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纽约时间3月13日下午5点.热闹的答谢酒会正式开场.历时一天的”中国艺术市场的现实与未来”国际论坛在中外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正式落下帷幕。酒会现场,中拍协会长张延华收到了很多国内外嘉宾的热情祝贺.嘉宾们不约而同对中拍协带领中国艺术市场精英成功亮相纽约表示由衷的钦佩。正如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文化参赞王燕生所说.毫无疑问.此次论坛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精彩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要想超越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成为强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建迫在眉睫。按照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历史,崛起的前夜意味着需要重启一场文艺复兴,以为这个民族的重生奠定新的精神基础。毫无疑问,文艺复兴是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梦想。但这个梦想时至今日才有实现的可能,因为这一代中国人真正了解西方和中国两个体系,对中国传统拥有更明晰的自信。刘浩锋的天道美学及其绘画,即是  相似文献   

3.
朱其 《商业科技》2014,(10):61-61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要想超越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成为强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建迫在眉睫。按照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历史,崛起的前夜意味着需要重启一场文艺复兴,以为这个民族的重生奠定新的精神基础。毫无疑问,文艺复兴是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梦想。但这个梦想时至今日才有实现的可能,因为这一代中国人真正了解西方和中国两个体系,对中国传统拥有更明晰的自信。  相似文献   

4.
《中国拍卖》2014,(4):16-26
纽约时间2014年3月13日,由中国拍卖行业协会(CAA)与美国Artnet全球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艺术市场的现实与未来”国际论坛在纽约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5.
<正>"锋向"当代水墨经典艺术展于2013年11月30日在上海复兴中路1199号明园美术馆开幕。"当代水墨"近两年在艺术圈可谓大红大紫,甚至连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在筹备举办中国的"水墨"展。而如何同时做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艺术的创新,一直是"当代水墨"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明园美术馆在此之际举办这样一次展览,意在对近几年的中国水墨艺术做一次系统的归纳与梳理。此次"锋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游走于中美两地的画家.在这次纽约召开的“中国艺术市场现实与未来国际论坛”和“第六届纽约亚洲艺术周“之际.我有幸聆听各行道精英深入浅出剖析和展望中国艺术市场现实与未来的成因和方向.尽显中国艺术市场的推动者的智能活力。在论坛的纽约国际舞台上,五人一组,六人一群地议事论题,思维活跃、气度非凡、坐享财富。为此不难解答.为什么中国成了一个当今艺术品交易火爆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日本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邻国。从古至今,日本与中国的平凡的贸易以及文化的相互渗透使得日本的美学思想中丝丝毫毫都透露出点滴的中国古典气质。古典戏剧便是最能体现这种微妙关系的艺术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8.
仲夏 《中国拍卖》2021,(3):72-77
为期十天的第十二届纽约亚洲艺术周在纽约曼哈顿洛克菲勒中心圆满闭幕,它为全球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献上了一场超级艺术盛宴。2021春节纽约亚洲艺术周吸引了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等全球六家顶级拍卖行、29家国际画廊、14家著名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及国际顶级古董商。  相似文献   

9.
音乐作为一种抒发情感和表达对社会现实看法的艺术形式,其风格特色与其产生的环境密不可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上都有着各自的历史传承,并由此造成了中西间的文化差异,音乐这一在文化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差异表现的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正绝大部分中国藏家未形成国际化的收藏观念,收藏偏好仍旧集中在中国艺术品,特别是书画古董。3月,结束了冬季,艺术圈也开始活跃起来,博览会开幕、拍卖行举槌,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争先恐后地开挖今年第一桶金。当中国艺术圈呐喊着"纽约,我来了"的时候,第27届马思特里赫斯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又一次与纽约亚洲艺术周"撞期"举行。相比纽约零下7度的严寒,马思特里赫斯这个欧洲小镇14度的春意则更加温和。  相似文献   

11.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雕塑艺术宝库,作为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石雕应该首推云冈,那么泥塑无意当推麦积山。处在中西佛教艺术交汇,民族文化交融中的鲜卑族麦积山佛教复兴,便是以这前所未有的多种文化营养,哺育了这一泥塑艺术宝库。它与以往的和异地的佛教造像艺术不尽相同,泥塑艺术集中,精华荟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2.
美丽误读     
朱伟 《信息与经营》2010,(4):101-108
来自纽约、马赛.巴黎,阿姆斯特丹、伦教、曼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上海安家落户。当他们在给上海带来更多元化生活格调的同时,也意外地让我们看到了外国人心中的中国文化标志——红灯笼、鸟笼,架子床,太师椅、马桶.大红大紫的卧室……这些随心所欲使用的中国元素,让老外们的上海新家,看上去充满文化误读的喜剧色彩。不过.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言:异质文化的交流,总是从误读开始的。这种体验,如同我们在一个纽约客的上海起居室里,看到与前卫装置艺术放在一起的两把明式座椅。误读,有时候感觉还真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拍卖》2010,(7):66-66
2010年9月25日至10月25日,"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将在宁夏银川文化艺术中心开幕,作为中国西部学术性与专业性最强的国际艺术大展之一。"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得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十个国家驻华使馆文化处、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本次展览云集了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比利时十个国家,在当今国际艺术界非常有影响力的28位艺术家,带来的近五十件艺术精品。将全新的展现东西方艺术的独特风格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商》2014,(35):122-122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掀起了史无前例的留学大潮,在东方与西方、传统和现代激烈碰撞的巨大洪流中,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以振兴中华民族和挽救民族文化为己任,飘洋过海寻求真理。昊冠中是旧中国最后一批被选派去法国留学的画家,立足民族本位他学贯中西、贯通古今,呕心沥血、潜心绘画六十多年,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和创新,成功的将西方现代艺术规律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韵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油画的形式表现出东方的神韵,以水墨的方式展现西方观念。吴冠中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当代画家,也是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绘画史上一位极具有争议性的画家,影响大是因为他在中西艺术融合的能动性探索上,所倡导的油画民族化与中国画现代化的绘画语言和勇于创新的科学艺术现在中国当代画坛上独树一帜且影响深远;争议大是因为他在中西结合绘画道路的探索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绘画艺术学说,如《风筝不断线》、《内容决定形式?》、《笔墨等于零》等文章,在当时的美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拍卖》2024,(5):42-45
<正>每一季的纽约亚洲艺术周,关注、参与、探讨最多的往往还是艺术品交易、收藏圈的业内同行。虽然疫情后的亚洲艺术周逐渐趋于平淡,但作为中国艺术品全球交易的第一站,纽约亚洲艺术周无疑仍具有市场“风向标”和指标意义。每一季的亚洲艺术周,仍然得到藏家、行家、艺术经纪人和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前往艺术周,亲眼所见拍场争夺与市场起伏后的业内人士,对中国艺术品交易与市场的现状与未来,更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16.
来维志 《商》2013,(23):132-132
日本造园艺术借鉴了中国造园枝法和思想,同时融合了其本土化的禅宗思想以及特有的民族文化,风格简洁婉约,日式园林艺术的典范枯山水庭院艺术正是如此,展现着其独特的魅力,因此被誉为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峰。文章从日式枯山水庭院艺术的特色入手,解读日本民族文化所影响下祥宗思想和造景手法的内在联系,进而更深层次的对枯山水庭院艺术的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拍卖》2024,(5):52-57
<正>作为美国最大的城市和文化、艺术中心,纽约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到纽约的访客,其中一站必然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这座“世界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艺术博物馆”里,300万件馆藏作品的出色质量和多样性,展现了五千多年以来,全球各个角落的视觉文化。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文物共有约3.5万件,  相似文献   

18.
方明 《北方经贸》2022,(4):53-54
新艺术运动风格曲线派的设计大量采用植物和花卉为灵感动机的曲线,交织成复杂的图案,形成独特的形式语言。其在中国平面广告中的运用从19世纪至今,除去部分的原封不动的移植,更多的是与中国地域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中国的新艺术运动特征。随着审美的轮回,平面广告设计语言将会为作品添加更多细节,以更繁复的视觉层次制造设计美学的风格与个性,服务于品牌传播。  相似文献   

19.
正以艺术为商标一座只有商业的城市是乏味的。在输出价值观以前,或许应该先尝试—下在艺术领域我们究竟能做点什么。不难发现,在798艺术区形成之前,北京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区来宣称自己的与众不同。与纽约的Soho区、法国的左岸和德国的鲁尔区相比,798更像一个新生的婴儿,这也许正符合人们对当下的、正在发生的、正在发展的中国的想象。  相似文献   

20.
紫砂艺术的独有的陶文化面目出现,具有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深蕴的文化内涵,强烈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形式,再通过紫砂艺人的艺术创造。艺人的文化素质在紫砂陶艺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书卷气",因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气魄融汇进造型艺术之中,紫砂与中国书画相得益彰的互补、提升、化学裂变也形成了紫砂艺术专盛不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