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被广泛运用于现企业管理中。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其中促进企业进行适当盈余管理、提升会计盈余管理信息的相关性是其正面影响;而负面影响在于可能会诱发盈余管理的不完备性契约、激发管理层进行过度盈余管理、预留股份比例与经理人盈余管理正相关等。上市公司应加快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标准,并加大监管处罚力度,以规范公司盈余管理,完善股权激励机制,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付丽  安慧歌 《北方经贸》2014,(5):201-202
股权激励为企业解决代理成本等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对策是:改善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结构;健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我国2014年首次公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前和实施后盈余管理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于在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一年进行负向盈余管理;且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同向变化,股权激励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以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促进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一种主要方式,盈余管理是公司股权激励管理效果的反映,本文简单概述了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和盈余管理的内涵和关系,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公司治理中应用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引进股权激励制度,直到2006年《公司法》、《证券法》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股权激励制度开始有所规范.之后,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公司治理中,然而也成为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有力动机.本文从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丑闻中与股权相关的激励以及盈余管理等方面出发,随机选取2014年沪深两市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1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以多元回归为主要方法的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所选取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同时资产负债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大;但同时也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治理结构越完善,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越小.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股权激励是现代化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权激励也会面临着管理层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纵利润。本文选择了沪深两市35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配对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检验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在股权激励公告前一年,企业管理层会采取负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则管理层采取的负向盈余管理越强;相反,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一年,管理层会采取正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采取的正向盈余管理越强。此外,规模越大的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在股权激励公告日前,采取负向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采取正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7.
管理层股权激励是现代化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股权激励也会面临着管理层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操纵利润。本文选择了沪深两市35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配对描述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检验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在股权激励公告前一年,企业管理层会采取负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则管理层采取的负向盈余管理越强;相反,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一年,管理层会采取正向的盈余管理,而且股权激励程度越高,采取的正向盈余管理越强。此外,规模越大的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在股权激励公告日前,采取负向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行权日前,采取正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接着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特征,指出如何正面发挥高管的股权激励,减少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个分析管理层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框架,以期为这一课题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发达国家,股权激励机制被当作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近年来,我国多家上市公司也开始实施股权激励,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股权激励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8)
股权激励制度是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从美国开始兴起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其管理实践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内企业上市数量的增加,股权激励制度也开始在国内受到重视,我国也开始不断的进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司股权的日益分散和管理技术的日益复杂化,公司纷纷推行了股票期权等形式的股权激励机制,这能够较好地激励和约束经理人的行为。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很多上市公司处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阶段,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实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目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完善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通过股权分置改革确立了股权激励制度在中国的合法地位.在股改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出现了中小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事件,但同时不乏成功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小上市公司和格力电器的股权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寻找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原因,并从成功的企业寻求经验,对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债权人、股东、证券监管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2005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发现高管的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6-2011年沪深两市正式实施高管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计划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回归模型分析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程度与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正相关.股权激励程度的增加会诱使经理人增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但随着经理人激励程度越来越高,管理层因股权激励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更多的上市公司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陆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经营者股权激励是公司长期激励机制的一种方式,这样做款风衣降低经营者代理成本,同时有效提升经营效率,实现企业增值。本文针对上市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效应与市场环境及公司机制的密切关系,对股权激励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影响股权激励绩效考核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更多的上市公司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后陆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经营者股权激励是公司长期激励机制的一种方式,这样做款风衣降低经营者代理成本,同时有效提升经营效率,实现企业增值。本文针对上市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效应与市场环境及公司机制的密切关系,对股权激励作用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影响股权激励绩效考核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2011年进行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股权激励公司的盈余管理及股价波动情况。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公司当年的股权集中度、每股净资产与盈余管理程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盈余管理行为会造成二级市场股价波动,从而达到降低行权价格的目的。此研究结果丰富了股权激励中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3)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和增加企业价值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增加,由其引发的盈余管理问题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从股权激励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股权激励计划、规避盈余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的建立对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管理层也存在运用盈余管理操控公司业绩以提升自身薪酬水平的动机。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可能会产生利益侵占效应或利益趋同效应,有必要对大股东的存在及其在公司治理层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可从大股东治理视角出发分析大股东控制程度对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机制和内在机理,并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结合我国股权结构现状探究大股东控制程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普遍建立了与企业业绩相关联的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该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且在大股东控制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降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效果更加明显。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确实能够在公司治理方面产生积极效应,且伴随着大股东与企业利益的趋同,大股东会借助自身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和约束,从而增强薪酬激励机制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作用,即大股东控制与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在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方面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国外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般动机.并指出由于特殊的制度特征,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不同于股权分散两权分离下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盈余管理的特殊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