。但随着不良贷款的逐年清收和剥离 ,剩下的都是十分难啃的硬骨头。每清收一笔都需付出超常的努力。因此少数行在出现某笔贷款只能收回一部分时 ,首先是收本 ,有的在清收中还不自觉地放宽了还本挂息的条件 ,使利息收回几乎无望。加之上级行的考核也是侧重本金的净压。因此出现了收一块、丢一块的现象。二是在盘活中形成的。今年以来 ,上级行对不良资产清收盘活的考核越来越严 ,与个人收入挂钩比例也越来越大。但不良资产却是越收越难 ,加之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林云 《经济师》2014,(5):151-152
目前甲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处置方式的有效性不足;二是处置方式的创新性不够;三是处置的内在合力不强;四是处置的外部资源利用率不高等。文章从甲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实践入手,梳理甲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处置模式的实践,探讨甲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甲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土文 《经济师》2004,(10):279-279
加强农村信用社资产保全机构建设 ,效仿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交由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做法 ,对不良贷款进行内部剥离专管十分必要 ,这样有利于减轻基层社压力 ,降低清收成本 ,有效避免单个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不力的难题 ,有助于锁住新的风险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已同美国就加入世贸问题达成一致协议,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已成为必然。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银行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保住已有的市场份额,我国银行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克服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提高市场竞争力。在这当中,如何活化银行资产成为关键中之关键。 一、我国银行在资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良资产比重过高。据统计,在我国规模巨大的银行资产中,不良资产的比重竟高达40%。这些巨额不良资产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而且严重侵蚀了…  相似文献   

13.
无论何种原因形成的银行不良资产,都表现出共同的特征,即银行货币资金连续性运动的中断,而要使中断的货币资金连接起来,必须借助于债务人以物抵债或资产重组等实物资金运动方式。而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中,恰恰缺乏能连接借款人与贷款人、货币资金与实物资金运动的环节,故使银行风险资产无法及时转售和处理,长期滞留于银行账户之中,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一条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途径,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一向被视为埋在国内金融体系里的定时炸弹。国家为此成立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专门接收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希望通过AMC与银行的相互协作,形成一个健全的国有银行运作机制,保全银行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但在实际的不良资产处置中,由我国行政主导下产生的AMC与银行的相互协作不尽如人意,亟待加强。本文通过对银行与AMC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协作现状、各自优势以及协作必要性的分析,力求寻找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并据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杜国辉 《经济论坛》1999,(23):21-22
切实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是解决长期积累起来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为此,国家成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一般可采取出售、置换、债转股、证券化等方式将不良资产变现。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专家们提出了多种设想,其中将不良资产证券化被多数专家视为一种较可行的方案。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不良资产证券化为银行系统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但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系统不良资产的特殊性,对其进行证券化的成本和风险过高,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甘伟斌 《时代经贸》2007,(8Z):189-190
本文对造成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信贷法律体系,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控制贷款风险集中度,规范银行信息披露,监管当局及时干预几个方面探讨了对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规制,希望能在银行业全面入世的背景下对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风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张延平 《经济师》2001,(4):122-123
文章通过对贷款风险的现状表现 (风险集中在转轨行业贷款、单户大额贷款、改制企业贷款、行政干预贷款、基础产业贷款和政策性贷款等六个方面 )及形成原因 (政策性因素、转制性因素、经营性因素和管理性因素等四个方面 )的深入分析 ,提出清收贷款的法律对策。主要包括 :采取措施依法对逾期贷款进行有效催收 ;切实落实贷款催收和不良资产清收的担保责任 ;维护债务人改制、债务重组中的金融债权 ;建立贷款催收和不良资产清收中的责任追究制。  相似文献   

18.
魏伟 《经济前沿》2004,(11):40-43
目前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如何快速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成为当今我国金融工作的重点。本文从不良资产处置的现状和银行处置不良资产面临的困难入手,论述了不良资产形成和处置过程中的政府、银行、中介机构,企业等所发挥的作用;银行是不良资产处置的主体和关键,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并为其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中介机构紧密配合为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帮助,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是不良资产化解的根本出路。同时,分别提出了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业的运行状况和发展前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德 《财经科学》2002,(2):20-26
中国银行业改革支持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银行业运作逐步法制化和规范化,推行了审慎会计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精简机构、剥离不良资产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银行业发展中存在产权制度不合理、资本充足率偏低和不良贷款比例高等问题,需要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资产比率和加强对银行业的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受到经济政策、法制环境以及自身经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因此,在借鉴国内外金融创新成果的情况下,结合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途径.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中国进出口银行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政策性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原因及处置方式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