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实中有很多的企业,为了显示较高的营业利润,在企业财务状况的披露上不能做到真实和公允反映,其中,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很大。目前,有关资产减值的会计理论还存在问题,比如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监督的缺失等问题。因此,找到资产减值会计理论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使企业的会计发展规范化、合法化。  相似文献   

2.
《理财》2000,(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意见所称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被审计单位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7号)、《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财会字[1999]35号)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补充规定问题解答》(财会字[1999]49号)等规定(以下简称 “会计制度”)计提的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  相似文献   

3.
杨清 《中国外资》2012,(7):121+123
减值准备是根据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而对企业资产价值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减损进行确认计提的数额,正确核算坏账准备是保证企业资产不被高估的必要条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及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本文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大量资产存在减值迹象。上市公司一般规模较大,生产经营方式复杂,受关注及监管程度较高,因而在对该类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审计时,需要对其财务报表资产价值的公允性给予更多关注。公司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否进行了正确的会计核算,直接影响其财务报表各资产账面价值能否公允反映相关资产的价值。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而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面临着投资者信心不足、筹资渠道狭窄、摘牌等巨大压力,使其管理层存在不恰当调节财务报表的舞弊动机,而操纵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销、转回正是管理层舞弊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拟就上市公司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具有内容特殊、金额较大、性质敏感、情况复杂等特点。其容易被审计单位用于操纵会计利润,粉饰经营业绩。因此,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稍有不慎,就会掉进"陷阱",作出不恰当的职业判断,导致审计风险。鉴于此,笔者谈几点防范对策。1.增大资产减值审计风险意识。根据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计提并充分披露资产减值准备是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责任;而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如果未能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披露中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揭露出来,应负审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分析资产减值概述,重点强调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实施时存在的问题,并以加强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实施的对策作为切入点,对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信息市场与价格市场、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审计监督、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完善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尹晓曦 《中国外资》2008,(11):142-142
本文拟从在新的会计准则条件下,资产减值会计所构成的体系进行分析,通过与国际上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及我国原有的制度准则的比较,对新的资产减值准则的适应性以及在一些方面的影响进行剖析,以使在新的条件下,我们能够更快的适应资产减值会计的新的变化,更好地为会计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8.
2010年12月,财政部、卫生部颁布了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该制度未对预期不能为医院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本文就医院减值会计发展缓慢的原因以及公立医院实行减值会计核算的必要性进行了剖析,并对公立医院实行减值会计核算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2006年,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推出了《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建立健全了资产减值会计体系,规范了资产减值行为,统一了资产减值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0.
资产减值会计进入我国以来,受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理论上的不完备现象。资产减值会计应用中存在稳健主义的标准、费用的概念和资产减值的计量属性等问题,缺乏相关的法规支持。通过采取限制会计政策选择权、加强审计等措施,使资产减值会计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茹 《上海会计》2008,(6):27-29
按照财政部的要求,我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产生的背景、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资产减值准则的作用等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对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旨在使资产减值会计能够为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更好地服务。  相似文献   

12.
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论在理论研究、具体规范还是实际操作中都很不完善.在回顾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可能引发的三个问题:给上市公司留下了较大利润操作空间;增加企业的税负,增大企业的现金流出;引发相应的审计困难.提出了加强确认与计量的规范,建立健全信息市场与价格市场,加强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宁亚梅 《云南金融》2011,(9X):25-2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利于提高资产的质量,进一步压缩资产中的水分,但同时使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加大。文章在新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下以固定资产减值为例,通过会计和税法规定的差异来具体分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当期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利于提高资产的质量,进一步压缩资产中的水分,但同时使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加大。文章在新企业会计准则指导下以固定资产减值为例,通过会计和税法规定的差异来具体分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当期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顾芊 《中国外资》2008,(4):85-85
国际会计准则认为资产减值就是资产账面金额超过可收回金额部分的差额。市场经济为资产减值会计提供了产生与发展的环境,独立、自主经营的企业为资产减值会计提供了执行主体,资产减值准备赋予了企业较多职业判断的权限,在操作上形成了较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林向华 《中国外资》2012,(11):167-168
在时代和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不断发展和修订的大背景下,资产减值法规逐渐出台,并且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得到了更加深化的进步和完善。在资产减值会计实务操作中,企业往往违背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的规范,最明显的就是有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私利的操纵。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并且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就必须深入地分析和认清资产减值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伟 《中国外资》2012,(11):129-130
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核算使资产更加符合资产的定义,从而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公众提供了比较真实的信息。但是有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不足进行会计操纵,以至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妨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文章首先分析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且提出怎么样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6年,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其中首次推出了《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建立健全了资产减值会计体系,规范了资产减值行为,统一了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遏止了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但实施中仍然存在利润操纵隐患,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就此加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刍议资产减值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必要性新基本准则里把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显然,资产的根本目的是为获取未来的经济利益。那么,资产的账面价值就应当为企业要求得到的最低的可收回价值。否则,就不可能体现资产的这一本质特征。如果持有期间,由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减少,根据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就应当将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使资产以可收回价值表示,真正体现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若资产可收回价值提高,则根据谨慎性原则,在已计提的减值范围内进行冲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资产以真实价值反映,是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也进一步遵循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这也正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2006年,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其中首次推出了《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建立健全了资产减值会计体系.规范了资产减值行为,统一了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遏止了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但实施中仍然存在利润操纵隐患。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就此加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