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10年前中国银行首次推出网上银行服务以来,网银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高的交易风险。随着网银普及率越来越高,网银安全事件也屡屡见诸报端,高达71.6%的银行用户表示他们不信任网银系统的安全。这种普遍不信任的心态,已经成为制约网银业务进一步扩展的最大障碍。因此,银行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安全的技术来保障用户的账户安全。近几年,动态口令(OTP,One Time Password)技术被越来越多的银行用来提高网银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全面防护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银行/用户双方认证的问题,即银行确认登录网银的用户的身份,用户确认所登录的网上银行是真实的;二是数据传输的安全,即数据在网上传输的过程中不被黑客截获,或者说即使被黑客截获也无法被破解;三是交易的不可抵赖性,即交易发起方和金额的认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针对网上银行的攻击手段不断增多,网上充斥的大量黑客教程也使得攻击门槛不断降低,网银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导致客户信息泄露,大量资金被盗。如何应对网上银行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保障网银系统客户信息和账户资金安全,确保网银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为广大客户服务,启明星辰认为,渗透测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网银动态口令牌应用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网上银行用户的爆发式增长,针对网银使用的犯罪方式也随之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为了深入探讨网银安全性,从本期开始,本刊特别邀请中国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的技术专家撰写系列稿件,从多个角度阐述网银安全防范技术、用户身份安全识别等安全技术,期望对各大银行提升网银的安全性和易用性有所裨益,进而为广大银行用户提供更安全更高品质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了一名叫"顶狐"的网络黑客,通过自己制造的木马程序,盗取大量用户的网上银行信息,从而导致大量网银用户存款被盗。网银安全再次成为众矢之的。网银真的这么不安全吗?不可否认,目前网银还存在安全隐患,还需要银行进一步改进,但用户自身使用是否也存在不当之处呢?是否因为它存在出现问题的可能,就放弃使用它?  相似文献   

6.
由于网上银行存在安全隐患,网上银行安全事件频见于媒体,客户对网上银行业务持有不信任的心态。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2007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网上银行在显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同时,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并成为阻碍网银使用的最大因素。为此,本文通过分析网上银行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各家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案件.这些案件按其性质,归纳起来有IT技术问题、银行管理问题以及网银客户的安全意识薄弱和操作不当等引起黑客的攻击.造成欺诈案件的发生等问题。那么,对网上银行目前出现的这些安全问题.将如何防范呢?防范网上银行支付安全应有两大保障:一是法律保障,二是技术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一.制约网上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个人用户对于网银安全的信心已经提升,75%以上潜在用户认为网银是"安全"的;与此相对应,导致非潜在用户认为网银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是担心黑客,木马病毒盗取账户资金.  相似文献   

9.
当前,互联网的应用加快了信息社会建设的步伐,推动了电子银行的发展。由于互联网是高度开放的,它在给银行业提供服务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那就是怎样确保网上银行的安全。前段时间出现的网银安全事件,引起了整个社会和金融客户的广泛关注,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疑惑。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08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银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用户量和交易量同时高速增长,网银对于传统柜台业务的替代性也进一步提升,但用户使用网银的整体体验较差,大部分客户即使办理了网银也并不常用。另据有关专家分析,国内网银正在从功能服务向用户体验转变。因此,在保证网银安全的前提下,从各个方面改进网银的用户体验是网银发展的方向之一。那么,国内网银在这方面有哪些新的创新与应用呢?近日,记者与贺映文先生就桂林市商业银行创新的纯无驱USBKey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