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娴 《发展》2009,(3):150-150
马铃薯在甘肃定西有很长的种植历史,但一直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产业,更没有形成经济优势。许多农民只把它当作度过灾年的口粮。几年前,定西市委、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大力实施马铃薯开发战略,迅速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而要发展马铃薯事业,又有许多制约因素,定西的马铃薯产业,渴望有志者来挖掘。  相似文献   

2.
培育和壮大富民产业,使我省贫困地区广大群众早日脱贫解困,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最近,我们与部分省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到定西市陇西县就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查看中医药产业园、种植基地、交易市场及龙头企业,在与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共识。一、陇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基本条件中药材产业是我省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陇西县作为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基地和交易、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方面。文章在阐述运用区位商方法对定西市中药材产业集群现象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定西市中药材产业集群现象进行检验,证明定西市中药材产业存在产业集群现的,为定西中药材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支持首位产业发展是推动当前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促进区域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出的新要求,对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定西作为典型的传统农业区,工业发展动力不足,而以马铃薯、中药材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生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把生物产业确定为定西的首位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服务业等产业,从而为定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人工种植区,药材产区主要集中在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与农民脱贫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中药材产业及种植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眼于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如何充分利用中药材生物资源优势、发挥甘肃省中药材生产区和集散地的特点,加快把中药产业培养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实现中药资源优势向中药产业化转向,为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并为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和建立农民增收保障机制方面提出了有实际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渭峰 《发展》2012,(3):80-80
定西是著名的千年药乡。随着打造“中国药都”,定西中医药产业基本完成了产业聚集和规模扩张,开始步入标准化种植、规模化贮藏、精深化加工、市场化营销的发展阶段。在打造“中国药都”过程中,不但要注重产业当前的发展,更要注重战略层面上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笔者认为,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对策与措施是重点抓好“一个园区,六大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线]商机     
《中国经贸》2013,(17):86-87
陇药:大资源期待大产业 《甘肃日报》日前报道,甘肃省是我国中药材主产地,现有药用资源品种1527种,每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在260万亩、产量60万吨、产值40亿元左右,位居全国前列。但是,甘肃陇药一直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的局面,经济总量小、标准化水平不高、新产品研发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广西经济》2010,(7):4-4
靖西县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做强做大中草药材产业,积极打造中国西南“中草药材之都”。该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靖西县成为全国少有的中草药材生产基地,目前,该县拥有中药材物种3000多种。  相似文献   

9.
《广西经济》2015,(2):19
陆川县计划于2016年前,打造以100亿元橘红产业为龙头产业,带动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20万亩、总产值超300亿元的中药材健康产业。建立300亩以上种植基地20个以上,形成8万亩橘红种植基地。该县还大力发展橘红树下立体特色养殖,注重与乡村观光旅游相结合,积极推广农家乐等发展新模式。通过特色种植橘红向游客展示"春华秋实"的橘红生态景观,在橘红树下配置一些园林建筑、休闲设施,  相似文献   

10.
《发展》2013,(11):59-61
甘肃是我国四大药材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中成药生产业、生物制药业为骨干的独具特色的陇药经济产业链。为了加快推进陇药产业发展,国务院及甘肃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欣  杜永健 《走向世界》2010,(17):52-55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美术创作基地青岛基地"、"中国书法家(胶南)创作培训基地"4个"国字号"基地相继落户胶南;年内"中国摄影家创作基地"、"全国农民画基地创作中心"有望在此设立……山东胶南的文化产业,已然成为一棵巨大的金梧桐,吸引着凤凰纷纷前来。  相似文献   

12.
自1997年以来,沅陵县委,县政府把实施中药材开发,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目前,全县共种植中药材8万亩,其中黄姜0.85万亩。在药材开发中,突出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全县已建立象五强溪镇五子山林场,关家村麻子溪药场那样连片药材基地30个,面积达4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黄姜,银杏,黄柏,杜仲,厚朴,茯苓为主的中药材基地县。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安国市位于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素以“药都”、“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药业是安国的特色优势产业,中药材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以上,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中药材之乡”和全国首批中药材种植无公害生产示范县;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辐射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成交额达7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多样性的气候条件,为中药材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奠定了基础。全省共有中草药资源1527种,其中植物类1270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在一个省区内拥有如此种类繁多的中药材资源,在全国实属少见,引起中药材学界的极大关注。由于地理环境复杂,海拔高低悬殊,形成强辐射、寒冷、干旱、缺氧的自然资源,使境内生产的不少中草药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能抵抗众多逆境条件下的疾病,或医治疑难杂症,这是其它地方同种药用植物所不能替代和无法比拟的,而这种无可替代性则为甘肃省的中药材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先决条件。近年来,随中药材市场的上扬以及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枯竭,家栽中药材面积不断扩大,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4万平方公里以上,成为全国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最大的省份,中药材产业已成为甘肃省,特别是甘肃中南部地区的农业新增长点。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这种区域比较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进行中药材产业化生产的深度研发,已成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多份规划、文件以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发展。四川省绵阳市作为麦冬、附子等传统中药材的道地产区及主产区,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中药材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多重优势。本文在分析绵阳市中药材产业基本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为推进绵阳中药材产业适应新阶段高质量发展需求,延长产业链并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以供绵阳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作为中药材生产经营大省,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了河北省中药材发展现状及问题,并对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丰城,位于江西省中部,面积2 845平方公里,人口136万,全国再生资源集散地。再生资源以各类再生金属、塑料、羽绒等为主,年回收有色金属20万吨,黑色金属30万吨,羽绒1万吨。丰城是一个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城市。按照产业低碳化的要求,形成"一园二区六基地"产业发展格局。"一园":即依托32平方公里的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业园。建设9平方公里的生态工业园。“二区”:即新型能源和机械电子产业区,力争3年内两大产业产值均突破l00亿元。“六基地”:即国家级富硒产业基地、省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省级总部经济服务业基地、省级生物食品产业基地和省级精品陶瓷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8.
有着20年提琴制造历史的平谷,正在将传统的乐器制造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平谷将以乐器制造为基础,建设一个集研发、生产、交易、创作、演出、展览于一体的中国音乐产业园区,打造"中国乐谷"。  相似文献   

19.
肖化 《广西经济》2007,(5):20-21
崇左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发展甘蔗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高产高糖”甘蔗优势区之一,辖区内有5个县(区)被国家发改委定为甘蔗生产基地县。经过多年的培植和扶持发展,目前全市的产糖量、蔗糖质量、蔗糖生产成本、制糖企业利税和蔗款兑现等多项指标在国内、区内制糖行业和食糖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全市蔗糖年产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五分之一,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和中国产糖第一大市。为了做大做强蔗糖产业,崇左市要抓住国家和广西加大对崇左蔗糖基地扶持力度的有利时机,站在全国的战略高度和更大范围的国际合作来谋划发展蔗糖产业,大力发展糖业循环经济,培育蔗糖产业集群,着力壮大全国糖蔗核心主产区,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制糖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20.
张应华 《发展》2011,(3):45-45
"十二五"时期,天水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等历史机遇,以"一城两园一集团"建设为龙头,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一、兴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建设五个绿色果品产业示范区。以秦州、麦积两区"天水北山生态产业示范园""天水南山花牛苹果产业园"为主,打造"花牛"苹果生产示范区;以秦安为主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鲜食蜜桃生产示范区;以秦州、麦积为主打造优质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生产示范区;以秦州、麦积为主打造西北地区最大的大樱桃生产示范区;以清水、麦积为主打造优质早实核桃生产示范区。二是建设绿色蔬菜产业一区一园三基地。以甘谷、武山渭河河谷川道为重点,打造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以秦州、麦积为重点,发展浅山地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依托甘肃天水航天育种中心,建设10万亩航天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以秦州、麦积城郊区为重点,建设城区"菜篮子"供应基地;以清水为重点,建设高原夏菜基地。三是建设四个畜牧产业示范区。以张川、清水为重点,建设百万头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区;以秦州、麦积、甘谷为重点,建设标准化良种奶牛养殖示范区;以甘谷、武山、麦积、秦安为重点,建设全省最大的标准化养猪示范区;以秦州、麦积、清水、秦安、甘谷为重点,建设标准化良种蛋鸡养殖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