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伟 《商业文化》2004,(4):59-60
近年来,辽宁提出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在辽宁这样的老工业基地提出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处理发展城市大工业和发展县域工业的关系问题。这是老工业基地特有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起非常复杂的后果,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路子可能会走偏。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美誉。近年来,哈尔滨市在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着力实施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拉开了哈尔滨城市骨架,发展空间正在沿着松花江这条城市中轴线,向北跨越、向南拓展、向县域延伸,这也标志着哈尔滨市的老工业基地建设将迎来新一轮的黄金时期。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这个大战略下,冰城哈尔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又将面临怎样的新机遇和挑战?为此,《财经界》记者专访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  相似文献   

3.
陈英 《北方经贸》2003,(12):37-38
老工业基地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 ,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在体制转轨过程中 ,老工业基地近年来相继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 ,阻碍了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 ,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造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关于培养东北经济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 《商业研究》2006,(5):155-158
东北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具有的意义,应该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为契机,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基础,通过解放思想、营造氛围、全方位推进改革,改善环境、大力发展招商引资,注重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发展小企业集群,对政府进行合理的角色定位,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民营经济等措施来全面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东北经济区县域“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东北振兴”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广义  潘霞  夏艳波 《商业研究》2005,3(13):197-199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结构中,重工业重,轻工业轻是其显著的特点,其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不协调。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瓶颈因素。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结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志祥 《中国市场》2006,(1):137-13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表明党和政府已经把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摆上日程.辽宁的县域经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基础薄弱、低层次运行、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制约辽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大问题.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县域的整体优势,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推动辽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过程中 ,发展粮食物流业 ,优化农业产业 ,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举措。粮食物流业是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有利于加快粮食流转 ,降低粮食流通费用的一种新兴产业。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 ,黑龙江做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 ,只有发达的粮食物流业 ,才能有力地促进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表明党和政府已经把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摆上日程.辽宁的县域经济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基础薄弱、低层次运行、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制约辽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大问题.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县域的整体优势,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推动辽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全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沈阳,在近年来的经济建设中,解放思想,大胆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开发新兴工业,开发新产品,使这个五十年代建成的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经济建设出现了勃勃生机,进一步发挥着工业基地的作用。老工业基地的面貌沈阳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投资建设起来的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在此期间建立了喷气式飞机、新式机床、风动工具、电线电缆和重型矿山设备、通用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关》2010,(8):63-63
辽宁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退出计划经济体制较晚,但现在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装备制造、重化工、能源等行业一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老工业基地正在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对原有产业进行产业升级。从今年的统计数据看,老工业基地已成为全国外贸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老工业基地曾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改革开放后,由于原有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等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不利地位,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日趋缓慢,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新形势下,要振兴东北,就要结合东北的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支持企业创新,走出一条适合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李文玉 《商场现代化》2006,(35):233-234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在“十五”计划时期制定的又一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优化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是我国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由于市场的非万能性,决定了在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中,地方政府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地方政府的能力有缺失,所以要寻找出有效途径来提升老工业基地的地方政府能力,才能使老工业基地的经济重新振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过去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块经济高地,东北老工业基地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巨大的发展潜力,确定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块高地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现代物流业作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接续产业,是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5.
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未来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现行国家援助政策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具体建议.作者认为,现行国家援助政策偏重于项目投资,政策适用地域过于"泛化",没有体现分类指导的思想.尽管国家实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初见成效,但目前东北地区经济仍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发展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为此,必须抓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再造信用东北.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作为国家的重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受到原有经济体制和机制的束缚,没有适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自2004年国家实施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本文通过对美国“锈带复兴”措施的分析,希望可以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东北三省一带的经济增长相比于其他地区来说较为缓慢,因此为拉动东北地区经济的增长,国家制定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从经济结构、农业、企业、机械、医药等多个领域贯彻落实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以带动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以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在吉林省的实施为基础,对其在吉林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扶持粮食生产的机遇,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任务,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我们要以基本完成吉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扶持粮食生产的机遇,经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任务,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20.
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势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跃  李松吉 《商业研究》2006,(7):201-203
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与发展。为了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老工业基地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劳务合作、绿色农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及旅游资源开发等方式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