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林青 《魅力中国》2012,(32):146-146
在幼儿园每次进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儿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在做的小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持着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藏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而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不用头脑而怯懦的人。而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幼儿时期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  相似文献   

2.
常听到父母们这样抱怨说:“我的孩子长这么大,什么都不会干,就会花钱!”我觉得,说这话的父母,是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孩子。在如今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钱的社会里,如果孩子真的会花钱,应当说是一大长处。实际上,父母们所抱怨的是孩子们不会花钱、乱花钱。当我们耳闻目睹并且批评孩子们那  相似文献   

3.
陆昕(以下简称“陆”):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能简单谈一下您的家庭背景和父母对您的教育吗?时殷弘(以下简称“时”):我父亲是一个大工厂的总工程师,母亲是一所中学的副校长。他们都是在解放前读的大学,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吧。相对于今天,我小时候的社会环境比较单纯,也可以说是比较单一化和稳定。当时的教育给小孩子很大的空间,某种意义上说与中国从解放前开始的现代教育、与今天西方的教育差不多。小孩子可以自由玩耍的闲暇时间比较多。在这样的环境中,父母亲对我没有任何刻意的教育。当然,家庭氛围是会有某种吸引力的,小孩都有模仿能…  相似文献   

4.
余东亚 《魅力中国》2010,(26):161-161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农民怎么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家长和老师怎么样对待孩子,决定孩子的命运。父母和教师只要赏识学生并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就会进步,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嘲笑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即使面对再差再调皮的学生都不能小瞧,不能恶意讥讽,甚至体罚。因为他们中间很可能有瓦特,牛顿,爱迪生。”  相似文献   

5.
张艳玲 《魅力中国》2010,(27):115-115
身为幼儿园的一线老师,几乎都碰见过类似这样的情景:你在认真的组织孩子的活动,可偏偏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却不集中,有的在发呆、有的在与旁边的小朋友偷偷嬉戏、甚至有的离开自己的座位去喝茶------结果越来越多的幼儿也跟着坐立不安,导致你都无法将教学内容按计划完成.  相似文献   

6.
陈琼 《中国西部》2012,(27):122-125
在所有人都认为海伦·凯勒是不可教育的情况下,她的父母却满怀信心的为她找学校,并为她请到了一生的老师——安娜·曼斯菲尔德·莎莉文。如果没有这样的父母,海伦·凯勒不可能有那样健康的心理,不可能有那样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可能有那样大的成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真的信了!  相似文献   

7.
正我经常参与一些教师的交流活动,久而久之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那些台上的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时,总是会说自己为了工作,为了学生,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没有时间个人娱乐。然后呢?又动情的举出一些例子,用来说明自己是如何对不起家人的。例如,自己的孩子过六一,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病了,没时间陪护;自己对爱人付出得太少等等。然后又说,自己虽然无愧于自己的工作,但是自己对不起孩子,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爱人。说到情深之处,不免哽咽,亦或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8.
教孩子懂得尊重和赏识他人大连市第二中学刘晓梅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与丛敏老师一样,也感到非常忧虑。现在孩子们集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宠爱于一身,他们越来越以自己为中心,眼中根本没有他人。我教的班级就有这样的学生。田丰是一个酷爱运动的孩子,有  相似文献   

9.
贾楠  茅于燕 《中国西部》2012,(12):103-105
孩子会不会有社交障碍?提问妈妈:殷瑛我的儿子四岁了,在幼儿园上小班,他有两个好朋友,他们总是在一起玩并且儿子大部分时候做主角。由于他们玩的时候,有时不听老师的指挥,老师把他们分开,最后还是到一起,我希望儿子的好朋友很多,交往比较广泛,具有合作精神,请问这样会不会造成以后社交障碍?并且和更多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年多前,我因为一项课题的原因,走近了许多"问题学生"。我发现他们不仅在学习和行为习惯上有诸多问题,而且很少有老师去主动关心和引导他们。老师们大多喜欢成绩优异、行为规范的孩子,而那些爱和老师做对的"问题学生"总让人头痛,以至于在有些老师的眼中,他们甚至是班级的"绊脚石"。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陶斯骅 《魅力中国》2011,(3):173-173,174,175
创造游戏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幼儿大胆想象、创造的在玩中学习。同时,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凸显创造游戏的“创造”。结合新课程下的有效教育,突出以“幼儿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创造游戏。在创造游戏中做到:科学准备、科学指导、科学评价。我想这样才能更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创造游戏中真正地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区建设》2011,(6):20-21
重庆卫视改版,黄金时段不播电视剧,有人说:"这样能行吗?""搞那些东西干什么?"其实,这恰恰说明我们所做的是有价值的。正因为有意义,才会招致一些人的反对;如果做的事无关痛痒,他不会搭理你。我们所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三个代表",符合科学发展观,所以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薄熙来  相似文献   

1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最能体现个体差异和直接经验,游戏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根据各自的经验、水品、速度向前发展,游戏能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学习特点(海南省教培研究中心吴海虹)"。角色游戏又是能充分的调动孩子们用生活及经验来发展的“超级平台”。  相似文献   

14.
贾楠 《中国西部》2012,(21):102-105
许多父母都头痛,为什么孩子进入小学了就开始叛逆?当我向他们请教,如何确定孩子进入叛逆期时,他们的回答通常只有一个:“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如果,用听不听话来评定一个孩子是否叛逆,这似乎太过武断了。在我们给孩子扣上“叛逆”的大帽子时,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所谓的“叛逆期”很有可能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5.
早晨,我照例早早地来到教室。孩子们正在整齐地读着书。教室的几个座位空着,有几个孩子正自觉地在篮球场上清扫着落叶。昨天晚上风雨交加,给操场铺上一地金黄。孩子们扫落叶的时间会比平常长一些,到教室来的时间也会晚一些。我像往常一样,没有打扰孩子们,准备着今天上课用的教具和课件。突然,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老师,小涵的200元钱不见了。”我心里一惊,200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小涵的家境并不富裕,她是班里最后一个交钱的孩子,家长可能也是犹豫了好久才让孩子去参加这次到“宝贝梦想城”的实践活动的。如果钱找不回来,孩子可能就去不了,甚至还会回家挨打、挨骂,这对一个才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啊!正想着,小涵哭着上来了。旁边还围着几个和她一起做清洁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是聆听童声,透视童真,让幼儿的"100种语言"尽兴地表达、表现,让幼儿智慧的潜能充分地展示、展现的活动.它既顺应和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又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轨道,让每一位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各种潜能得以开发.每一个儿童各不相同,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真正让孩子自己行动起来,不失时机的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认识道理,接触世界的各项活动,使其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相似文献   

17.
周丽 《中国西部》2014,(16):110-110
<正>禁烟功臣林则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不赞成给孩子留下物质财产,但我却赞成留给自己孩子一笔财富,我给女儿留了一笔与众不同的财富——笔记本。在中国做父母,想要守好一条界限并不容易,很多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搀  相似文献   

18.
采访时间:2000年 3月 11日 采访地点:北京市朝阳区甘露园 被采访人:小林(男,江南某小镇人) 三月里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我终于如愿在小林的家里见到了他。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可以随便聊聊,但您千万别把我当做采访的对象。 其实,我对北京并不像别人那样向往。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什么地方都无所谓。我从小就在南方长大。我一直深深爱着生养我的家乡。但是,那里虽然很好,却是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小镇。我是我们家里最小的孩子,又是个男孩,所以就很受父母的疼爱。 我的两个姐姐都没有读书。因为穷,她们很早就帮父母做…  相似文献   

19.
陈丽 《发展》2008,(6):97-97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早在哪个世纪的20年代他就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重要性,他说:“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知识就愈多,所以我们应为幼儿创造优良、适宜的环境。幼稚园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一种是社会环境。这两种环境都是幼儿天天接触的,所以我们应当利用这两种环境做幼稚园课程的中心。”这颇有远见的思想已被愈来愈多的事例验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环境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正是对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为此,教师应努力为幼儿提供多层面的活动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于永海 《走向世界》2014,(41):94-95
提起孝道,我的朋友们常常对西方人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全都“娶了媳妇忘了娘”,到了十八岁就离开父母单过,再也不问爹妈死活。而我们祖上流传下来的卖身葬父、埋儿奉母等“二十四孝”,是他们连想都没有想过的。本来,我也认同这种看法,想当然的认为以个人主义为思想核心的美国人,对父母的概念只不过是监护人而已,成年人很少和父母住在一起便是最有力证据,他们不再需要父母庇护,同时也不会为父母做什么。但是前段时间的一次美国之行,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