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也开始兴起,出现了一定规模的以纯碎旅游活动为主的国内市场,即使是短短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也已经呈现腾飞之势,但老年旅游市场作为近几年来新成长的市场,一直被旅游界忽视。但伴随中国老龄化的即将到来,尤其是在一线大都市,老年人外出旅游的趋势一直保持上升。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辽宁省作为经济和旅游大省,必然也会出现巨大的老年旅游市场,但目前来看,辽宁省老年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那么应该怎样,如何开发老年人的旅游市场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拟给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旅游市场效率及其博弈分析--以旅行社产品为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田喜洲  王渤 《旅游学刊》2003,18(6):57-60
虽然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国际、国内旅游收入总量大,但是旅游企业的效益和整体市场效率却较低,旅游供需处在一种低水平的均衡点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本文以旅行社产品为例,从旅游市场低效率的原因入手,通过对旅游市场博弈及其均衡结果的分析,指出目前只有政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才是提高旅游市场效率的最佳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018年,是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改革开放经过了40年,中国旅游业也将随之进入一个新时代:中国旅游4.0.我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旅游4.0?我们必须从中国旅游发展的背景和历史阶段说起。一、中国旅游发展的背景(一)中共"十九大",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中共"十九大"把中国带进了新时代。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  相似文献   

4.
《旅游时代》2015,(1):6-7
到2014年11月,我国内地公民年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是1998年的1186倍。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它展现的是中国旅游的大发展。自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我国市场化意义上的出境旅游市场已经走过18个年头。1998年,内地出境旅游人数仅为843万人次;到2012年已达8318.27万人次,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国:  相似文献   

5.
据国家旅游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将达到3.6万亿元,相当于届时GDP的8%。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接待国。未来十几年,我国旅游业无疑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民营资本的介入,能否为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民营旅游企业能否从中找到"拓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会奖旅游(MICE)作为当前一种最为吸金的旅游产品形态,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继:观光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生态旅游、智慧旅游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范围内迅速兴起的又一旅游开发和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会奖旅游的兴起,有力地缓解了因我国传统旅游业发展速度减慢所带来的旅游业整体发展步伐变慢的问题,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我国多数城市在会奖旅游发展过程中均暴露出的产品质量、运作  相似文献   

7.
文明旅游与旅游文明:提升国际旅游竞争力的软实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即时互动、相互依赖的整体,"时空压缩"和"地球村"是人们对全球化现象最简洁、最形象的概括.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旅游市场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全球性市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何去何从?最根本的方向是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旅游形象定位词面面观及错误根源剖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通过对中国253个县级以上地区459个形象定位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存在五大错误:语言夸张,名实不符;定位雷同,没有特色;面面俱到,重心难找;庸俗平淡,令人厌烦;语言晦涩,表达不清.错误的根源在于:旅游形象定位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营销活动,屈从于企业追求利润的最终目标,根本目的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但是现在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很多来自于不同学科,受各自学科的影响,往往把它当做政治宣传、科学研究、社会公益、文艺创作活动,把为"名"、为"文"和为"问"当做旅游形象定位的根本目的,导致旅游企业目标与旅游形象定位目的、目标市场、细分市场、定位载体、定位原则的错位.  相似文献   

9.
一.如何平衡商业与公益?对于年轻的旅行者来说,旅途经历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收获",而是将自己的爱心留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在"给予"的同时,享受旅游的乐趣。这就是目前国际上颇受青年人推崇的旅游方式——公益旅行。所谓"公益旅游",就是在做义工服务的同时享受旅游的乐趣。这项独特的旅行方式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日趋成熟,旅游从业者和企业的数量也在攀升,游客更是与日俱增。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感受着旅游带给我们的快乐。那么,旅游市场有哪些可以预见的新趋势呢?且听本文为您分解。  相似文献   

11.
李秋喜 《旅游时代》2011,(10):86-87
去年年底,品牌中国给我颁了一个奖——2010年品牌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当时我讲过:"这个奖不是颁给我个人的,而是颁给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的;这个奖也不是颁给现在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的,而是颁给未来的汾酒集团的。这个奖是奖给了一种趋势,一个希望。"今天,我想着重阐述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一个什么样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相关会议上说,中国将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在我们这个新兴的世界旅游大国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游客只需掏出手机,轻轻一刷,就可进入景区;游玩时手机上不时会收到景区眼务信息;景区信息亭内互动触摸屏上,各类眼务信息应有尽有……这些就是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将是旅游业艰难的一年,商务旅游客源市场和度假市场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萎缩.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选择会更加审慎,花费在旅游产品选择上的时间会更多.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营销自己的产品将变得更加关键.  相似文献   

14.
冬季到来进入传统的旅游淡季?且慢!正是冰雪旅游红红火火的好时候本刊特别推出:《中国滑雪明天会怎样》《谁是滑雪热的幕后推手》《中国滑雪格局:四地争锋》《9个办法让你的滑雪场与众不同》《4大症状解读滑雪事业发展障碍》专家论证,深入分析与您共同探讨冬季滑雪旅游的方方面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境外团体套装旅游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团体套装旅游是亚洲许多国家及地区的主要海外旅游形式,本研究探索性地研究了海峡两岸境外团体套装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方法通过对台湾(台北)与大陆(北京)两地共30家经营境外团体套装旅游的旅行社高级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后,通过分析得到419项类别目(台湾214项;大陆205项),归类过程信度值均超过0.8.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海峡两岸的境外团体套装旅游发展具有相似性;第二,海峡两岸旅行社将朝"大者恒大、小者转型"的方向发展;第三,海峡两岸团体套装旅游产品的包装及营销手段将更趋向消费者导向;第四,在定价趋势上,大陆将朝"参考同业定价"与"需求导向"发展,台湾将以"低价竞争"发展,等等.本研究结果从应用价值上,可为海峡两岸经营境外团体套装的旅游管理者提供重要参考,从理论价值上,可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系统性市场调查与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自驾游成为旅游市场的后起之秀。随着国内的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建设完善,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也日益成熟,车联网技术精细程度不断提升,这些基础条件都为自驾游市场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保障。2003年全国范围内统一取消了"公路养路费",交通网络里程数有了大幅的增长,自驾游作为新兴旅游方式受到市场欢迎。2016年,"全域旅游"概念被提出,核心景区"门票式经济"逐渐转化为分散型的自驾休闲度假经济。易观《2019中国在线自驾游市场专题分析报告》预测,2026年时,我国旅游资源信息化将达到较高水平,自驾游市场将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镇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吴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它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形成了"城市山林"的独特风貌。然而,目前在保护与开发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环境景观、人为因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整合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市场深度、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古老的镇江园林能姿容秀丽,永葆青春;促进镇江旅游长久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旅行社在城市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已白热化,发掘并开辟新的旅游市场或者说作市场细分既能满足潜在旅游消费群体或旅游者的需要,又能为旅行社带来一个崭新的天地。那么,占我国总人口70%的农村居民对旅游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持何态度,作何追求呢?本文通过调查,以浙江农村为例,用翔实的数据,科学的分析,描绘出了农村旅游市场的前景;并从旅游广告、旅游产品、旅行社在农村的形象的树立等多方面为旅行社作了点拨。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的休闲浪潮已经波及到中国了。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测算,未来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观光目的地国家和旅游出境游的最大群体。在这个背景下,下一步可能全球都会关注中国的旅游行业,将会制造大量的机会。中国庞大的市场将会极大地推动这个新型产业发展。旅游休闲业空间无限。  相似文献   

20.
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在2007年之前我国取消对外资旅行社设 置的诸多限制(除出境旅游业务外),因此2006年将是一个关键的 年份。即将到来的外资旅游企业拥有雄厚资本、丰富的运营经验及 行业资源。届时将会出现什么状况,外资旅行社会抢占资源、分流入 境市场客源、通过占有人才而带动客源?还是与国内旅行社合作共 同推出新产品、资源共享达到互动双赢?本刊特邀请中国社会科学 院旅游研究中心的宋瑞博士为我们进行深入分析与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