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静  熊文开 《魅力中国》2011,(8):168-168
单亲家庭严重影响着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日记交流和教师家访,运用个案分析,探讨单亲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力求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结合教育”新格局,使单亲子女得到更好的帮助和关怀,使之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
家庭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支撑和基石。然而离异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多数是缺失的,因为疏于注重家风家教,所以种种问题在孩子身上深刻体现。通过教育实践当中个别单亲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研究了现阶段单亲家庭教育的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3.
耿玮 《魅力中国》2013,(34):216-216
单亲家庭大学生是大学里的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时代的变迁,单亲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很多的缺陷,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成为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城市农民工在城里上学的子女是被城市边缘化的特殊群体,幼小的心灵承受着难以承受的负担,形成了自卑、逆反、封闭、仇视等不良心理。文章从农民工随迁子女自身、家长、学校三方面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璐璐 《黑河学刊》2013,(4):181-18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之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进行系统解析,通过个体、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宏观政策环境的有效交流与互动,寻求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教育问题解决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王勃亮 《改革与开放》2012,16(16):73-74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地位直接影响到其子女的城市教育问题,由于对农民身份的排斥、自身的职业特点、原有乡土关系的断裂造成社会歧视与社会关系网络的破坏,给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的城市教育带来许多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支持的理论视角探讨了农民工子女的城市教育同题,主要从社会支持的社会关系网络、社会互动以及社会歧视的多方面视角讨论农民工子女的产生原因,并讨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城市教育问题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在保障流动人口子女(主要是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方面出台的政策变迁,以及这个问题的解决进程,指出流动人口女子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并从转变流入地政府观念、拓宽资金渠道、加强数量监控等方面提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8.
公安英烈为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告慰牺牲的英雄模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弥补英烈家庭及其子女。当前,随着我国对于公安同志的抚恤范围不断扩大,其实施过程中却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于相关制度了解不透彻以及重视程度不够、抚恤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致使我国对公安英烈子女抚恤工作存在一些欠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有针对的在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抚恤力度、加强监督、强化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叶道香 《魅力中国》2009,(27):84-85
农民工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问题是指出于适龄期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地点是安排在"流出地"还是安排在"流入地"更好的问题。引用数据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简要描述,采用实证方法对两种方式教育下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化程度进行比较,得出了在"流出地"接收教育对子女教育更加有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和流动速度的加快,妥善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上学难这一民生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总结了国内相关的实践经验,提出围绕平等受教育权、经费保障、社会资源和教育服务四方面,推动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创新,让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的道德教育更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中小学农民工子女的道德教育进行调查,从德育内容到德育评价上阐述了当代中小学农民工子女的德育现状,并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中小学农民工子女德育现状的背景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德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禽流感疫情的扩大,人们对禽流感的心态由原来的无所谓变成了忧心忡忡,我周围的不少人还产生了恐慌,害怕,安全感缺乏等行为。尽管这些负面情绪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可这种杞人忧天式的痛苦能够使灾害得到化解吗?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对昆明市流动人口子女弱势地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造成流动人口子女弱势地位的原因:由社会制度的排斥、社会空间的隔离、家庭教育的弱化、社会身份的边缘化因素交互影响形成.因此,要改善流动人口子女的弱势地位与城市融入密切相关,必须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改善并将教育作为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的最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学前教育,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他们的子女或留在农村或随父母来到城市,这些孩子既不同于拥有城市户籍的城里孩子,又区别于和父母共同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农村孩子,他们的学前教育问题备受冷落,关注并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对于实现规划目标,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潘旦 《黑河学刊》2010,(9):150-152
近年来,社会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为学界的热点。国内学者运用该理论去解读农民工及子女的城市融合过程,将这一过程视为一个包括心理、文化、经济等多方面融合的长期过程。基于此理解,多元化的社会参与主体应通过身份、心理、文化等多维度融合活动来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城市融合度,保证未来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顾朝晖 《发展》2009,(8):106-106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家庭状况也出现了巨大变化。近年来,单亲家庭不断增加,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教育界乃至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面对来自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背景、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采取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必然也是不同的,而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应该予以关注。因此,笔者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产生农村留守子女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城市农民工“临时工”地位,教育体制上的块块分割,家庭结构单薄化条件下的家庭功能失调,农村留守子女成长环境欠佳以及农村教育资源紧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是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子女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8.
产生农村留守子女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城市农民工"临时工"地位,教育体制上的块块分割,家庭结构单薄化条件下的家庭功能失调,农村留守子女成长环境欠佳以及农村教育资源紧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是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子女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数量相当的(约60万)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特殊人群经济上拮据、教育上空缺、精神上空虚、前途上渺茫.本文从理论工作者的视觉、社会稳定的高度、关注民生的良心、体现民本的理念,提出了对其在经济上要有稳定政策保证;在教育上要有明确目标定位;在心理上要有坚强精神支撑;在发展上要有周密规划安排的帮扶途径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2011,(6):7-7
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在所在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认为,城市应为稳定就业者子女就学负责。袁贵仁说,有些城市正在研讨,如果考生父母能够在城市站住脚,子女完整地接受了义务教育,就应当考虑到他们高中阶段在哪考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