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争取最小熵值、最大负墒值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方程,正是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方程。一个和谐社会,它必须首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数量维”。其次,建设和谐社会也应该注重”质量维”,也正是一个社会的“协调度”。再次.一个社会的和谐状态.应该“持续长”建设和谐社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不但是正相关的.在标准尺度的度量上甚至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政商放和谐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一时间,“和谐”成为一个充满温馨、具有亲和力的、被频频提及的关键词。“和谐社会”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种期盼,构建“和谐社会”则成为社会各方面工作的目标之一。“和谐社会”是国人的一种愿景和期盼,有着格外丰富的内涵。2005年元月,本刊邀请沧州市运河区区长田金昌先生,沧州市天然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春岭先生,—位学以致用的政府官员,—位很有建树的企业家,从社会和企业两个不同的层面共话“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10月8日至11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对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保证“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又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完成。 笔者分析认为,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是真正实现“公平正义”并最终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直接反映着一定时期公共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效应在于建立与时俱进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呼唤新的社会治理结构,政府职能转换意味着由社会的直接“管理者”逐步转向社会管理的“主导者”。同时,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就在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相似文献   

5.
陈跃 《杭州研究》2006,(4):22-23
“平安生活”、“和谐社会”,决不是无矛盾的生活、无差别的社会,更不是没有任何问题和冲突的社会生活。打造“平安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立足点是在矛盾冲突的社会生活中,找寻缓解矛盾、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营造平安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在众多社会矛盾中,关键是要调节好个人的自我心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协调好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和谐社会是利益公平分配的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统一的社会。从政治学角度,和谐社会是非零和博弈的社会,是对阶级斗争加以否定和超越的社会。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是“理想社会”的现代形式。本文试图从和谐社会的诸多理论推演中发掘出更多的内涵,将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特征呈现出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细致的工作立足点。  相似文献   

7.
王焕平 《魅力中国》2010,(17):46-47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字义上看,“和”字为象形字,最早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庄稼边奏乐看书;反映出历经战乱的人们对于社会稳定、悠闲自得的追求。“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既有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仰慕的“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也有以后“盛世”的和谐社会。当然,传统的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洽、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着诸多的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具有独特的时代意蕴,它历史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深刻挖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实现和谐社会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丽伟 《理论观察》2005,(4):169-170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家傅立叶。他认为在自然体系内存在和谐的秩序,社会也一定存在和谐。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残酷和不平等,构建工业与农业、家庭与教育、生产与消费的联合体。我国在“两会”上第一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  相似文献   

9.
余伟 《珠江经济》2005,(2):71-73
和谐社会主要诉求的是人与人之间和睦协调的关系,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内涵十分丰富。从“和谐”二字的含义看,“和”就是要宽容,所谓以和为贵;“谐”就是不同的意见要协商好,所谓和而不同。和谐社会的概念,自古有之,如孔子倡导的“大同”社会,老子设计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怡然社会,康有为提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都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幅和谐社会的美景。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集体经济》2005,(3):48-48,F003
晓鹰在3月17日《中国财经报》上撰文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建设的战略思想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响。然而,我们也听到了借“构建和谐社会”之名,行不和谐之实的杂音。杂音之一就是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错误地理解为建立健全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11.
和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所谓“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一个充满温馨、具有亲和力的词语。“和谐”这一颇具东方智慧的词语进入了中国执政党的重要文件。作为重要的执政理念。同时,“和谐”将对政府公共管理乃至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谐”乃是幸福之源。“和谐”有望成为2005年中国社会的流行词语。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在新世纪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被党和政府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并确立为重要的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政府转型”,核心是“公共财政”。政府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者,代表着社会普遍的公平与正义,能否在公共财政的安排方面做到和谐,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目前我国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存在“越位”和“缺位”的不合理现象,应当调整公共财政政策,使其真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系统理论可以应用到思想领域,用业探讨使人的内心和谐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个人应该通过修身使内心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政府,政府也要“修身”。政府应当坚持“无为而治”,以“无我”的心态,行“无为”之事,按照社会的客观规律,引导社会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浅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超”的关系,是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包客共生、结构合理、规范有序、运筹得当的社会。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杜会均衡论等多种理论支撑,又是对国外理论的突破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协调阶级,阶层关系、城乡关系,要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概念甫一提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共鸣。毫无疑问,“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了今年的关键词之一,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刊特意组织了这组章,希望能对广大读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崔宏宇 《中国经贸》2011,(24):135-135
政治文明是现代文明的核心标尺,和谐社会则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理想和目标。本文旨在从一个较新的角度,以和谐社会的意蕴为视点,通过对“和谐社会”各子系统的结构解析来探究“政治文明”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17.
孙志祥 《黑河学刊》2008,(6):138-13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现有的大量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为未来社会准备了“入口”。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人学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是对国家治理模式和对人的价值实现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8.
“科学”即科学发展,亦即科学发展观;“和谐”系和谐社会,也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是矛。矛者,利器也。喻意科学发展犹如一柄长矛,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冲锋陷阵”、“披荆斩棘”,对社会进步具有一种主动、锐意的推行乃至善终。这是因为“发展是硬道理”,更何况这个发展是一种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得党心民心。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惟有稳定才能发展经济,才能达到社会和谐。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狠抓“六个强化”,全面提升稳定工作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潘捷军 《浙江经济》2005,(13):30-32
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关注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压力,是关系“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十一五”时期和谐社会能否平稳运行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