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宗仁 《中关村》2008,(9):96-99
朋友,受了你的感动,也是启发,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我是指你的那篇随笔《从副政委的三句话谈起》,题目实在是平了点,显得老套,很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感。为什么不像我现在这个题目呢,死亡临界点上的太阳?多爽朗,有光彩!因为是熟人,我还是读完了它,且读得很兴奋,兴奋中也有酸楚。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的墓志铭上一定要刻上一句话的话,希望这句话是:"他一生与年轻相伴!"如果到时候只有一个人来看我的话,我希望这个人是一个年轻人。1991年我离开了北大,那一年我28岁。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做了个体户。当时我周围的很多人都说,俞敏洪,在你身上看不出有一点点做生意的基因。你出去的话,可能会死路一条。但即使在那种状态下,我依然很坚信,未来的世界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  相似文献   

3.
程桔华 《中关村》2006,(12):66-69
这是一个竞争白热化的年代,人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力求在业界立于不败之地。你有你的锦囊妙计,我有我的葵花宝典,你用你的创意织出锦绣河山,我用我的点子绽出山花烂漫……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量,比的是智慧,拼的是策略,输在过去,赢在未来。他们经营的企业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拼搏过程折射出的哲理一样: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他们成功的因素不一样,但是他们成功背后所蕴涵的实质一样: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具创新思维的人!果敢与智慧兼具,沉着和细腻并存,认准了方向,就坚持到底,这就是栾润峰,金和软件总裁,由他独创的“精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敏锐的人一眼便能从某人的表情中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这个人是在“玩”工作(这里所说的“玩”,不是指“玩世不恭”)还是工作在“玩”他。其实很简单,你看这个人脸上是不是从这份工作中获得了娱乐感,答案就有了。“玩”工作,是一种境界;被工作玩,是一种无奈。真的很害怕下属告诉我:其实我工作得好辛苦,文章好难写。试想一个找不到工作和生活乐趣的人如  相似文献   

5.
谭维克 《中关村》2004,(3):34-34
精神状态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事情。在海淀大家都说有几个气,地气、人气、财气、灵气。地气,海淀上风上水,怀抱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地气没的说。人气,光从居住讲,有多少人都希望到海淀居住?当然我们不提倡城区人口大规模向海淀搬迁,我们承受不了,我们提倡来消费、来工作、来休闲度假、来创业,这就要有一定的人气。财气,咱们是聚宝盆;园区10000家企业,每6分钟注册一家企业,你看是不是聚集财气?灵气,海淀是一个神奇的充满魅力的地方,有这个灵气。除了这四个气以外,从主观方面来说,我讲还有四个气。  相似文献   

6.
明星 《中关村》2010,(6):78-79
“职业教育到底怎么走,不单要和学校。更要和企业、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很有前途也很实用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琳  CFP 《中关村》2008,(4):46-49
提升品牌价值,把品牌做强做大,一直是企业品牌管理的目标。做品牌有很多种方法,并不一定都依赖于企业的实力,如果你不是行业老大,又争不过行业老大,那么你就另立山头自立门户才能“与众不同”。而建立新的产品类别,即进行品类创新,是打造品牌的一种捷径,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开市场,帮助企业开辟一片蓝海,同时也能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推广费用,从而赢得巨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8.
马云 《中关村》2013,(4):79-79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2012》这部电影,大家发现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环境都在发生变化。这个世界有钱的人不高兴,没钱的人也不高兴;有事业做的人不高兴,没事业做的人也不高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人类真正开始进入了互联网信息时代。以前所有的企业都讲究规模和标准。现在的企业都开始讲究小、特色和附加值;以前是企业越大越好,今后是企业越小越好。我坚定不移地认为,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小企业越来越好,大企业越来越累。未来小而美的企业将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马文良 《中关村》2013,(3):52-55
"我很喜欢朋友送给我的一幅字,‘平等如意’。有些事你不做,就不会改变;只有尝试了,才能有机会影响其他人。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企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看到这么一个让人笑掉大牙的弱智问题,IT 人民肯定会不屑地说,时代都 IT 了,这傻冒居然还问:人民到底需不需要 IT?我当然很犯傻,我之所以如此这般坚定执着地犯傻,是因为我的生活总是被 IT如此这般坚定执着地弄得很尴尬。每当我把报刊约稿如期交到编辑部时,那些温情脉脉的编辑总会瞪着惊讶的眼睛十分同情地说:“真不容易呵,你还在用笔写字!”一听到这样的话,我立马就觉得自己可怜巴巴的,恨不得撕下脸皮揣进衣袋。写作圈的朋友也时常发出相同的问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15,(2):31
"这是一个创业最好的年代,发挥你的想像力,投入到创业事业中来。"——邓锋"如果你有创业梦想,现在可以试一试,因为这个时候,其实陪伴你的人是非常多的。"——陈宏"这个时代为创新和创业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功机遇和可以无限想像的发展空间。时代呼唤着创业者,时代呼唤着激情、智慧和创造。但是,创业的征程,其实还是很艰难的,会有许多的山峰需要去攀登、很多的河流需  相似文献   

12.
余笛 《中关村》2015,(3):44-45
这是为梦想而铺的道路,付出的一切都将是值得的。2014年的1月,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会选择做幼教?那个时候,麦芽学院如初生的婴儿一样。我用父亲般慈爱的目光看着这个在政策的光辉下似乎有无限生命力的企业,告诉所有人,是因为教育的情怀。我想让更多的人来接受最好的幼儿教育,而不想让幼儿教育沦为"高端"人群的专利。无论在华灯璀璨的北京,还是在暮鼓城钟的古城,亦或者是在常伴  相似文献   

13.
一直有朋友在问我,如果你说的危机到来了,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说实话,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一年下来,我发现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很惭愧,最后的答案也许是,如果危机可以那么容易就避免,那么危机也就不再是危机了。面对真正的危机,我们无处可逃。  相似文献   

14.
金朝 《中关村》2004,(8):79-79
2004年7月16日至17日,中关村12家留学生创业园总经理联席会议在昌平商务会馆召开。按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的形象说法,这是12大军区每年两度的最高会议,会议将决定下半年留学生的宏观工作与重点工作与任务。中关村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卫指出,中关村已经成为北京乃至中国的一个品牌,留学生企业的兴起为这个品牌注入了更高的含金量。他建议成立留学生中介服务企业的专业创业园,使留学生创业园的链条构成闭环发展,因为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留学生中介型企业对于整个中国或者园区企业都很有帮助。夏颖奇在发言中提出,下半年要深化和细化留学生奖…  相似文献   

15.
一直有朋友在问我,如果你说的危机到来了,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说实话,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一年下来,我发现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很惭愧,最后的答案也许是,如果危机可以那么容易就避免,那么危机也就不再是危机了。面对真正的危机,我们无处可逃。  相似文献   

16.
总裁思想     
我现在面临的最大压力来自于董事会内部的摩擦,这种摩擦源于东西方观念的差异。没有这些摩擦搜狐会发展得更快。其实很多中国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人们往往把在美国成功的经验奉为经典,导致一切都是照搬照抄美国经验,但是中国有中国的情况。许多企业都存在两条路线的斗争,就是到底按西方的经验做,还是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做?本地化又有本地化的局限,它缺乏经验,容易走弯路。尤其到资本市场,太本地化你很难拿  相似文献   

17.
梁小民 《中关村》2004,(8):46-46
许多地方和企业为人才流失头痛;一些企业留不住管理与技术人才。现在晋江居然连普通工人也留不住,全市缺20万工人,竟没人应聘。留住人才的秘诀是什么?我想起了13世纪波斯诗人萨迪的“青年和羊”的寓言:有一个青年用绳子牵着一只羊走。路人说,这只羊之所以跟你。是你用绳子拴着,并不是喜欢你,也不是真心跟你。年青人放开绳子,自己随意走,羊仍然寸步不离。路人好奇。年青人说,我供给它饲料和水草,还精心照料它。年轻人的结论是:拴住羊的不是那根绳子,而是对羊的关照和怜爱。许多地方和企业只知道用绳子拴人,而不知道关照和怜爱。在许多地区和…  相似文献   

18.
在记者就股权激励这一话题进行采访时,感受到奇怪的反差现象。大多数企业员工表示,他们盼望能获得公司的股权,“哪怕当前工资低一点也可以”。“在一个公司能获得股权激励,一是说明我有能力,二是证明公司有发展,三是说明我和公司都寻找到了合适的发展方向。这当然让人高兴。”而受访的高新技术企业要么嫌这个话题“太敏感”,要么说“这  相似文献   

19.
明基用BenQ这个商界从未听说过的品牌替换Acer品牌时,集团全球业务正处于每年40~50%的增长期,做出这样的决策无疑是要下大决心冒大风险的。但李昆耀认为值得。曾文祺分析说,企业的战略转型宁早勿迟,早转你有主动权,也代表你的体制还健康,出现不测还有回旋余地。如果到不得不转时你再转,那就被动了。所以曾文祺至今无悔他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慕鲁  李春晓 《中关村》2007,(3):58-58
“戌狗”年岁中,有过一场热闹非凡的“论争”,让人至今不忘。据说全世界有130多万华人(当然是有文化的读书人),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评出了10位“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鲁迅先生忝列其中。有趣的是国人中的一些“国学名流”对鲁迅先生的入选,很是不以为然,其根据则是鲁迅先生“既不读‘经’,又不研‘史’”,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