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一、当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淡水资源已受到水质恶化和水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威胁。由于全国80%左右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人水域,造成全国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地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存在着缺乏规划和管理、严重超量开采、水位持续下降、漏斗不断扩大和城市地下水受到普遍污染等问题。此外,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分析——开采地下水和地面建筑荷载引起的地面沉降,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控制和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2005,(4):9-10
上海正在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以有效抑制地面沉降的速度,地面沉降已被列入上海今后可能面对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大量开采地下水、石油等以及地面建筑等各种原因引起了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一种累进性的缓变地质灾害.其发展过程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便难以恢复.由此也带来了很多的危害造成很多的损失.地面沉降的预测一直也是研究的重点,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实测数据,建立GM(1,1)灰色动态模型来对地面沉降量来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浅议城市雨水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以前.城市水资源主要着眼于地裹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不重视对城市汇集径巍雨水的利用而任其排放,造成大量宝贵雨水资源的流失。随着城市的扩张.雨水流失量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城市的严重缺水。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量地排放雨水又带来城市水涝、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城市雨水的利用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在国内还处在剐起步阶段。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实现,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为基础。雨水资源化利用是城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高颖 《环境经济》2004,(12):46-51
北京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人均占有的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的1/8,世界人均值1/30,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近几年北京又连续遭受大旱、密云、官厅等水库入不敷出,蓄水量骤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北京的供水形势十分严峻,开发第二水资源——中水,是解决北京“干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阿克苏地区中心支行发行库、营业办公用房工程施工时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地下稳定水位为-3.8m,设计基底标高为-5.8m),且地下水丰富,采取管井井点降水方案,保证施工不受地下水的影响,防止基坑外的地下水位下降对周围已有建筑物、管线、道路路面所造成的各种危害.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大量涌现。高层建筑为满足抗震、抗风、人防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一般都设有一层或多层地下室。由于地下室设置在地面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区域,地下室绝大部分处于地下水巾;即使在地下水位较低区域,由于雨季的影响,雨水和地表水通过土层渗入而存于弱透水性土层中形成上层滞水,也会引起地下水渗漏。因此地下室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这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  相似文献   

9.
天津地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至2005年底,已有地热井269眼,年开采量2564万m3.合理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是建设节能环保型的滨海城市有利条件之一.但目前的开发基本属于粗放式开发利用模式,存在利用率不高,回灌率相当低等不足,并已引起了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走回灌开发道路是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是一片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几乎看不到土壤.雨水降落到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化地面后几乎都白白地从雨水管网流走,不仅不能对本地的地下水进行有效补充,还给城市排水造成巨大压力,许多城市在暴风雨面前不堪一击,甚至"逢雨即淹".更为严重的是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导致许多城市出现地面沉陷,而短时间内大量雨水涌入河流、溪流还常常给下游地区带来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市是新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是严重制约区内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和分析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及由于地下水开采引发的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从地下水持续利用角度提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对策将为区内水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地下水资源和宏观调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研究地下水水位下降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然后分析地下水位下降对建筑地基的影响,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邹涛 《城市建设》2010,(5):355-355
在本文中,笔者首先研究地下水水位下降对建筑结构的影响,然后分析地下水位下降对建筑地基的影响,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超采威胁华北平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于多年来的持续地下水超采,辽阔的华北平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漏斗区"。而华北的大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在开发地下空间的过程中,也频频遭遇地下水超采带来的地质塌陷等问题。对地球地下水的过度攫取,使得大地空心化危机日渐逼近中国。超采地下水资源,不仅会带来严重的地质灾害,更会破坏地球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资源的循环持  相似文献   

15.
淮北平原是安徽省粮食主产区,干旱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因素,制约着该地区的农业稳产增产。由于降水、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难以有效应对重特大气象干旱;而埋藏浅、就地可采、资源丰富的浅层地下水则是最好的应急水源。文章通过分析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资源特征,提出了浅层地下水库的理念,并着重强调了浅层地下水库的调节功能。根据农用地下水的开采现状,以及应对气象干旱的农业供水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如果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现象,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地下室设置在地面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地下室绝大部分处于地下水中;即使在地下水位较低区域,由于雨季的影响,雨水和地表水通过土层渗入而存于弱透水性土层中形成上层滞水,也会引起地下水渗漏.  相似文献   

17.
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施工中,基坑或沟槽的作业面一般都低于地下水位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地下水在原地下水位与基底高差形成的动水压力的作用下流向基坑或沟槽,造成施工条件恶化要改善施工环境、创造干槽施工的条件,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排水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明沟排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其中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接井点类型的不同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并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等文章对较常用的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作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8.
哈密~郑州±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起于新疆哈密,途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该地区地质多为戈壁滩、残丘和山间凹地,零星分布有漫滩地貌,沿线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冲击、洪积、坡积、残疾成因的粉质粘土、粉土、角砾、粉质黏土混粗砂等十余种,由西向东右侧为祁连山脉、左侧为马鬃山。大地水环境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渗补给,排泄方式已蒸发为主,沿线区域气候属戈壁极旱地区,年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总体地下水位较深大多区域不受地下水影响。本文重点根据推荐的设计方案提出现浇抗腐蚀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输电线路工程在腐蚀地区基础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经济论坛》2011,(2):F0004-F0004
东光县古称观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属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平均水资源量0.86亿方,人均占有量240方,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由于水量不足,除每年少量引蓄上游沥水外,主要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由于连年超采,采补失衡,已形成地下漏斗区,且日益严重。同时,受水文地质影响,浅层地下水多为苦成水,深层地下水普遍高氟,全县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水质及水资源现状,不但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而且制约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室建设的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这是城市建筑大型化,高层化以及充分利用地下室空间带来的结果,然而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如果在今后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现象,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地下室设置在地面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地下室绝大部分处于地下水中;即使在地下水位较低区域,由于雨季的影响,雨水和地表水通过土层渗入而存于弱透水性土层中形成上层滞水,也会引起地下水渗漏.因此地下室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这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