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羽 《商场现代化》2014,(11):14-19
<正>当互联网完全渗透了人们的生活,人们的选择方式和意愿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所有面向用户的服务必然面临改革,不论企业的形态如何、市场如何,最终可能都将被"互联网化"。随着80后、90后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崛起,常常会有用户抱怨:网购时,常常会迷失在海量商品中却依然找不到合乎心意的那一款,商家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自己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无权表达自己的喜恶……C2B模式、正是在这种的缺憾与需求之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时滞动态市场模型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超 《财贸研究》1995,6(4):62-65,69
<正> 在现代经济学中,均衡是指经济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一种暂时稳定的状态。均衡价格则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在现实生活中供求的变动常常会导致价格背离原来的均衡点。那么这种背离会不会长期存在?价格背离均衡点后,又会在什么条件下能使价格趋向均衡价格水平?我们可以运用时滞动态市场模型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  相似文献   

3.
计划经济时期,在豫園商場内由于游客多,本地人也多,经常会发现有的商店门口瞬间会排起一条长龙,排在后面的不知该店在賣什么商品。因此,常常是先排隧后打听。然而再權衡一下是否要买。计划经济嘛,商品短缺,已成了旅游境内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在商埸内排隧最长的要数购买老城隍廟奶油五香豆的队伍了。该店座落在闻名遐迩的九曲橋封面,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4.
<正>"新国货运动",是一年来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常常提到的一句话。雷军说,五年前自己创办小米的时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为什么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国货,中国消费者很多时候评价并不高?"从"商品稀缺"到了"商品过剩",而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消费升级,他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好产品。"五年前就是从这个基本的想法出发,我们开始做小米。"雷军说,"如果用十年的时间,小米有二三十个单品成为了世界第一,我觉得小米就能够带领中国的整  相似文献   

5.
当厂家一味地抱怨大卖场的强势和霸道时,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自己究竟能为大卖场带来什么?除了产品的利润外,自己还能给大卖场带来些什么?在许多厂家看来,自己提供给大卖场的有竞争力的商品,就是自己提供给大卖场最好的利益形式。  相似文献   

6.
卖商品的该告诉购什么?消费买东西前应弄明白什么?也许你会在消费利益受到损害时,才理解自己“知情权”的保障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们的周边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对外界充满好奇,喜欢用好奇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他们会主动看广告,并且被广告内容所吸引;他们乐于沟通,会主动寻求咨询和介绍;他们品性善良,不会撕破脸皮拒绝别人;他们重视品牌溢价,不在乎生产成本;他们会和传播中的"效果"与自身需求对号入座,死马当做活马医;他们喜欢占便宜,到处寻找促销信息;他们会为了预存而大批量采购商品;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习惯来重复购买;他们喜欢向周围人介绍自己用过的商品,说服别人去购买……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他们具备超强的"被成交"属性,是商家心目  相似文献   

8.
<正> 如今,顾客购买到了不合格商品就可以到原商场退换,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这种退换还没有达到"自由退换"的水平。商家常常给退换定下许多苛刻条件,设置了重重障碍,尽可能让退换频率降到最低限度。显然,在这些商家看来,退换是一种便宜了顾客而不利于自己的坏事。但是,也有一些聪明的商家并不把退换当作是坏事,相反他们把  相似文献   

9.
浅析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有的商品价格下降后,会吸引大批消费者购买.而有的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的数量与以往相比没什么变化.为什么两种商品降价后,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两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当你的需求在一个平台被采纳,同时有了解决的方案,你会是什么心情?设计与民生社会与民生就是让设计师去关注底层弱势群众的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端正自己的价值观,明确设计是为人服务的,是以人为本的。我们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包括崇明岛的设计与丰收项目是为了农民服务的;我们也会有一些义卖,然后通过网络来加强商品与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沟通接触机会,之后再把筹集的善款回馈给这些弱势群体;还有我们为  相似文献   

11.
王蓁 《大经贸》2005,(9):68-69
冯小刚的贺岁片《大腕》中有这样一段精彩对白:“什么是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它似乎告诉大家:高档奢侈品的消费对象是高收入阶层,而高收入阶层所消费的所有商品也必然都是最昂贵的。高收入者未必总买最贵的虽然那些最富有的消费者能够在所有品类的商品中趋优消费,但是他们往往并不会这么做。恰恰相反,他们常常会在许多商品上趋低消费。理查德的收入在美国是位居前1%,尽管他认为在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的信息服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现代经济贸易活动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新纪元的重要标志之一.技术正日益把商家与顾客的关系从"面对面"型转变为"人机互动"型,因此电子商务的信息就尤其重要了.由于Internet的强大优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电子商务最适合的行业是信息服务业.在此环境下,电子商务的信息需求是什么呢,信息需求又会给电子商务带来什么呢?企业怎么利用信息服务来武装,发展自己呢?  相似文献   

13.
人人说话     
《商务周刊》2008,(19):12-12
"通向未来的企业"并非有多么神秘。他们之所以通向未来,是因为想清楚了自己在做什么、靠什么赚钱、这个行业会怎样发展、周围的世界会怎样发展。同时,他们都拥有朴素而真诚的世界观,比如不坑蒙拐骗、只做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坚定且有韧  相似文献   

14.
需求曲线是否必定向右下角倾斜?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吉芬商品"?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是存在争议的.需求定理建立在严格的定义和假设条件基础之上.在严格的定义和假设条件基础之上,需求定理是不存在所谓的例外的,否则也就不成其为规律.需求定理中的需求曲线一定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可以向右上方倾斜的,但这样的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中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因变量不同罢了,这并不违背需求定理的存在;作为经济学说史上的凝固,"吉芬商品"这一称谓也是可以存在的,但绝不是什么"需求定理的例外".  相似文献   

15.
按照国际AC尼尔森调查公司的定义,品类即"确定什么产品组成小组和类别,与消费者的感知有关,应基于对消费者需求驱动和购买行为的理解"。通俗一点讲就是把商品按照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进行排列布局。商场在有限的空间内把物品分门别类的放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杂乱无章的放置会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对商场而言是无利的。  相似文献   

16.
刘振彪 《消费经济》2003,19(4):14-17
商品需求收入弹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生活阶段每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会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研究每个生活阶段每种商品需求收入弹性,可以把握各类商品的市场变动趋势,使各类商品的生产、供应适应居民收入的变化,达到全社会各类商品的供需平衡,避免出现商品供给结构不适应居民的需求结构或商品供给价格不适应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的需求不足。一、居民收入水平不同阶段每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变动规律当居民总收入水平变动时,人们对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变动,但是,需求变动不一定与收入变动同方向、同比例。人们收入…  相似文献   

17.
迟智广 《品牌》2005,(9):22-23
<正> 如今,几乎任何一种商品都有自己的品牌标志,每一家企业都在努力创出自己的知名品牌。但在银行里,由于缺少品牌指路,储户常常让活期储蓄、定活两便储蓄、定期储蓄、通知存款搞得一头雾水。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的"喜洋洋"储蓄品牌则改变这种形象。据悉,"喜洋洋"存单由存单和封套组成。封套有5种,分别为"新春宝"(恭贺新禧)、"压岁宝"(守岁迎春)、"吉祥  相似文献   

18.
品牌包装设计的图形与色彩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品牌包装设计定位就是向消费者明确的表现"我是谁","我生产的是什么"。商品包装及企业的标识形象是经过工商局注册的,它们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商品一但成为知名品牌,就会给  相似文献   

19.
罗抒 《商场现代化》2012,(28):17-19
自商业活动产生以来,文化需求作为消费者需求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消费者对物品选择的方向。"商品文化"是指一般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凝结在物品和劳务中的人文价值,它首先表现为一种情感模式、道德精神,审美观念,继而物化或人格化于商品和劳务之中,从而构成商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品文化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本身就具有一定价值。但是当文化附加价值超过商品本身价格时,因此有可能产生的就是一种"泡沫",而政府作为一个特殊的采购者,在采购上资金来源于公众,受到法律,公众的监督。采购的产品必须做到满足基本要求,不铺张浪费,不过分追求商品文化附加,并且政法采购也应该一定比例倾向国内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这样对我国民族产业将会形成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上,有的商品的价格下降后,会吸引大批的消费者来购买,使商家的销售收入迅速增加;而有的商品价格下降后,只吸引少量的消费者前来购买,使商家的销售收入减少,其根本原因是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