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春霞 《魅力中国》2014,(1):218-218
英语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载体,它可以成为传播文化的一种很好的介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不断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语言学习过程当中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促进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中西方语言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注重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还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英语,更加熟练地运用英语。  相似文献   

2.
牛丽娜 《魅力中国》2009,(3):118-119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同时,要克服听说读写脱节的问题,加强听说读写技能各个环节的训练,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文化又反过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就不能忽略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可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内涵;了解和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可充分激发我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欲望,拓宽文化视野;了解和掌握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提高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培养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钟景维 《魅力中国》2010,(2):161-161
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听、说、写、译”技能,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提高汉语拼音教学,只要正确掌握汉语拼音,可以提高学生口语的标准化。语言的知识加技能的双重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避免把语言学习概念化,公式化,重书写轻口语的错误倾向,尽可能地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照普通话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刚 《魅力中国》2013,(10):117-117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钟景维 《魅力中国》2010,(4):161-161
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听、说、写、译”技能,掌握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提高汉语拼音教学,只要正确掌握汉语拼音,可以提高学生口语的标准化。语言的知识加技能的双重特点,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避免把语言学习概念化,公式化,重书写轻口语的错误倾向,尽可能地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照普通话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肢体语言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语言是一种准符号系统,它可以帮助教师学会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地掌握课堂进度,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所以,日语教学中运用了肢体语言,不仅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也可以学到有关日本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郭强 《魅力中国》2013,(10):147-147
我们通过好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内容相应增加,多通道的信息输入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并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这正是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史兰璞 《魅力中国》2013,(10):113-113
我们的英语教学发展多年来,经历了很多的变化,下面我们就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制定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在培养学生形成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突出英语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和交际性。掌握初步的听力和口语技能、阅读技能与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用知识。让学生具备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初步掌握一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国文化背景及文化差异的不同,给非本族语言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非本族语言学习者的接受和理解,并且对跨文化交际带来一定的障碍。该文依据这一现象探讨在交际性教学法中应处理好语言与文化关系,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问香 《魅力中国》2013,(23):258-258
在听、说、读、写四项英语技能中,写作对于中国学生来讲可能是困难最大的一项。因为听、读属于接受性技能。这些语言知识可以静止地储存在我们的记忆里,理解就可以产生。而作为产出性的说、写技能则不然,它要枣学习者不但要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还要求能够将这些知识变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学生要写出优秀的英语作文,首先需要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即相当程度的语言造诣、良好的语言修养和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而且必须懂得写作的具体步骤。了解写作的性质,掌握写作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学生还必须解决用英语思维的问题。不懂得英美人思维方式的人,无论语言功底有多深,是写不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各国文化背景及文化差异的不同,给非本族语言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影响了非本族语言学习者的接受和理解,并且对跨文化交际带来一定的障碍.该文依据这一现象探讨在交际性教学法中应处理好语言与文化关系,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玲  董家谱 《魅力中国》2013,(16):237-237
教师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教学语言。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传播知识、显露感情、增强表达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弥补教师教学有声语言的不足。丰富多彩的体态语言的运用,使教材的主题、知识和情感更加形象的外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的运用体态语言。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顺 《理论观察》2003,(5):111-112
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是不能脱离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而简单地讲语言形式,跨文化交际知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应当更多地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比较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纠错法、实践法、环境模拟等行之有效的跨文化教学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要学好外语,英语学习者只有充分而深刻地了解该语言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宗教等背景知识,置身于有关的文化背景之中,才能充分理解反映这种文化的语言。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就不能忽略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纪全艳 《发展》2010,(2):133-133
人们在学习和掌握外语时,经常要经历一个“自觉到不自觉”的过程,即先要借助本族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然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改用外语表达方式和思维。在外语教学课堂环境下,学习者的母语对外语的习得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母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经常也会不知不觉地迁移到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当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理解和学习迁移知识并掌握对应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梅 《魅力中国》2010,(16):178-178
语感是掌握一门语言并能熟练地使用该语言的基本途径。它是一种难以明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冀培芳 《魅力中国》2013,(10):235-235
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逐渐成为世界人民交流所用的共通语言,这要求新时代的年轻人能熟练掌握英语,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此,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现实生活交流的能力。语言学家弗斯认为,在有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语言环境对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功能的掌握。依赖于真实情景,要设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印象。创设情景不仅为训练学生语言创造条件,而且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其他品质的协。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构设教学情境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王雅萍 《魅力中国》2009,(20):240-241
在历史课掌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情境的方法有:语言描绘情境,演染气氛;实物演示情境,更好把握知识点;问题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表演体会情境,培养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20.
李洁  李婧 《黑河学刊》2008,(3):116-117
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界对语言、文化、教学三者的关系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即语言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有机载体,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注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只有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跨文化交际中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在文化融合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