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中国集体经济》2003,(2):40-43
物价持续低迷不利于改善企业的销售环境,会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使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最终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而物价的持续下降,就市场的表现来看是供大于求,就其主要原因分析,还是社会的购买力小于社会的供给,因此,增加居民收入是减轻通货紧缩压力的关键。同时还应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减轻通货紧缩的压力。一、物价水平为何持续走低2002年前三季度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通货紧缩的压力仍然较大。1—10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8%,降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7月,浙江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趋缓、物价涨幅再次扩大、出口订单指数出现新变化。预计下阶段浙江经济增速将减缓,应着力促进经济运行向稳定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3.
一、2006年物价增长趋势分析 物价总水平增长将继续放慢,下半年可能出现轻度的通货紧缩问题。综合分析,导致物价总水平(CPI)增长将继续放慢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轮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增速回升幅度相对较小、持续时间短,现阶段经济增速二次回调已见底回升。在经济政策保持相对稳定情况下,美国经济增速将回升并进入适度增长状态,但物价涨幅较高,财政赤字规模也不断扩大。在财政支出紧缩情景下,美国经济总体运行趋势依然平稳,但物价涨幅依然偏高,美国经济仍面临经济低速增长、物价涨幅较高的两难局面。  相似文献   

5.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不久,在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就开始显现出一些通货紧缩性征象。对此,日本政府虽也一再告诫“日本经济下面临着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的危险”,但始终都未承认日本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之中。直到今年3月16日,代表日本政府的经济财政大臣麻生太郎才在讨论2001年3月《月例经济报告》的阁僚会议上公开认定:“现在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日本政府关于通货紧缩认定态度的这种变化,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对通货紧缩定义的改变--在此前政府一直沿用原经济企划厅的定义,将通货紧缩界定为“伴有物价下跌的景气低迷”,而在本月初内阁腐却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物价下降持续两年以上)对其进行了个性,重新将其界定为“技术的物价下趺”。而其更为深刻的背景则是,在美国经济减速、股市暴跌已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条件下,森喜朗政府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物价下跌对景气持续回升的恶劣影响,并逼迫日本银行进一步采取金融缓和措施以制止物价持续下跌。在去年8月,日本银行曾以“日本经济已摆脱了通货紧缩威胁”为由,不顾政府方面反对坚持取消了“零利率”政策。  相似文献   

6.
赵晓 《宁波经济》2008,(6):40-41
尽管有灾难的影响,而且今年的经济会在外需下滑下靠内需继续支撑,但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不会低于10%,而物价升幅可能会在6.5%上下。中国经济不仅已经告别通货紧缩时期,也已经告别高增长、低通胀时期。中国的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会因整体物价的上扬从而出现上涨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1995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居高不下,以吕梁地区为例,当年物价总水平出现高峰值,上涨27.7%。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继后物价逐年下降,到1997年12月份首次出现负增长,下降0.1%。1998年,零售和销售两大指数分别为98.7和99.1,出现了卖方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经济界人士称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今年以来市场物价仍然出现较长时间、大范围的持续下跌。目前仍看不到止跌的迹象,不少商品价格降幅仍在扩大。价格的过渡下降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削弱国民经济增长的后劲。  相似文献   

8.
《西部论丛》2008,(5):57-58
今年以来,在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基本面总体良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物价涨幅明显攀高,二是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新形势下,下阶段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何选择,是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还是以防止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明显滑落为主,抑或两者兼顾?对此,我们作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在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基本面总体良好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物价涨幅明显攀高,二是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新形势下,下阶段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何选择,是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还是以防止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明显滑落为主,抑或两者兼顾?对此,我们作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三季度物价增长的特点是:CPI增幅继续回落,通胀压力明显减退;PPI拐点出现,中间品价格由前期的大涨转为大落;源于食品和石油价格暴涨的供给冲击结束。未来几年中国物价将重回低增长状态,并将面临较明显的通货紧缩的压力。需求放慢、生产过剩是导致物价回落的主要原因。房地产需求明显萎缩、价格下跌是中国经济调整的主要标志,是一种内在性的趋势,不要人们地阻止其调整。  相似文献   

11.
《北方经济》2012,(7):47
正虽然内需与出口增长动力减退,但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这也将减小物价上行的压力。尽管一季度CPI涨幅不小,但将全年CPI涨幅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依然有把握实现。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在目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速面临软着陆的大背景下,国内基  相似文献   

12.
一、2005年物价增长形势分析 2005年物价增幅呈明显的逐季回落态势,尤其是三季度后各类物价指数增长出现全面性加速回落现象,物价增长进入偏低增长区间,显示通货紧缩的压力在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国家针对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鼓励出口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开始产生良好效果。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通货紧缩状况得到了一定缓解,持续三年的市场物价不断下跃状况开始得到扭转,呈现回稳迹象。2000年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的下降幅度小于1999年,据国家统计局新疆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数据资料显示:2000年新疆物价总水平继续下跃,但同比降幅有所缩小,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全年平均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全年平均下降1.7%。与1999年相比新疆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的降幅分别缩小了2.0和2.1个百分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四季度物价总水平增长有望由负转正,2010年物价增长将会有所回升,但不会形成明显的通货膨胀趋势。8月份和9月份物价数据给人这样的感觉:通货紧缩压力正在渐去,而通货膨胀压力又起。真的是通货紧缩之忧渐去通货膨胀之忧重启吗?我不以为如此,我的判断是:短期价格形势较佳,既无通货紧缩之忧,也无通货膨胀之忧,估计这样的形势会持续一年左右。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经济增长止跌回升,社会预期有所改观,居民消费物价转正,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缓解。种种迹象表明,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仍然看好,2001年有望延续2000年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有着复杂的关系,随着经济的高增长,出现了物价上涨的明显压力问题.本文通过对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并有效结合近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法,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探讨了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郑英 《珠江经济》2007,(2):56-61
对于2007年的广州经济走势,我们的基本判断是:经济增速将保持快速增长,但略有回落;第三产业和消费的增长速度将继续加快;工业和出口的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在快速增长轨道上;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居民消费物价将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收入也继续稳定增长;综合经济效益继续提高,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8.
图志     
《环球财经》2008,(12):10-11
英国明年将出现通货紧缩风险 英国首相布朗11月18日呼应英格兰银行近来的类似预测,就明年可能出现通货紧缩提出警告,物价可能长期而全面地下滑。  相似文献   

19.
亚洲经济已经见底回升,但目前仍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通货紧缩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亚洲国家经济基础较好,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努力扩大内需,经济正地持续发转,将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一样是影响现代经济发展的两大难题,而1997年以来,通货紧缩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顽症,对经济的杀伤力比通货膨胀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理论界对通货紧缩的成因和标准尚未达成一致看法,各国政府在实践中也没有特别有效的对付通货紧缩的办法和对策.一般意义上的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减少或其增幅滞后于生产增长的幅度,致使市场上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出现物价总水平的下降.但单纯的物价下降并不意味着一定出现通货紧缩,判断经济是否陷入通货紧缩,需要看价格总水平是否持续下降,持续期至少在半年以上.而从目前我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可以说通货紧缩的迹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