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其对其企业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分析,从社会环境、企业和员工等方面探讨了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应对人才流失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研究中部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人才流失引发机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找出导致中部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核心人才个人因素与企业内部管理因素,而组织环境与组织特征只是起干涉作用的次要因素,然后又在分析核心人才流失具体过程的基础上,导出了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引发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黄林 《生产力研究》2011,(3):167-169
企业智商的关键决定性因素在于其对知识管理的优劣程度,这点就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当前,不少高新技术企业都在进行人才战略,加强知识整合,积极创新,力图达到行业的制高点。虽然不少企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相当部分企业却面对人才流失严重、内部创新困难与知识商业化的困境。多年来,商界学界试图突破这一些困惑,结果并非如愿,相反新的困惑又出现。文章试图从高新技术企业的突破维度来分析知识管理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问题 1,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人才素质较高,人才的高素质势必导致人才择业范围的扩大,即人才流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流失风险比其它企业高。人才是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主业化的根本问题之一。它的严峻性在于,一方面中国科技人才不足,另一方面人才利用效率不高,流失严重。  相似文献   

5.
孟丽君  王飞 《技术经济》2008,27(8):7-13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以我国浙江省19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背景下工作倦怠和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耗竭、讥诮态度这两个维度可用于解释员工的离职意愿;并且,不同的年龄、教育水平、工龄、企业性质的员工在工作倦怠和离职意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创新现状,分析总结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3种技术创新模式,并对3种模式的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最后指出研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对探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道路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时期发展战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基于企业生态学视角,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成长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成长的4大机制:创新需求机制、创新供给机制、创新竞合机制和创新催化机制,最后针对全国197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而管理创新的核心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文章从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和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入手 ,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中如何创造性地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 ,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 ,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于311家高新技术企业调研问卷,利用层次回归模型,研究知识基础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意愿的影响,以及知识场活性、市场感知能力在二者关系中扮演的调节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基深度和知识基宽度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意愿均产生促进作用,知识场活性增强了知识基础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意愿的正向影响,市场感知能力在知识基础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意愿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厘清不同维度知识基础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意愿的影响机制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主动激发创新意愿具有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创新旨在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高新技术迭代创新,是要使用多样化方式改变传统的技术手段,确保企业经济稳健快速发展。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实体经济的高度相融,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家重点关注扶持的企业,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如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迭代创新,也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迭代创新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影响效应,因此,通过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迭代创新的影响效应,对高新技术企业迭代创新的影响效应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风险角度出发,对领导者所应具备的能力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领导者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能力因素风险集合,并利用风险矩阵方法,对风险集中的领导者能力因素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风险影响进行了评价,进而得出领导者各项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风险的影响程度的序列,希望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政府减税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使用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并结合有效工具变量,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是否存在门限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存在一个大小约为6500的“规模阈值”,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会促使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规模超过“规模阈值”,导致企业创新水平内卷化;第二,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低研发强度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高研发强度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强,尤其对员工物质激励水平和技术改造能力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减税规模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加突出;第三,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大。政府应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规模设置一个上限,且所得税优惠税率应结合企业研发强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浮动管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产品生产周期和资源流动性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阻碍其健康发展。从创新投入力度、创新管理水平、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产出效益4个方面共10个指标出发,以2013-2015年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北省江汉平原、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南、鄂东北5个片区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综合比较分析和区域差异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地区经济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创新条件,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反过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最后,从科教、自主创新、政府引导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科技创新引领全球化竞争的重要载体,其创新绩效受到普遍关注,但是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影响效应的研究较为鲜见。基于案例研究方法,尝试解释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资本形成机理和输出效应,提出发挥社会资本功能、实现创新绩效提升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要转变认知意识,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社会资本输出的正效应提升绩效创新,还要不断优化社会制度环境、加强资源优势互补,降低负向输出效应,减少社会负债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6,(6)
"人"是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和本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简述了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制度环境视角,利用2012年12月31日前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306家高新技术企业2012-2013年数据,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内部驱动力在该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高新技术企业所有权性质对企业创新驱动具有显著影响,国有控股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水平高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直接制约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股权融资的创新发展对于解决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困境非常重要。文章以企业融资理论为基础,并以滨海新区为例讨论了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融资发展的现状和障碍.最后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股权融资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和挑战现实,给这些企业发展壮大带来了负面影响,值得深思。故而,针对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提出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防患人才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剖析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及全球化创新的优缺点,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其生命周期各阶段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合理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企业沿技术轨道的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技术轨道识别和沿技术轨道创新这一课题,国内外尚无人进行过深入研究。通过对技术轨道特点的分析,论证了高新技术企业沿技术轨道创新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预测和识别新技术轨道的策略和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进入新技术轨道的策略,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