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市场专家和投资家詹姆斯·克拉默有一句名言:牛市赚钱,熊市也赚钱,但猪到哪里都被宰杀。克拉默非常有意思,每当他觉得某个人过于贪婪时,他就会播放一段猪哼哼的录音。他认为,牛市看涨赚钱,熊市看跌赚钱,这  相似文献   

2.
其实招数都不新鲜,在牛市中即便没有指点,投资者也能赚钱,而一旦步入熊市,投资者亏损后矛盾就容易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3.
辛宏力(西餐馆老板):经商赚钱必须结合自身特长选项目,才容易成功。 辛师傅刚下岗时心里没着没落的,见别人倒腾服装他也倒腾服装。钱没赚着反而赔进去不少;见别人倒腾水果赚钱他也倒腾水果,结果又欠下几千元的债。后来看到股市牛气冲天,他又杀进股市,刚刚赚了几次小钱初尝甜头,突然间牛市变熊市,他失魂落魄从股市落荒而逃。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大陆1394家上市公司2004年至2007年期间5576份年报,分为熊市悲观样本组与牛市乐观样本组,用Givoly&Hayn(2000)的应计项目模型和Ball&Shiva-kumar(2005)的应计项/现金流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熊市悲观样本组的应计利润以及非经营性应计利润较低,会计盈余下降周期与熊市悲观周期吻合;牛市乐观样本组的应计利润以及非经营性应计利润较高,会计盈余上升周期与牛市乐观周期一致。上市公司经营者(代理人)操纵应计项目以及刻意安排应计项目在牛市与熊市之间回转,使得熊市悲观周期会计盈余被低估而牛市乐观周期会计盈余被高估,以迎合投资者(委托人)牛市过度乐观而熊市过度悲观的情绪和盈余预期。  相似文献   

5.
曹中铭 《数据》2009,(8):30-31
牛市行情特别是大牛市行情固然让人憧憬,但熊市在某些时候也必定会到来,毕竟牛熊交替是市场的运行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历经去年的暴跌,又迎来今年上半年的股指上涨,牛市行情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采用EGARCH-M、TGARCH-M模型对沪深股市在牛市和熊市阶段的非对称波动效应进行了分析,这两个模型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牛市阶段利好消息引起股市更大的波动,在熊市阶段利空消息引起股市更大的波动,而且这两个模型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股市风险和收益的正相关关系,并从我国股票市场交易者构成和交易机制两方面说明了波动非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采用EGAKCH-M、TGAKCH-M模型对沪深股市在牛市和熊市阶段的非对称波动效应进行了分析,这两个模型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牛市阶段利好消息引起股市更大的波动,在熊市阶段利空消息引起股市更大的波动,而且这两个模型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股市风险和收益的正相关关系,并从我国股票市场交易者构成和交易机制两方面说明了波动非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太阳升起来了,照耀着杭州城,杜一如往日早早地起床做早餐。尽管杜近一年来一直想下单买房,可他最终还是决定缓一缓。国家宏观调控,各种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房价会不会跌还真说不定呢,等一等吧。杜昨天还是这么想。也许杜没有意识到,他买房买的并非是开发商开的那个价格,他买的是他对房价的一种心理预期,一种对后市的判断,无论这个后市是熊市,抑或牛市。其实,不仅仅是杜。市民们掏钱买单的时候,何尝不是都在买自己对房市的心理预期。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买涨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投资基金在牛市和熊市中的绩效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将下行风险引入到基金绩效的评价中。研究表明,下行风险比传统方差风险能更好地描述基金实际所面临的风险;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在牛市时普遍能取得高于市场收益的绩效,而熊市时大部分基金并不能战胜市场,且大部分基金的绩效在牛市和熊市时并没有表现出持续性,但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转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沪深股市1993-2009年剔除金融类股票的所有A股数据,分别采用投资组合分组方法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方法,研究了股票市值和账面市值比等因素在牛市和熊市时期对横截面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牛市状况下,系统风险越大的股票、市值规模越小的股票收益越高,而在熊市状况下则相反;不论在牛市状况下还是熊市状况下,规模效应和账面市值比效应均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纯超 《财会通讯》2014,(10):49-51
本文借鉴了Pagan and Sossounov(2003)区分股市牛熊状态的方法,对2003-2011年之间的牛市与熊市状态进行了划分,然后分别采用面板数据的Tobit模型与面板数据的Logit模型分析了牛市与牛熊中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结果表明,牛市中股权集中度对现金股利政策没有解释能力,但是在熊市中,股权集中度却对现金股利政策有良好的解释能力,股权集中度与现金股利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漫话漫画     
圣人敢在“熊市”炒股,常人呢,那就只会在“牛市”上炒炒股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证券市场2006~2008年成功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定向增发公告效应在牛市、熊市中的异化现象。研究发现在牛市周期中仅仅公告日当天存在显著的正公告效应,公告日前后都不存在显著的正公告效应;但是在熊市周期中不仅公告日当天存在显著正公告效应,而且从公告日前两天开始一直到公告日后10天都存在显著正公告效应。在不同市场态势下,公告效应与折扣的关系也不相同:在熊市周期中,随着定向增发折扣的增加,公告效应相应减弱,而在牛市周期中公告效应增强。最后,论文给出了基于投资者情绪的理论解释以及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兵贵其因——从股市的火爆和震荡说保险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年多来,中国股市一扫前几年熊市低迷状态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很多股民不惜把房产抵押贷款和退保人寿保险的资金进入股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脑里藏金     
马艳辉 《企业研究》2000,(11):22-24
大脑固存赚钱观念是为了时刻去迎接挑战,而“随时都能赚大钱”是告诫我们智慧就是财富。 一位成功学家在一家大型企业人才培训会上作演讲,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们必须有个信念:赚钱、赚钱、再赚钱,并且要牢牢记住,随时都能赚大钱。”初一听,觉得成功学家太“那个”了,但细细一想,又颇有道理:大脑固存赚钱观念是为了时刻去挑战,而“随时都能赚大钱”是告诫我们智慧就是财富,要随时挖掘自己的才智,抢先一步出击。两层意思,后者尤为重要。 的确,资本就在我们脑中,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不少人总是抱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盈利能力、变现能力、资本构成、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公司价值的20个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降维,根据提取出的7个主成分公因子,结合新股发行量、发行前市场景气度和市场风险三大外部环境因素,分别对2007年牛市和2008年熊市的IPO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牛市还是熊市,我国A股IPO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均能反映一定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IPO定价具有合理性,但是前者优于后者,熊市优于牛市。同时,供给关系、投机氛围等使IPO市场价格存在较高溢价,有必要在实践中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17.
创业时都难免寒酸,历经风雨次次都能抓住机遇的能有几个?在牛市中不乏好企业,在熊市时仍然能挺立潮头的会是谁?随千军万马跨入物流领域,能成规模并基业常青的有何秘诀?为寻访成功的基因,《货运车辆》采访了美国世能达物流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马丁·温彻尔。  相似文献   

18.
开放式基金在牛市和熊市阶段选股与择时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采用Jensen指数、T-M模型和H-M模型,研究了从2003年1月-2008年4月间我国开放式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经理人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及其在牛市和熊市阶段的不同表现,并得出以下结论:有近一半的基金绩效超过市场表现;在熊市阶段基金表现出较强的择时能力;而在牛市阶段基金则表现出较好的选股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资讯 焦点     
《中国企业家》2009,(18):28-29
太平字画,乱世黄金,金本位黄金作为世界货币之锚,1:35黄金成为美元背后的影子,投资品黄金在牛市和熊市间颠簸  相似文献   

20.
《财务与会计》2008,(5):75-75
调整,又是调整!暴跌,还是暴跌!许多经历过上一轮“熊途”的投资者认为,上证综指一旦跌破4000点就基本可以确定A股再次踏上“熊途”了。一时之间,关于“牛市”还是“熊市”的争论此起彼伏,喋喋不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