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所谓上点火蜂窝煤,实质上也就是对易燃蜂窝煤加以改进,使之能够更加快速地燃烧,用户以一根火柴即可点燃,免去了生火难的烦恼。 1 制法一 分三层配制:第一层为点火层,占整块煤的1/10。配方是硝化纤维废料50%,硝酸钠10%。石蜡7%,木炭23%,煤10%。第二层是引火层,占整块煤的2/10。配方是木炭38.5%,麻秆(粉碎)38.5%,无烟煤15%,榆皮粉8%。第三层是煤体,与普通蜂窝煤  相似文献   

2.
1 本炉具主要特点 烧法奇特 将普通木柴(或蜂窝煤)浸湿后,放入炉胆内,从上点燃一分钟,木柴就象蜡烛一样由上往下充分猛烈燃烧(反烧法),火苗窜起一尺多高,中途不用看管及捅火,似煤气灶般方便。若连续烧煮数小时,所添之柴最好为鲜柴(干木柴应浸水数小时后再用),有助于木柴气化。 节柴节煤 传统炉具一天烧的燃料,本炉可烧四天以上,温度大小可调节,烧柴可节能70%以上,烧煤可节能40%。 不用电和风机,不加任何添加剂 主要是通过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科技》2005,(11):60-60
项目背景 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煤炭仍是最主要的燃料之一。而蜂窝煤因其自身技术上的先天不足,燃烧速度慢、效率低、污染大、烧不透。仅烧不透一项,每年浪费煤炭高达1亿多吨,损失约200多亿元。而燃烧生成大量的硫化物、氮化物等有害物质,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4.
一、特点与市场需求 蜂窝煤在炉灶内燃烧,生火是件麻烦事。电引燃蜂窝煤器特点:1.生火快速。引燃1个蜂窝煤仅需10秒钟左右。2.使用方便。将蜂窝煤放入该器内,接通电源,引燃后断开电源,把燃煤移入炉灶即可。3.费用低廉。引燃1只蜂窝煤只需一角几分钱。4.不用柴或炭。改变传统引燃蜂窝煤要备柴或炭的麻烦。5.无“后遗症”。若用柴或炭生火。煤燃了炭块尚存,加煤后高出炉面,不易放锅。6.清洁卫生。消除了用柴引燃产生黑烟污染环境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高效气化节柴(煤)炉 94’全国新技术新成果博览会上金奖产品,获国家专利,属新一代高效气化节能炉具,重约6kg,既可烧柴,又可烧蜂窝煤、散煤等,并使之汽化,火焰温度可达1000℃,胜似液化气,与一般炉具相比,节能4倍,省时2倍以上。如烧柴,柴一次放入炉膛,从上点火,柴草便如蜡烛般向下燃烧,无需看管、添柴、捅火等,一次用0.5公斤木柴,燃烧时间在1小时以上,其间可做1.5公斤米饭,炒8个菜,烧两壶热水,燃烧完毕,没有炭头,仅有几克形如面粉般嫩  相似文献   

6.
连国栋  李浩  姜楠 《价值工程》2022,(28):148-152
针对贫煤机组经过低氮燃烧改造后,煤种适应性差,锅炉频繁结渣,掺配掺烧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从改善锅炉动力场,提高燃烧稳定性入手,对锅炉进行改造,提高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科技》2000,(10):17-17
该煤炉利用传统的大坑烟道结构原理,使燃煤块(粒)在炉膛内燃烧后释放的黑烟,在特别制作的空间进行二次燃烧,大大降低二氧化碳(CO_2)及二氧化硫(SO_2)等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排放量,故对节约能源、控制污染均有很大意义。 该炉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在炉膛3内安装一个炉膛隔挡5。二是在烟囱1底部安装一个烟气分流装置8。三是将炉膛3上原有的一个加煤口改为两个独立的加煤口4(见图1)。  相似文献   

8.
郭宇林 《经营者》2002,(9):48-48
<正> 一、产品特点:是高节能。普通蜂窝煤每吨加土比例50-200公斤,而用该剂加土比例可达500-700公斤,节煤率50%以上。二是上火快。传统蜂窝煤上火需15-30分钟,而该剂所产煤块上火仅需10分钟左右,并且烧得透、热值高,烧烬后成型好、不粘结。三是无污染:该剂无毒无气味,使用可使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幅度下降,室内无有害气体和刺激味。四是利润高。使用该剂1吨可多产600-800块煤,每块售价按0.15-0.2元算,增加收入90-120元,除过成本每吨  相似文献   

9.
该炉烧法奇特,火力猛烈,耗柴煤少,作膳快捷。本炉在水温20℃时,用0.6 kg普通木柴(或一块蜂窝煤)25~35 min,就可连续烧1~1.5 kg米饭,做四菜一汤或烧5 kg开水,火力大小可调节,最大火力强过液化气灶一倍。而燃烧成本仅要液化气的1/4。1 炉具主要特点 (1)烧法奇特,普通木柴(或蜂窝煤)浸湿后,放入炉胆内,点燃1 min后,木柴就象蜡烛一样由上往下充分猛烈燃烧(反烧法),火苗窜起30 cm左右,中途不用看管及捅火,似煤气灶般方便,若连续烧煮数小时,所添之柴最好为新柴(干木柴应浸水数小时后添入炉灶),有助于木柴气化。…  相似文献   

10.
....,1.随着企业管理的升级上档,我们将锅炉间内部管理的重点放到了“煤炭燃烧率的最大化与燃烧后煤渣含煤量的最小化”这个难点上开展攻关。2一个雨后的下午,煤渣堆L示烧透的煤和煤渣黑白分明。我组织召开了锅炉间的“节能降耗现场会”。3.现场会上,我没说一句话.面扔到煤清堆上就走了。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硬币,当着大家的】4.回到会议室时,锅炉I乙已将扔到煤渣堆_上的硬币拣起来放在会议桌上。看着那一把硬币,我沉痛地说:“煤渣堆上每天都可见到未烧透的煤,而没有人去拣起来,我们失掉的可是金钱和传统美德啊!”6.围绕“煤渣堆…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作为一种燃烧技术,在当今社会受到极大的欢迎,因为利用循环流化床这种技术,能使煤在燃烧时做到高些洁净,这就很好的符合了节能减排要求,同时高效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产单位降低成本,实现环保和收益的双赢.而城市在处理每日大量堆积如山的生活和生产垃圾时,就很好地利用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文章详细分析市政污泥燃烧中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时污泥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风量、煤量的调整,提高锅炉热效率和燃烧稳定性;降低能耗(吨汽耗煤、吨汽耗油),降低飞灰含碳量,减小化学未完全燃烧损失、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排烟热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粉煤灰后的燃烧状况和经济性,展望了掺烧粉煤灰技术的发展前景。通过对热动力厂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入炉煤粉掺烧10%的粉煤灰后,锅炉一、二次风配比不变,炉膛差压有显著增长,带负荷能力增强,说明炉膛上部(稀相区)循环物料增加、燃烧份额增加、炉膛温度场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4.
石灰在炼钢中是不可缺少的辅科,石灰的品质直接影响钢的品质,石灰活性度平均值超过300ml/4N-HCI,可以显著缩短炼钢转炉初期渣化时间,降低吨钢石灰消耗,并对前期脱硫极为有利.本文对提高气烧石灰窑产品活性度的设备改进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以下项目有接产意向者,请寄信息费40元到本刊技术服务部张生立项,立项后即告知洽谈地点。 陆港合资 先进技术 L—丙氨酸 L—丙氨酸是一种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的氨基酸,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但却少有生产,缺口很大,其生产投资小,利润丰厚,工艺成熟,无环境污染等。 1、项目来源:香港;2、项目投资:30万美元;流动资金:20万美元;3、出资比例:港方60%~70%,陆方30%~40%;4、合资年限10~15年;5、年产量:200吨,全部由港方销售;6、人员:70人;7、年产值:240万美元;8、可分利润:55.40万美元;9、办厂用房;900m~2(含库房、办公室);10、电力:160KW。  相似文献   

16.
有关数据显示:兰州市每年消耗的蜂窝煤在30万吨左右。而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厂商掺杂使假坑骗消费者,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蜂窝煤从生产到销售等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掺杂使假造成弊端 2003年11月初的几场大雪,使兰州的气温骤然下降。由于尚未供暖,家住平房的刘大妈像往年一样,以0.17元/块的价格从煤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例针对燃用劣质福建无烟煤并掺烧低热值煤矸石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殊优化设计,它克服了劣质煤种循环燃烧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技术概况 "含铁渣尘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项目是由武汉理工大学张一敏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张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针对我国含铁渣尘(包括冶金渣尘、化工渣及矿山渣等)现状,经7年时间系统研究及工业现场应用,形成了集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在内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整套含铁渣尘高效循环利用技术.将处理后的含铁渣尘加工成能满足冶炼需求的产品,循环于冶炼主流程,使渣尘中有用成分得到高效利用.改善与控制环境是该项目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9.
准东煤作为一种良好的动力用煤,在燃烧过程中极易出现结渣、沾污问题。煤中高含量的钙是引起灰沉积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本文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含钙矿物质在氧化膜孔径中的扩散及结合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氧化膜孔径增加,含钙矿物质运动更加剧烈且反应活性增强。大孔径下含钙矿物质更易填充到氧化膜孔隙,孔径在4nm时,CaO与CaSO4更易填充到孔隙中。CaSO4更易与α-Fe2O3反应CaSO4先粘附于壁面上。  相似文献   

20.
新疆尼勒克县吉仑台—塘坝6井田煤炭资源赋存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新疆尼勒克县吉仑台—塘坝6井田详查报告分析,对本区的煤炭资源赋存状况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认为本区含煤地层为中体罗统西山窑组(J2x),含煤性和煤质较好,主要煤层20层,煤炭资源量在4亿吨以上,可进一步勘探的好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